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及其改革发展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6674
摘要:本文将从美术教育意义的角度分析现阶段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并对其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遵循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集中方法去处理现阶段出现的一些相关问题,我国小学美术教育事业改革需要新的出路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 新课标 教育管理 教育现状 教育改革

  小学美术教育一直是德育建设的重中之重,小学生的美术教育现如今不仅局限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画,孩子们的思维、认识、眼界、审美等也渐渐地体现在教学当中。

  一、小学美术新课标的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定,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美术教育的意义

  美术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培养方向,能够启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学习,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发现事物的特征,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创作,在不断思考中去探索绘画方法。

  美是客观存在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大自然赋予人类各种美的事物,怎样去体会、发现美,就需要引导孩子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培养他们细致的洞察力,去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进而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兴趣、自信、毅力、注意力集中、做事有计划、自主性强;开发脑力资源:观察能力、美的直观判断力、记忆能力、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及创造力;美化生活的能力:造型活动的关心与认识、造型的秩序与构想、造型的基本技能与了解、美化生活空间、美的原理与实践。可见,小学美术教育与审美教育密不可分,只有学会审美,才能提升内涵,热爱生活,养成稳重、安定的品行,促进良好人格的养成。

  三、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一)教学管理。应试教育导致学校艺术教育观念的滞后,学生面对考试压力,进而忽视了美术的课程教育,课余时间都用来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无法抽出时间去学习和练习基础美术知识。课堂上,面对学生大量的语数外作业,有时候美术课只能让步,一周两节的课时经常无法保证质量。

  (二)师资配置。小学美术教师一直处于紧缺的状态,人员不够其他任课老师凑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对美术教育教法也是在教学中摸索进行,让学生随意画,没有专业指导。即便是专业出身的美术教师,由于美术专业学习的方向不一样,缺乏教学和理论研究的能力,像手工课、色彩水粉课、设计类课程因为怕麻烦开的很少或没有开设。大部分小学美术教师遵于传统教学,无法自主去探索教学方法和规律,这种情況导致教师上课缺少理论依据和学科素养,纯粹靠教学实践经验也是很有局限性的,导致现如今美术教师师资配置堪忧。

  (三)家长的理念。很多家长面对应试教育,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周末以及寒暑假期把孩子的课余时间全部贡献给了各种门类的辅导班,重视孩子艺术培养的家庭占极少的一部分。

  四、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发展

  (一)教育主管部门须重视。小学美术教师考核应和其他学科一样,进校面试严格把关,配备专业素养高的教师,为美术教师创造好的学习交流以及专业培训机会。校方应加强监督力度,定期组织集体教研活动,从教案、教法、课堂组织、语言等方面进行集体讨论研究。听课、评课贯穿于整学期教研活动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二)遵从新课标要求,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 “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 应用”“综合·探索” 四大学习领域。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自由表现。其实学生比我们想象中强大很多,放手让他们去做,会创作出一大批具有创新设计的作品,从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使他们有创作后的成就感。

  (三)强化审美教育。美一直存在,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课程的开设,另一个目的就是审美:培养孩子独到的眼界,会观察,喜于观察,通过观察自己去发现这万物的美好,慢慢地去接近这些美好,使得自身被美好同化,从而拥有美好的内涵。教师在这其中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用我们自身专业素养感化并激发他们探究这些美好的潜能。

  (四)优化教学结构。小学美术教育除了一周两节课的必修课以外,还应开设选修、课外活动课程。必修课加强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技法的掌握;选修、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如创意美术。创意美术让孩子在课堂上以玩为主,用他们感性的经验,通过各类艺术形式手法进行情感表达,在愉悦中完成美术学习,把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融入其中。鼓励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大胆运用各种材料和表现形式创造。

  参考文献:

  [1]董志琛.对中小学美术教育审美问题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30).

  [2]李本元.试论美术教育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J].教学与管理,2007(10).

  (作者简介:李颖,女,硕士研究生,宁夏大学,研究方向:艺术设计)(责任编辑 刘月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