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设计中的符号与应用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9960
摘要:本文将从设计符号的提取、空间的符号应用、空间符号的创新来阐述符号在空间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设计 符号 空间 意义 应用

  一、设计符号的提取

  符号的提取过程,是由具体向抽象的转化过程。在空间设计中,具象形式可以直观地展现文化信息,比如复原文化场景、摆设文物展品。但这些不能作为空间的装饰,否则就会冗余,没有空间的疏密条理。空间符号的提取,建立在对具象形式的分析和梳理之上,根据具象形式的特点和场所环境的要求提取出来,作为空间整体规划、布局、细节设计的依据。这一过程也是知觉认知向概念认知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在设计的整个流程中极为重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能反映前期对项目的调研、分析的广度与深度,又能为进一步的细节设计奠定基础,建立依据。

  二、空间符号的应用

  空间设计最基本、最实质的三个要素是视觉形象、形式意义、大众心理。它们相互依赖,相互整合,共同完成了展示设计的过程。视觉形象是外显的形式效果,大众心理是设计中追寻的本源,而形式意义是连接二者的桥梁。形式意义的体现需要借助于空间符号来完成。

  (一)空间符号传达三种意义

  空间符号传达过程中的三种意义形式,包括空间符号的发送者所要传达出的意图意义,符号信息所要传达出的文案意义,符号接受者所呈现的理解意义。这三种意义的理想状态是一致且相关联的,从而实现空间符号的有效传达。所以说,符号设计方法论其重点在于解决三种意义如何相互关联并有效传达。

  (二)不同空间的符号设计

  不同空间的符号在不同类型的展陈空间应该予以区别对待,如文化类的展示空间。这类空间主要是用来展示文化展品,包括历史文物、人文展品等,一般都有比較丰富的文化信息。针对这样的空间,在空间的符号表达上,需要做减法,应尽量在空间中简化装饰,简化空间符号,为展品提供更纯净的展示环境。相反,对于文化性较弱的商业展陈空间来说,这样的空间本身不具备深厚的文化渊源,要借助于文化来表现企业风貌和商品个性。对于这样的展陈空间,则需要做加法,增加装饰性与文化符号的复杂程度。强调文化给商业品牌带来的价值。所以,在很多商业展览当中,观众能看到很多富有文化信息的元素和符号,对空间的第一印象可能误以为是某个博物馆的临时展览活动,其设计目的就是强化文化属性。这就是处于不同空间的符号的设计策略。

  三、空间符号的创新

  空间符号的特点在于,无须解释即可以让接收者接收和理解。既要符合基本的解读规律,又要突破和创新。在新时代背景下,空间符号也需要创新应用方法。

  (一)利用多维度视角

  空间设计中的符号不能拘泥于二维或三维的形式,而要从多维度视角应用。要结合新科技,让空间符号动起来。空间符号如电影创作一般,将人物造型作为某种模糊性的符号代码,把形象之外的信息传达给接收者。在多种符号代码的交织互动中,营造出某种电影意境和美学氛围,使观众产生联想和想象,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

  展陈空间是三维空间,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观众的游走,展陈空间也是四维空间,它带给人的审美感受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观众对于展陈空间展览内容的观赏和理解,源于设计表达的内涵。好的展陈空间设计不仅仅重视空间中固定的展览形式,更注重能富有一定文化信息的动态的展示手段。而作为易于传播的形式,故事很容易引起观者的共鸣。动态的手法加上故事化的表述,会让展陈空间的信息传递更加生动。

  (二)赋予多变的形式

  空间符号的价值在于以较简化的形式传递复杂的文化内涵和设计意图。符号的使用通常是固定的形式,这样很容易在空间中给人呆板、束缚的感受。空间符号的创新,可以从变化方面寻找新的突破。一个简单的几何形式符号,可以拓展出多种类似的形式,可能是渐变地成组变化,或是剪切、重组、再生。打破原有基本元素的单一性,增加变化的趣味。

  (三)结合人的环境心理特征与人的行为模式特征

  人的心理与空间行为模式,是空间设计追寻的本源。空间符号的创新离不开对它们的深刻研究。这一点是很多空间设计工作所欠缺的。在新时代,利用大数据信息,深刻研究特定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模式特征,才能设计出符合主题和人文需要的空间符号,从而为展陈空间的设计服务。

  四、结语

  现代符号学近一百年来进展迅猛,经过一系列学派的竞争更替,经过各国学者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一门比较成熟而系统的学科。它提供了一套极为便利的工具,能相当有效地对付当代文化艺术纷乱杂陈的课题。

  对与空间设计结合的空间符号学的研究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空间符号学被用来分析空间中的人以及人面临的难题,传达意义、寻找意义。符号是意义活动表达与解释意义的重要方式。空间符号学将成为空间活动中有关意义与理解的所有思索的综合提升。对于空间设计学科的理论体系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孙虹霞,女,硕士研究生,鲁迅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展陈空间设计)(责任编辑 王玲)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