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校公共音乐教育 问题 改革
一、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公共音乐教育在高校已基本普及,但由于很多高校对其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理解存在偏差,从而忽略了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很多高校即使开设了课程,但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条件上得不到保障;有的高校没有设置公共音乐教育管理机构,置公共音乐教育于专业音乐教育的附属地位;课堂教学不专业,师资配备不齐全;对公共音乐教育的教学研究力度薄弱,挤占公共音乐教育场地、设备等。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很多高校对公共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界定并不清晰,忽视了两者在教育对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要求等方面的不同,从而导致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存在严重的专业音乐教育倾向。从教学内容来看,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内容单一,教材研发薄弱,缺乏专业化的教学大纲。此外,很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外国音乐文化所占比重大大多于民族音乐,容易引起学生对音乐文化认识的偏差。
(三)缺乏专业师资
由于我国公共音乐教育起步较晚,加之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开设了公共音乐教育的高校存在教育力量薄弱、专业师资缺乏的问题。这就导致公共音乐教育在理论指导、教学研究等方面有所欠缺。还有一种情况也值得重视,即一些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教师是由其他系部教师兼任,并非专职,这会直接影响公共音乐教学的开展。
(四)学生对公共音乐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
公共音乐教育在高校课程中属于选修课,对于学生而言,认为公共音乐教育并不重要。一些选修此课的学生中还存在逃课等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高校及学生对公共音乐教育的功利性认识,更多地是从兴趣爱好的角度来看待;另一方面,也在于社会及高校对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教育的认识的偏差,造成了学生对音乐素养的轻视。
二、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改革的策略及思考
(一)充分认识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重要作用。因此,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公共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把公共音乐教育放在高校教育的正确位置,设置专业、专门的公共音乐教育管理机构,确保公共音乐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大力提高公共音乐教育水平。学生要了解公共音乐教育的艺术内涵、教育内涵,从提高自身修养的角度积极参与公共音乐教育。
(二)高校要树立新的公共音乐教育理念
高校要明确公共音乐教育的目标,把公共音乐教育放在实用学科的同等地位,充分发挥公共音乐教育的教化功能,以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核心,与时俱进,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机制,以学生为本,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
(三)科学设置公共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教育对象是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高校要结合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普遍需求,科学设置公共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当前主流的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是“一主多辅”模式,落实以36课时的音乐课学分制度,合理配置音乐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根据自身音樂兴趣进行选择和学习。此外,还要立足本土文化,兼收并蓄,逐步引导学生形成音乐分析、判断、创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价值观。
(四)加强师资建设
专业的音乐教师队伍是确保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公共音乐教育,加强师资建设。主要可以采取建立专职教师队伍、外聘音乐教育人才的方式,打好公共音乐教育师资的基础。同时,要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对外教学交流、组织教师外出深造等活动,通过多项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校还应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此外,高校还应创新公共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增强音乐教学的直观性、实践性和互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语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应重视公共音乐教育,通过多方面努力真正发挥公共音乐教育的作用,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英丽.公共音乐教育功能拓展的实践思考[J].教育评论,2016(02).
[2]张华萃.对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中几个问题的调查与思考[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3]杨晓东.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王晓羽,女,硕士,商丘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责任编辑 刘月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