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素描 艺术性 抽象性 形式语言 观念方法
对抽象艺术的不懂或排斥是个体乃至群体的审美缺失,是艺术认知的缺失,也是美术教育的缺失。无论具象艺术还是抽象艺术都必然以一个新的具体形象呈现,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作品的抽象性是潜在的,即构成艺术形象的形式具有抽象性质,抽象性是艺术性的本质体现。
素描是绘画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美术学习与研究的基础,是艺术学习的开路先锋,正因如此,它在第一时间影响人们对艺术的认识与判断,甚至波及一生,因而,对于素描的教育教学要进行全面深刻的探研。
一、素描艺术性的认知——本质的抽象性
(一)艺术性认知片面导向技术化
普遍的素描学习与教学是基于形象的表现的,即语言为表现形象服务,画面的形成是基于形象的表现,学习者按照既定的大小和位置关系安排形象形状,再以习得的比例、透视、明暗法则,以及点、线、肌理等基本的绘画语言塑造外形、质地、体积与空间。学习过程由形状到体积、由单体到组合、由简单到复杂,先临摹后写生,逐步学习掌握一套稳定熟练的素描技法。
学习者往往由于片面关注形象、外形轮廓,而不注意画面整体的观察分析,直接对外形轮廓进行肯定的描摹,导致画面缺失、形象缺失。纵然学习者能够准确熟练地描绘形象,但由于缺乏构成练习、语言接受,难免画面千篇一律。
(二)抽象性是素描艺术性的本质
如果语言表现形象是个悖论,绘画语言不是为形象服务,而是为形式本身服务,则绘画观念反转,从关注局部形象转而关注画面整体,完成从形象中心到画面中心的转变,语言不为表现形象服务,形象反过来为的是表现绘画语言,这就接近理解抽象艺术不远了。素描教学中,把画“画”的观念放在首位,先解决构成画面和画面结构问题,这是艺术的根本问题,再以画面结构诠释物象结构与空间结构,最后表现基本的绘画语言。抽象的形式语言构成艺术作品的根本特征,是艺术作品的审美体现。
二、抽象性形式是审美观念的躯壳——形式探源
艺术在其传承发展中,伴随着思想观念的变化,抽象性形式也在不断的遗传和变异中创造新的面貌。
(一)古老的躯壳与新的生命
1.埃及样式——经典的形式
埃及样式遵循一套严格的法则,艺术表现不是立足某一特定时刻所见,而是以习得的形式外貌及那些东西意义的知识构成作品,包括从事物最具特性的角度去表现的“正面律”法则和图案的知识与鉴赏,以及对形象外形的严格规定、字体优美等。3000年来,埃及艺术面貌虽无变化,但古老的躯壳创造了艺术的神秘辉煌。形同埃及人制像的观念一样——可以使灵魂有所依托,让逝者不朽,永恒的经典形式也使埃及艺术得到永生。
2.希腊艺术——古老公式的异彩
古希腊雕像的完美是通过知识达到的,即埃及形式的知识。其做法不是将人物的外形理想化,而是将具体形象融入形式化的形象,从而使得新形象对称、匀整,超越俗世之美。米隆的《掷铁饼者》,使埃及公式与眼睛、心灵契合,以各部分最具特性的视象组成人体形象,赋予形象生命和呼吸。希腊瓶画图式化的巧妙布局直接受益于埃及几何图案的成就。
(二)文艺复兴时期——精确素描与和谐图案的统一
1.清楚布局与空间体现——形式为重
中世纪的图案样本与文艺复兴透视法的新成就,使得新艺术样式力求精确的素描与画面图式之间取得平衡。
波拉尤洛在《圣塞巴斯蒂安殉难》中,精准的人物造型和空间表现,没能与图式取得和谐,清楚对称的布局几近生硬。波蒂切利《维纳斯的诞生》则以牺牲素描的正确性为代价,设计美丽和谐的图案,获得成功。
2.躯壳的变革与创新——形式为新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以人物形象构造图案,以水平线、透视线结构画面与空间,既具有哥特式图案性质,又不失去素描的正确性;体现无视那些既定的规则,《圣母、圣徒和佩萨罗一家》则是打散均衡与对称的图式,依靠色彩平衡画面整体。
(三)实验新躯壳——形式第一的现代艺术
现代艺术反对过往的形式与题材观念,追求独一无二的创造。
1. 清楚的画面结构——后印象主义方案
新艺术观念必然要求改造旧有的外壳,塞尚、梵高、高更等舍弃和谐设计与素描明暗程式的清楚布局;修拉对于形状的根本简化,凸显直线、水平线的画面结构,将绘画性融于有秩序的图案性。
2.图案与立体性的冲突——野兽派等的做法
马蒂斯采取弱化透视法和画面深度,强调图案设计,劳特雷克、比亚兹莱的招贴画同样加强图案性的平面结构。
3.实践新形式——形状与画面结构的复杂实验
现代、后现代的很多画家则直接抛开具体形象,利用直线、单纯的几何形状直接构造画面,实践“为内容而形式”向“为形式而形式”的转变,表现渐趋抽象。
法宁格利用三角形、斜线的重叠表现空间运动而不破坏清楚的布局;马列维奇、罗斯科进行的方形构成实验;约瑟夫·斯特拉的直线、水平线、斜线分割与构架画面的探索等,都在试图创造新的画面结构形式,以承载新的思想观念。
三、素描教学中强化潜在抽象性认知与表现
(一)解决绘画的观念意识
古今艺术,无论观念、题材、形象怎样变革,都必须依托一定的画面形式来呈现,好的画面结构、形式语言才能更好地展现艺术性和感染力。故而,素描教学应加强艺术性的研究,改造艺术认知,教学观念要从形象中心转向画面中心,强调画面的整体结构,强化“画”的意识。
(二)开拓对各种形式语言的学习
1.画面结构形式的研习
临摹学习不同形式题材的素描作品,改变从形象局部入手的方法,避免简单地安排位置和大小。尝试各种结构样式和空间样式的表现,探索不同形状、单一或组合物体的画面结构方式,培养对画面结构的审美鉴赏,掌握分割架构画面的方法和多变的构图形式,以水平线、透视线、形状、比例设计建构画面,以画面形式結构形状和空间。
2.基本素描语言的锤炼
通过临习不同工具、不同表现形式的素描习作,引导学生研究线、形、体积、空间、明暗、质感、肌理等语言的丰富表现,权衡画面结构、形体、空间的互相制约关系,培养驾驭画面整体关系和语言的能力。
四、结语
关于起源,无从考证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而今,鸡亦为蛋,蛋亦成鸡。借鸡生蛋、借蛋生鸡成为艺术创造的一种方式,素描教学需揭示形象面纱下的潜在抽象性本质,加强对画面结构形式的感受与研习,引导对抽象绘画的认识,提高素描表现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1]常锐伦.绘画构图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英]E.H.贡布里希.林夕,校.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3][美]H.W.詹森,著.戴维斯,等修订.詹森艺术史[M].艺术史组合翻译小组,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作者简介:周东兴,男,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现代油画创作)(责任编辑 刘冬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