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十一月十一日,我从东北起身去西北,追寻一九四五年延安干部团奔赴黑龙江的足迹,为自己的艺术创作进行系列采风。
飞机从哈尔滨的太平国际机场起飞,一直沿着我熟悉的线路飞向华北平原。我在上个世纪末,曾经在冀东的迁安矿区工作了四年,其间多次往返于关里关外,这些山川风貌已经了然于胸。云层下面的黑土地在别人的睡梦中悄然过去,但我一直关注如初,下面已经有了长城的影子,我知道马上就要进关了。燕山山脉间的滦河水,还是那样亲切,让我想起我在矿山的日日夜夜。
我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我的命运不是很好,母亲走得早,也谈不上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年岁已大,又遭受了一些变故,人过早地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他的日常起居整日在恍惚迷离的状态下进行,根本没有时间精力管我。而我又是一个非常有主意的孩子,学习成绩虽然很好,但初中刚念完就走上了工作岗位,导致现在知识面很窄,现在又搞起了文学创作。
在同龄人都娶妻生子的时候,我还在文学的路上苦苦挣扎,又出不了大成绩,弄得有些穷困潦倒、心灰意冷。
后来,我工作的单位陷入了困境,生产枪械的兵工厂,军品没有任务,民品又不能养命,勉强被首钢公司救济了几年,一万多人还是没活儿干,弄得首钢公司使出了浑身解数。
实在没有出路了,一些人就被抽调到首钢的迁安矿区出劳务。可以说,我这辈子付出的艰辛努力不比别人少,路走得却比别人差。但自己从来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没有对未来失去梦想,仍义无反顾地坚守文学艺术的圣地。这和一些经典歌曲中所唱的精神和气概有关,这是我能在一场大病之后接受奔赴延安寻访的原因之一。
按原来的想法,我要进行很多采访,可是在延安收集资料时,根本就没有多少对延安干部团的记载和记录。对于一九四五年这次远征事件,官方和老百姓根本无法知道真正的行军目的,甚至连本地的大事记中都没有这方面的内容。无奈,我的心思就是每天完成所到节点县城的线路认证,让当地的宣传部门签字盖章,证明我已经来过此地、有过采访,仔细品味其中的滋味,至今还有些黯然神伤。
我读过一些关于陕北高原的文学作品,大家细腻的观察力令人佩服,健硕的笔锋能触及到人的心灵腹地,而且语言的精彩力度总是让人惊喜不断。一路上我喜欢上太行山了,如果不是怕自己太累了,我肯定会在山上走上几天,去与这片土地近距离相亲相吻……
在后来的采访中,我在延安干部团成员张向凌的家里看到了一本相册,其中一幅山脚下的放羊场面,我看不出是哪条山脉,因为有长城在照片的上端盘亘。
我对陕北高原的记忆定格在初冬的印象里,寒冷的风越过一道道山梁,吹过一道道山口,在我的眼前刮起尘土飞扬的画面,每次都回忆何尝不是一种感受呢?人总爱在这旅途上回望,因为这时眼睛里会出现两种风景:要么把她的美丽铭记在心,要么对她的真情永久留存,无论自己的命运和结局如何跌宕起伏,都会有一盏心灯为她等候,对她的真情永远不会相忘。
当站在黄土高原以及太行山脉上,我似乎有了一点情有独钟、爱而不得的感觉,对于山体高大的形象和深厚的情感,真不知道自己该怎样悄然安放。隐没在历史之中的那些无法钩沉的史诗,一直让很多人难以忘怀的想念,无论是当年人生的跌宕起伏、悲喜交集,还是今天所处的盛世繁华,都是我们打开记忆的一种方式,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淡淡的一缕馨香,为你守望的高原花开花落,为你缠绵的情感独自芬芳。
莽莽土塬,滚滚云海,我期待这次寻访能遇到悸动心弦的人和事,能够为我解开一道历史的大题,知道那次壮阔征程的全部过程,了解到行军途中他们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希望那场惊心动魄的发生能够让我与高尚的灵魂相通,燃亮自己心头的那个情感世界,迸发出犹如泉涌的文思,也让自己搁笔时久久地沉醉。一颗飞翔的心就此展翅,一粒信仰的种子在心间生根,开出艺术的花朵,留着最美的颂歌。
一路走来,我的单纯的心底有着一些温馨的片段,这是来自亲情的慰藉,这是来自友情的问候;也有发现文物、资料时的意外之喜。一位山西老乡从他家的柜子底下,为我找出了一顶八路军的旧军帽,拿出了一张旧照片,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喜悦。
心灵是一泓静静的湖水,每个人的蔚蓝湖底,或许都深藏着一座深爱的岛屿。我心中的每一处黄土高原,都会随时随地在某个午后的静谧中,浮出澎湃的感情潮水,不经意间浮现她那母爱的面孔,洋溢出她那慈祥的笑脸,满是皱纹的嘴角会情不自禁地悄然扬起。
在拜谒枣园时,我就要离开延安了。延安的枣树年年都有枣子成熟,而吃过大红枣子的战士,更多的是已经牺牲了。他们奔赴抗日的前线打鬼子,年轻的热血染红了黄土高原贫瘠的土地,滋养了一片片战地的黄花。
想起我们在王家坪参观时,那里有一片桃园,我不知道是新栽的还是原来的,它们有幸在伟人的身边生长、开花。夏天果子成熟时,那就是在战争中展示欢愉。就连那树上好看的叶子,也有让人想念的一种幸福,是啊,延安十三年,桃树就有过十三季的灼灼花事,可是,山脚下还有多少人记得观赏桃花时的热闹。
这几天,我总是选择黄昏的时候,静静地打开自己出行的相册,一个人独自听着高亢的信天游,默默地回忆从延安走回家乡的片断和点点滴滴,时而为自己的胆量惊喜,时而为匆忙的行程遗憾。现在看来,这个过程该是我人生最珍贵的历程,犹如一杯纯正的陕北老酒,有很多辛苦味道,但保留了久远醇香的甘甜。
我想能走访的人物已经寥寥无几了,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归于沉寂之前,留下了彪炳千古的丰功伟业,他们是我一直敬仰的高度和情怀。
在此之后,我们也找到了一本《崔扬日记》,我看到了一幅幅珍贵的画面。这段历程曾给过他们最高光的瞬间,八千里路云和月,他们激情飞扬的壮丽青春,一直是他们心中难忘的美好,也曾给予他们那一代最純粹的一份真情。
合上相册,我的思绪还穿越在崇山峻岭,将一位位寻访者的殷切之情遥寄高原,那是一份念想,更是一份回报,可以穿越漫长冷寂的时空,将我心间的万般感慨无限延伸。这次的寻访之路并没有惊天动地,却能够轻嗅到黄土的芬芳,企及梦里的如烟往事,让灵感的触角抵达黄土高原健硕的身躯中。
我对高原念念不忘,我对太行惺惺相惜。每当看到自己记录的照片和写过的文章后,总是沉浸在那一段奔波劳碌而紧张的日子。从黄土高原到关东大地的过程,我为自己留下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留下深刻的记忆。一段往事若能让自己难以忘怀,一定是承载了很多梦想和喜悦。是啊,黄土高原曾给过我厚重清新的历史记忆,每一座山,都有飘动的信天游,每一座土塬,都有挥舞的红腰鼓,总是让人念念不忘,那里一定住着许多令我魂牵梦萦的风景和风情。
转眼之间一年了,今夜,我会有梦,还能在空中看到黄土高原,还能去碛口看蜿蜒曲折的民族之河,感受滚滚的黄河波涛在高原上流向远方……(责任编辑 葛星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