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快闪” 校园 文化 传播
一、“快闪”演绎文化背景及特点
“快闪”,是“快闪行动”的简称。“快闪行动”是新近在国际流行开来的一种嬉皮行为,可视为一种短暂的行为艺术。简单地说,就是许多利用网络联系的人,通过互联网方式约定指定地点,在明确指定的时间内,做一些不犯法却引人注意的动作,然后赶快离开。此行为艺术的开先河者是美国纽约文化工作者比尔,这些艺术行为有的为纯搞笑,有的为舞蹈活动,有的演变成一场精神传播。它被年轻人视为一种“潮”的行为。
如今很多校园文化活动常常用到“快闪”行为,它已经从过去一闪而过的行为艺术,演绎成一场小活动、小演出,并制作成短视频而广泛传播。它在校园文化传播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特点鲜明,大体可总结为以下四点。
(一)演出场地因地制宜
一般的文艺演出都需要搭建舞台,灯光音响必不可少,既要考虑容纳多少观众,又要考虑演出时的天气因素,而“文艺快闪”对场地要求低,在车站,在城市广场,在地铁站,在校园的各个地方,只要有小小的一块儿地方,就可以高歌一曲,或者翩翩起舞。
(二)活动时间短
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召集,响应的人可以参与其中,尤其是年轻人更是享受“快闪”行动的乐趣,作为新兴的社会动员活动,参与人员不确定,适合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在短时间内完成,然后迅速离开,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内容却是非常丰富的。
(三)演出经费、观众数量不受限制
这种文化活动特别适合在校园举办。首先由学生和教师在一起,不需要庞杂的演出道具,随性表演。对于观众而言,它没有演出预告,“快闪”演员与观众扑面相逢,观众驻足观看,正当你精彩鼓掌时,或许演员就匆匆消失在人海。
(四)演出与观众零距离
“快闪”的行为表演带有一些感染力和互动性,比如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全国各大高校都在组织拍摄“我和我的祖国”短视频。这时候如果运用快闪来表演一组公开的节目,在校园里,我们的行走间,下课的课间或食堂吃饭时,短短几分钟,最自然地与身边的同学们一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更好地在师生中传播,展现出青年人的才华与活力。
二、校园文化建设中“快闪”短视频拍摄的意义
第一,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为主要组成部分,推动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与创新。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主要有利于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凝聚力的建立。比如“快闪”行动这样的行为文化使多个学生因为有着相同的兴趣和爱好聚在一起,在社团活动中就愿意接受教师或同学给予的建议和支持。正因如此,“快闪”活动一般属于学生一起策划并实施的过程,很容易建立信任感和良好的友谊。一起做“快闪”活动中,让教师和学生增强了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第二,有利于潜移默化地推行学校思政工作。大学生课外活动丰富,有利于课堂教育。现在的大学生活更多的是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大学生是一群有着创新意识并且积极活泼的群体,多组织这种自发的活动打破了以往的思想教育说教形式,让学生更加乐意宣传和传播。这种带有互动形式、极具感染力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具有潜移默化的功效。
第三,校園文化建设活动当中,类似于“快闪”行为的活动是学生完全展示自己个性的时候。当学生因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走到一起,在大环境里释放自己,也能学到更多的东西。现代高校文化交流更加自由,学生参加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快闪”行为艺术活动一般都在一个公开的平台和场地,并且为了一定的观众效应会选择一定的热闹场地,在高校的“快闪”活动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素养和心理健康。
三、结语
“快闪”文化对于加强学生课余文化建设和文化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丰富课外活动提高教育理念,改变教育形式,引入有趣又丰富的文化概念,把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校的改革发展深度融合,有利于共建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和精神氛围。
参考文献:
[1]代少东.探析“快闪活动”的中国化与发展趋势[J].魅力中国,2014.
[2]刘毅.惊鸿一瞥的城市“文艺快闪”[J].新闻世界,2013.
[3]丁钢.大学:文化与内涵[M].合肥:安徽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本文由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新媒体时代高校品牌的构建与传播”青年基金项目支持。
(作者简介:宋都笃,女,硕士研究生,四川省广汉市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党委宣传部,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责任编辑 徐参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