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校 学籍管理 建议
一、学籍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学籍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有:学生的入学注册、个人基本信息管理、学籍异动、奖励与处分、成绩考核与录入、毕业资格、学位授予资格审核、证书发放。此外,管理条例的制订与执行、学籍管理工作总结、学籍档案归档等工作也归属于学籍管理。根据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校学籍管理还包括入学资格和毕业资格的审查,以及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和学历证书电子注册。
高校的学籍管理既是学生管理也是教学管理,对学风、校风、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以及学校的全面改革和整体办学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
良好的学籍管理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籍管理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保证学生按照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学习成长,能够提高学生的合格率、毕业率,保证学生顺利毕业。对教师而言,学籍管理能够落实教学上的要求,调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积极性,让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让学生学有所成。
学籍管理有助于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智、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是凝聚在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动力、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它依不同学校的不同特点表现出独有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这些传统和风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科学的学籍管理制度可以培养学生乐于奉献、愿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刻苦学习的精神、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同时,学籍管理还能让师生理解什么叫“规章面前人人平等”,这对规范学生行为、建设优良的学风、落实人才培养计划是十分重要的。
学籍管理还能维持教学秩序,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学籍管理制度还规定了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定,这些规定具有强制性、导向性等特点,可以让学生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才。
二、现有学籍管理工作经验
由于学籍管理工作繁复而又重要,所以汲取相关工作经验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学籍管理的工作经验主要包括教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流程化项目的稳固和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等三个方面。
首先,提升教务人员业务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与学籍管理有关的各项文件和政策数量繁多、规定细致,所以教务人员必须花时间下功夫研读政策,尤其是补充的特别条款。提前预习规章政策会让教务人员在处理具体的工作事项时有据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对症下药地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服务。毕竟,学籍管理触及学生的根本利益,与其毕业、升学、就业、学籍异动、评优等重大事宜有关。所以教务人员对学籍管理制度和要求的熟悉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其次,稳固流程化项目也是一项值得借鉴的工作经验。学籍管理工作在各学年的日常工作中是具有周期性和稳定性的。可以把这些有周期性和稳定性的工作按时间整理,制订具体的执行细则,明确责任主体划分,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做出来的图表还可以借助网络媒体推广普及,以便让更多的人看到。
最后,信息化手段的合理利用能提高教务人员在学籍管理工作上的办事效率。高校都用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管理学生信息。由于该系统能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所以教务人员应该熟练使用该系统辅助工作。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学籍管理可以让教务人员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充分实现信息技术的优势。然而学籍管理系统到目前为止并不完善,也是存在很多改进空间的。再比如目前的学籍管理系统只能做一些相对低端的数据收集、录入工作,相对高端的建模还无法做到。而在大数据时代,把学生的信息数据收集整理、并通过分析来把握学生学习或生活的特点和问题是非常有必要且有价值的。很遗憾的是,目前因为模的缺乏,学生的数据还不能得到更高层级的应用。可以说,这些系统存在的问题都是非常有改进空间和改进价值的事项。及时地改进和提升有助于学籍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综上,现行的学籍管理工作经验大体可分为人员素质、制度建设和技术改进等方面和方向。只有从这些方向同时着手,才能尽快让学籍管理工作的质量更上一层楼。而期待三方面的提升也是有具体的改进方法的。
三、学籍管理工作的改进方法
从大方向来说,学籍管理工作应导入奖励制度,以奖励或激励的形式促进改革。具体的激励制度如下。
(一)允许优秀的学生转换专业,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国外大学一般施行的是学分制,学生只要修满学分就能毕业。另外,学生也不必拘泥于本专业的课程,可以跨学院甚至是跨学校选课,只要关系学校之间互相承认登录课程的学分,学生即便去其他学校学习也能毕业。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学到更多想学的知识,教育资源也能更好地得到应用。而本条措施也是在汲取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允许优秀学生转换专业的方案能让学生在入学时就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规划。学生多学习一门专业有利于将来的就业,会为就业面试以及后期的工作增加竞争力。而且,本方案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加倍努力,充分利用大学四年的学习时光,避免出现学生重兼职轻专业学习的问题。
(二)通过鼓励拓宽业务边界,抓学风建设的激励机制。假如第一条的学分制和调换专业制度能够落实,那么学籍管理在施行时就可以尝试进行跳级管理办法,以便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有些学生有志于创业或就业,可以为之保留学籍,鼓励其就业或创业。毕竟学习的最终目的从现实的角度来考虑,就是为了辅助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学籍管理工作可以诸如此类做法,渐进式地拓宽业务边界,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为师生服务,为教学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
(三)开拓思路、集思广益,挖掘更多讓学籍管理制度为师生服务的方法出来。目前的学籍管理工作虽然务实,但依然过于简单、机械,没有更多创造价值的空间。前文指出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导致了教务人员无法根据学生的信息数据掌握更多的有价值信息,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便利,也不能为学校的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有效意见。因此,改进系统的同时,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但信息技术的应用毕竟只是学籍管理工作的一个方面,有待于改进的具体环节和方向还有很多。一些学者指出,目前中国并没有系统的、专业的学籍管理专业,大多数的教务工作者都只有实践经验,却缺乏理论高度。怎样在现行环境下尽可能地寻找到解决问题、摆脱困境的方法也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四、结语
本文在介绍学籍管理工作的内容和价值的同时,分享了现行工作经验和改进工作的方法与方向。总的来说,以激励制度改善学籍管理工作的现状是非常值得尝试的方案。笔者希望能在实践后汇报改革成果。
参考文献:
[1]杜会永,刘天.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模式创新研究[J].学理论,2017(10).
[2]熊晶,白凯.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若干经验总结与探讨[J].科技视界,2018(13).
[3]殷涛.如何提高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水平[J].重庆高教研究,2010(06).
(作者简介:孟来来,女,本科,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级,研究方向:教学管理)(责任编辑 刘月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