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必须进一步强化高校传统文化教育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6574
摘要:高校辅导员的传统文化工作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挑战。在我国现阶段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地方,高校辅导员在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高校辅导员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强化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辅导员 大学生 传统文化 策略

  我国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逐渐转向大众教育,在大众教育取代精英教育的过程中,为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改革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有创新意识,但是创新意识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没有创新就没有生机和活力。高校的教育始终以学生为本,这是由学校的任务和最终目标决定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大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优化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方法和途径的能力。高校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和方法亟待优化。笔者曾经对一个班级55名学生做过一个关于“什么是传统文化”的调查。结果显示,30%的同学能够大致列举出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而对于书画艺术、传统戏剧、曲艺等的了解则偏少。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在教育形式上应突出身边典型事迹,以优秀学生为榜样,逐渐影响周边的学生,让学生有学习的榜样和目标。辅导员要在党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形势不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辅导员在学生教育方面要不断引导学生,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也能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不断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

  (二)高校辅导员人员构成不合理。现在高校辅导员主要由兼职辅导员和专职辅导员构成。兼职辅导员筛选的范围较广,可以从教师干部、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中筛选符合条件的优秀人员担任辅导员。专职辅导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较高的品质,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及很强的组织能力。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的人员结构还不健全,还存在很多问题。第一,辅导员队伍中存在很多人情关系,从整体上影响辅导员的质量,有些不具备辅导员资格的人员加入辅导员的行列,有损辅导员整体队伍的质量。第二,很多人认为高校的辅导员不像其他专职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辅导员自身观念上也有待提高。

  (三)高校辅导员相关专业知识、自身能力的缺失。目前,大学生以90后为主,高校辅导员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会遇到以前不曾遇到的挑战。现在的年轻人思维十分活跃,信息收集渠道很广,有很多交流平台,就业压力很大,需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意志力往往薄弱。这就对新时期的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不仅是管理者,也是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者、教育者、传统文化的引导者、理想信念的塑造者、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者。新时期给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还应该属于复合型人才。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冷静地处理问题,有较好的情感交流能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组织协调能力较好等,但是目前很多辅导员还达不到这些要求,在开展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高校辅导员如何在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

  (一)提高高校辅导员综合能力的工作新思路。要合理建设辅导员队伍需要建立相应的平台,创造专业性综合学术研究平台,不断提升辅导员的综合能力。这个平台应该包括多个方面,比如辅导员学术交流、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学习交流、辅导员专业学习、辅导员考核机制等。高校辅导员受到很多部门管制和制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辅导员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种管理模式和辅导员建立的学术平台有很大的差别。这种管理模式会让辅导员没有归属感。合理完善高校辅导员考核和管理制度,根据高校自身条件,建立适合高校自身发展的辅导员管理制度,这是建立辅导员专业學术性平台的基础和前提。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十分繁重,假如高校没有认识到建立辅导员专业综合研究平台的重要意义,就不能将辅导员的工作实践转化成理论成果。

  (二)合理调整和优化辅导员队伍构成。对于高校来说,完善建设辅导员队伍,是一个紧迫而复杂的任务。高校要改变辅导员选拔机制,多方面考察辅导员的能力,引进优秀的辅导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辅导员招聘工作计划,尽可能让高素质人才加入辅导员队伍中。为了让高校间的辅导员互相学习优秀经验,高校可以定期交换辅导员,可以让他们轮岗。如果高校的管理模式不能与时俱进,那么将不利于辅导员创新,达不到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三、结语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是主要力量,辅导员自身素质、工作理念、工作作风对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强化传统文化教育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文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2.

  [2]杨洪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3]胡新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赵璐路,女,研究生,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学生工作与管理)(责任编辑 象话)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