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施甸方言 声调 演变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而施甸方言的声调在与古今音的对比、入声字的归派和自身的声调演变上,呈现出自身的特点。
甸阳镇位于施甸县中部,是施甸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贸易中心,现辖两个城镇社区(街道社区、文武社区)和12个村委会。由于街道社区已被拆迁,本文中的发音人都采用的是文武社区的居民。甸阳镇居住的民族以汉族为主,还有布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考虑到少数民族长时间使用本民族语言,因此,本文将选取汉族土生土长的、从未离开过施甸的施甸人作为发音人。本文录音对象有六名,老年人一,男,65岁,小学学历;老年人二,女,59岁,小学学历;中年人一,男,35岁,初中学历;中年人二,女,31岁,初中学历;青少年一,男,13岁,小学六年级学生;青少年二,女,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
一、施甸方言声调的基本情况
文薇主编的《普通话学习及测试》(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五章《普通话声调》,第二节《声调辨正》中提到施甸、昌宁、云县的某些农村地区的方言只有三个声调。
云南施甸县县志办公室主编的《施甸县志》(新华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第七章汉语方言,第一节声韵中讲到施甸方言声调有四个调:阴平55、阳平31、上声35、去声213。
从发音人实际发音的情况来看,施甸方言的声调也有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值集中在:44、42、45、212。入声多數归入阳平。
二、发音人的发音情况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发音人声学样本的比较,对比老一辈与年轻一代的发音之间声调的演变情况。
(一)老年人与中年人的发音情况

从老年人与中年人的发音情况来看,声调演变不大。从发音人的发音情况来看,施甸方言声调保持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值集中在:44、42、45、213或212。入声归入阳平。施甸方言原来的阳平调值是31,通过实际调研,阳平的调值提升为42。老年人和中年人的发音还存在平翘舌不分的情况。
(二)老年人与青少年的发音情况

从上表来看,声调演变中,变化大的地方表现在青少年(男)的发音上。青少年(男)的发音:普通话读阴平的,他读44调;普通话读阳平的,他读55调。从中可以看出,其平声调的调值有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老年人和青少年(女)的入声都归入阳平,为42调;而青少年(男)的入声与他的平声一样,也有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施甸方言原来的阳平调值由31升到了42。老年人和青少年的发音在阴平、上声、去声上基本一致。老年人的发音则存在平翘舌不分的情况。
(三)中年人与青少年的发音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声调演变中,变化大的地方也是表现在青少年(男)的发音上。青少年(男)的发音中,普通话读阴平的,他读44调;普通话读阳平的,他读55调;从中可以看出,其平声调调值有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老年人和青少年(女)的入声都归入阳平,为42调,而青少年(男)的入声与他的平声一样,也有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施甸方言原来的阳平调值由31升到了42。老年人和青少年的发音在阴平、上声、去声上基本一致。中年人的发音存在平翘舌不分的情况。
三、施甸方言声调的演变规律
(一)从古今音的对比来看,施甸方言声调的演变在“平分阴阳”和“浊上归去”两条规律上与普通话古今音演变的规律基本一致。
(二)在入声字的归派上,施甸方言与普通话区分明显。在普通话中,古入声字归派到了现代汉语的四个声调中,而在施甸方言中,古入声字全部归入了阳平。
(三)从施甸方言自身的声调演变来看,由于受普通话的影响,其平声调调值有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降调调值从中降调演变为半高降调。
四、结语
施甸方言声调的演变符合普通话古今音的演变规律,但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其声调也有了一定的变化。从施甸方言自身的声调演变来看,由于受普通话的影响,其平声调调值有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降调调值从中降调演变为半高降调。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施甸县志编纂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施甸县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2]文薇.普通话学习及测试[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3]王渝光.语言信息处理与普通话水平测试[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4]李如龙.汉语方言调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5]詹伯慧,张振兴.汉语方言学大词典[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7.
[6]游汝杰.汉语方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立项项目“施甸方言声调的演变现状”(项目编号:2017ZDX05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志月,女,硕士研究生,保山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责任编辑 葛星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