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双主体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8123
摘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教学模式是当前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这一点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中表现得很明显。双主体教学模式不但是大势所趋,而且切实可行,教学中做到原则明确、方法得当,势必能达到师生双赢的效果。

  关键词:双主体 教学模式 汉语国际教育 《中国古代文学史》

  所谓“双主体”是指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有利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双赢的效果。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更利于采用双主体教学模式,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中表现得很明显。

  一、新形势下实施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首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理念要不断更新。生本教育思想,是当前教育教学领域中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延伸。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情操,增进爱国热情,提高文化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以生为本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扩大学生的视野,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处处以学生为核心,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双主体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中国古代文学》具有文学性、历史性和艺术性的特点,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大有裨益。而且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以女生居多,情感丰富细腻,对于文艺性较强的古代文学有浓厚的兴趣,能更好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推动古为今用的步伐,为复兴中华强国梦而努力。

  二、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原则

  (一)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导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更是课堂教学的直接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组织、管理、协调和支配作用。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课堂互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合作、探究、交流的机会,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问题设计、课后反思、活动布置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助于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及反思意识。

  (二)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提高学生的素质,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教育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提高发展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应用型人才的社会,势必要求在校生学习和锻炼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课堂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正适合当前的教育理念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决定着教学效果,只有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实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方法,都必须有实效性,否则就是空谈理论。教学中,只有坚持以生为本,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参与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人才质量。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堂教学中,坚持师生平等交流,生生合作和谐,共同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四)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此原则要以教师有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为前提条件,能让学生善于将所观察到事物与已掌握的知识相关联,发现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在思考问题时锻炼从新的方面去审视已学知识,善于在常规中寻求不常规的观察能力,养成创新习惯,练就创新能力。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供应养料。

  三、双主体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

  双主体教学的实施必须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否则就成为纸上谈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解读赏析为导向,采用“教学赏析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选择启发式讲授法、个案讨论法、自主学习指导等方法,综合应用个案讨论、观看视频、教师指导等各种教学手段,从而实现教师在教中示范,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知行合一,破解教学重难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启发式讲授法

  启发式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重要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边启发边讲授、边讲授边启发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地让学生掌握。这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并不同于“注入式”“满堂灌”教学,而是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适时提问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把握课堂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教师主导作用的指导下,督促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得真知。

  漫长的历史上曾产生众多杰出的作家和优秀作品,出现了多姿多彩的体裁、题材、风格、流派,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文学潮流和文学理论,内容极其丰富。在世界民族文学之林,我国古代文学以自己无比辉煌的成就和无比鲜明的独特风貌,占有重要的地位。课堂教学中,抓住《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这一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做好启发式讲授,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二)个案讨论法

  根据讲授内容,课堂中导入典型个例。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合作探究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强调集体性任务,强调教师放权给学生。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思维表达能力,让学生多多参与,亲自动手、亲自操作、激发学习興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最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探究式学习方式。在《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主线,授课时给出背景资料,根据背景资料分析、讨论作家作品;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作家人格与创作风格;通过鉴赏程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独立解决、解读作家作品的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意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在课堂评价上教师要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目光毫不吝啬地给予他们,使他们增强自信,发挥创造潜能。

  (三)自主学习法

  “教是为了不教”,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自主学习法主要应用于课程拓展内容的教学,通过给学生留思考题,让学生利用书本和网络资源寻找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然后讨论评价。《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堂中采用自学指导法,以学生为主体,能达到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发展思维能力的作用。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互动,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获得全面提升。此方法真正做到了从“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从“教师、课堂、教材”的老三中心向“学生发展、学生学习、学习效果”的新三中心转变。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的和谐课堂气氛之中。

  (四)翻转课堂法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手里转移给学生。教师有效运用翻转课堂法,能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打破“学校围墙”的限制,使他们不断增加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学习水平。思考积极、活动积极、发言踊跃、敢于怀疑,是青少年的心理优势。采用翻转课堂法使学生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堂尝试使用翻转课堂法,一是其有积极的一面,顺应历史潮流,在高速、信息化、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它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公平、方便、最大限度地获取优质教育资源;二是受硬件等条件的制约,其也有很强的局限性,它毕竟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堂教学中主要将翻转课堂法和指导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师提前规划好学习范围,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其他学生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所需要的材料。然后教师分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课堂上展示,并由师生共同形成评价,整体效果良好。

  其他教學法还有探究式教学法、分类教学法、微格教学法、PBL教学法等。“教无定法”,为了能够更好地施行双主体教学模式,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与不同教师都会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法,因材施教,真正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四、结语

  总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双主体教学理念,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中,教师要在掌握课程标准、研习教材、熟悉学情的基础上,细致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课堂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达到师生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彭代银,主编.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百问[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3]孙小力.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设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7(06).

  [4]严家凤,周亚东.系统论视域下“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哲学探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中医药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互动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研究——以《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为例”(项目编号:2017xjjy_zd00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常先甫,男,博士研究生,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