关键词:注意力 数字媒体 网络传播 视觉传达设计
科学技术的日臻发展与完善带来了网络传播技术的变革与创新,而信息传播也面临深刻的变革,这一趋势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美国加州大学学者理查德曾提出过“注意力经济”的概念,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否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已经成为衡量信息传播的有效性与真实性的重要标准。在人们接收信息的过程中,有约83%的信息是通过视觉所获得,其他感官仅占17%,因此,视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一、数字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新内涵
视觉传达设计是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如信息传递、促销、表达、影响等,而进行的有计划、讲究效果的设计图像生成和交流活动,即对设计图像及传递方式的设计,是集艺术、科学技术于一体的边缘性学科。
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由来已久,将其运用到网络传播上主要是指将所要传播的信息通过视觉符号传播给指定受众,增加浏览量,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网络传播过程中,视觉传达设计将图片、画面和视频图像等形式作为传播载体,并将信息进行归纳整理,通过网络宣传推广与传播达到资源共享,以实现更高效的网络传播效果。
二、视觉传达设计在网络传播中的作用
网络的交互性、时效性等特点使得受众可以随时随地选择浏览信息,不受时空限制,自由度更高,因而网络媒体的优势很明显,没有传统媒体的强迫性阅读,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信息进行选择和阅读。正是基于这一特性,视觉传达设计在网络传播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设计风格的变化主要受到技术和艺术的影响,而数字媒体技术的变革与发展同样深刻影响着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广泛应用,两者有机结合,使得视觉图像得以不断发展。
三、数字媒体中视觉传达设计的传播特征
众所周知,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信息,而诸如图像、文字以及色彩等元素都是承载信息的载体,视觉传达设计归根结底是一个视觉传播过程。当前网络传播时代,数字技术与数字媒体正在逐渐深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数字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呈现出一些新的传播特征。
(一)传达方式的改变——从静态到动态
数字信息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呈现出高科技性、动态化以及交互性强等特征,表现形式也趋向于动态表现,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视觉上的静止状态。数字媒体时代,色彩的强烈对比以及图形的有意夸张等艺术手段给受众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冲击与跳跃感,从而满足受众不同层次的审美需求。此外,认知心理学表明,动态画面与静止画面相比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张力更强。而数媒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更丰富的语言形式,也激发了设计师更形象生动的表现思维。比如最经典的Google搜索,如下图所示:

现如今,视觉传达设计的动态化表现在数字媒体时代应用日益广泛,其传达功效在未来也会越来越凸显。
(二)媒介多元化的整合与传播
传统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传播信息的方式为单一媒介传播,且受时空限制。而当前数字媒体时代,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变革将各种媒体形态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媒介整合与传播平台。很多广告正是有效利用了多媒体整合传播效应,从而更准确、高效地把信息传播给受众。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数字化、多元化媒介的革新,而多媒体技术本身也是一种虚拟环境下的视觉艺术,集多种符号与传播效能于一体,支持个性化选择,突破时空限制。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在今天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媒介的多元化整合传播优势也给设计师提供了诸多便利,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实现了信息的及时、高效传播。
四、结语
数字媒体目前已成为大众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而视觉传达设计在新媒体时代也呈现出了迥异于传统媒体的传播特征,媒介的多元化融合与发展传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媒体环境下的视觉传达设计更要充分利用媒介融合的优势,从而不斷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2]谭旭红.当新媒体艺术邂逅视觉传达设计[J].文艺评论,2010.
(作者简介:殷越,女,博士研究生在读,伊犁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责任编辑 刘冬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