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现代汉语口语词特点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6463
摘要:口语词多用于口语表达之中,通俗易懂。笔者将从口语词的表达色彩和构词特点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口语词 表达色彩 构词特点

  口语是用声音来实现的,通常都有听、说双方和特定的、不断变化的语言环境,一来一往的交流通常不假思索,因而比较粗糙、易懂。口语词往往是在口语交流的环境中形成和生发的,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本文从《现代汉语词典》B、C、D打头部分整理出标<口>的词215条,将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一、口语词的表达色彩

  口语词的表达具有鲜明的形象色彩,本文将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运用“可观”的动作与物体

  口语词一般用于口语交流或需要口语表达的场合中,要让人们有直接的感知与理解,这就要求口语词具有一定的形象色彩,让人有一种“可观”的感受。

  例如“点头哈腰”,把具体动作描绘得淋漓尽致,人们能想象出当时某个人的状态,具有很强的动作感,从而表达出过分的恭敬和客气,如“大队书记的儿子,点头哈腰地来找瑞芳,说他愿意和瑞芳‘自由,瑞芳客气地回绝了。”

  再如“斗鸡眼”,就是“斗眼”,指患内斜视的眼睛,用“斗鸡”这一具体的事物去描绘人们可能不太熟悉的眼睛的样子,形象生动,让人有一种直观的感觉。

  口语词中“可观”的动作与物体的运用,让人明白易懂,有很强的形象感,不至于生涩难懂。

  (二)修辞手法的运用

  口语词中多有俗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这些语言的运用经常会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段,如比喻、夸张、借代等,从而使口语词更具形象色彩。如“背黑锅”比喻代人受过,泛指受冤枉。再如“八字没一撇”,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从这些词我们可以看出,修辞手法的使用,加入了生活的味道,避免了生涩难懂,具有鲜明的形象感。

  二、口语词的构词特点

  (一)音节结构

  口语词的音节结构中双音词较多,也存在单音和多音的情况。这跟近代白话和现代汉语的双音话程度有关,所以口语词的双音词占绝对优势。曹炜曾对所有口语词的单音、双音和多音做过统计,其中双音所占比为67.95%,单音所占比为12.72%,多音所占比为19.33%。在笔者统计的B、C、D打头的口语词中共有215个口语词,其中双音有105个,占了二分之一,比如扒拉、爸爸、梆硬、池子、吃香、吃食等。可见,口语双音化的程度很高。而单音和多音所占比例不高,如把、爸、崩、顶头上司、打马虎眼等。

  (二)内部结构

  口语词中合成词较多,这也跟口语词双音话程度较高有很大的关系。其中复合词数量最多,各个结构都存在。其中偏正式最多,例如“醋心”“斗鸡眼”等。动宾式数量次于偏正式,如“吃食”“吃香”“绷脸”等。附加式数量次于复合词,比如后缀“儿”的,“抽抽儿”“雏儿”“大伙儿”“当儿”等。

  (三)组词特点

  口语词使用在对话中的频率较高,所以口语词的组词也需要选用易懂的常用字进行组词。通过对口语词的整理发现,由“儿”“打”“大”等构成的口语词较多。由“儿”构成的,例如“雏儿”,比喻年纪轻、阅历少的人,用“雏”加上我们耳熟能详的“儿”,表示一类人,读起来会比较轻巧。再如“大家伙儿”,用“大家伙”加上“儿”,增加了亲切感。同样还有“吃喝儿”“唱片儿”“病包兒”“变法儿”“藏猫儿”等。选用常用字,灵活、俏皮,明白易懂。此外,口语词组词时,不会使用一些古语词、专门术语等,并且会排除用正式词进行组词。

  参考文献:

  [1]马新军.普通话的口语书面语词汇分析[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2(02).

  [2]曹玮.现代汉语口语词和书面语词差异初探[J].语文教育与研究,2003(06).

  [3]孙常叙.汉语词汇[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56.

  [4]李绍林.论书面语和口语[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4.

  [5]李如龙.关注汉语口语词汇和书面语词汇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

  [6]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7]高艳.现代汉语口语词的主要类型及基本特征[J].海外华文教育,2017.

  (作者简介:王娜,女,河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