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加快,文化消费的方式日趋多元化,传统文化受到巨大冲击,许多古老的手工艺已经逐渐失传或者正面临继承难题,许多宝贵而有历史感的老物件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一、非物質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目前,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许多文化遗产已经成功进入《世界遗产名录》里。世界各国都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保护文化遗产,让它们进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世界遗产名录》向世人展示这些文化遗产丰富的内涵和悠久的历史。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区域居住过的人们通过特殊的传承方式保留下来的,而他们也算是非遗的第一批传承人。只有不断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加深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风气,才能从源头上切实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祥地都在比较偏僻或者比较原始的地方,那里虽然交通不发达,但是人们思想淳朴,一直保持原始的风貌。所以当地有关部门,一定要深入到发祥地去,对那里的群众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宣传。同时应派专人为当地群众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培训及讲解,让当地群众发自内心地产生民族自豪感,从心底里认可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此外,政府应拨专项资金与专人去当地对接保护事宜,相关的非遗保护学者及专家也应到当地进行学习和相关资料的编辑与整理,防止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慢慢流失。要让当地群众发自内心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保护,这才是非遗保护路上最大的动力,只有这样才会让我们的非遗保护进入良性循环。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身是一项非常繁琐而且专业性较高的工作。它的保护层面非常广泛,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舞蹈、戏剧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跨区域,也跨多种学科,所以我们需要的专业人士也是多样性的。非遗的保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很多的文化遗产因为传播年代久远,而且大部分是当地人口口相传,所以有很多数据已经丢失,同时很多掌握技能的老年人也在陆续减少,这就是所谓的人亡艺亡。所以趁着现在还能补救的时候,我们应将现存的文化遗产申请保护传承下来,让这些原始而有温度的文化遗产能继续能陪伴在下一代的身边。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
(一)旅游市场的合理开发
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可以以政府资金扶持为主导,将这些古老而又珍贵的文化遗产设计成文创产品,在当地政府宣传政策的支持下,把旅游业与这些文创产品捆绑销售,不仅可以让老百姓获得经济收益,也可以将非遗的传承与保护观念传播出去,让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加入到非遗保护的队伍中来。人们在旅游放松的同时也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通过宣传与文化的传播,增加了非遗的影响力。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在信息加速发展的当代,纸质等传播媒体已无法对受众进行大规模的信息传播,满足不了大众传播的需求。新媒体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传承与传播,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效、合理的解决方式。在这个数字信息化大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扑面而来,我们不仅要使用传统的方式来保护这些文化遗产,也要与时俱进,使用网络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统的媒介太过单一,保存方式有限,所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与合理的开发,能有效保证数字遗产在移植后依然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
通过保存这些古老而又特殊的技艺,不仅可以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它们曾经带给我们的感动和震撼,也可以造福我们的子子孙孙。
参考文献:
[1]黄涛.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J].河南社会科学,2014(01).
[2]李欣.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5.
(作者简介:胡帅,女,云南艺术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责任编辑 刘月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