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感恩的心(外一篇)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10168
今早和女儿一起从郸城回到家,我再次见到了那两只大龙虾,此次是在洗菜的小水池里看到的。它们浑身黑黑的,呈很硬棒着的抻须舞爪样,不过,这个POSE早已被定了格。它们的个头还真大,仅是一只就把那个平日用以洗菜的小鋁盆放得满腾腾的了。那只大个儿的,起码重在两斤半以上;小个儿的,也差不多有两斤。

  一周前,我就已见过它们了。只不过,上次是在冰箱的冷冻室里见到的。

  昨晚,妻子就已把它们从冷冻室里拿了出来,先让其慢慢化着冻,准备于今日中午犒劳我和女儿的。女儿在郸城一高读书很辛苦。我这个差不多的全职陪读,也并不轻松。让我们美餐一顿,也是应该的。今日中午吃龙虾,也是为了教育和鼓励她,督促她再接再厉,努力一把,争取考上一所较理想的大学;同时,还可让她小姨家的女儿一起来解个馋,她在我家附近的四中读初中。

  这两只大龙虾,从外形上看,除体积有别外,与以前常吃的小龙虾几无二致。不过,它们是澳大利亚(以下称澳洲)所产,并且,不是在家门口的水产市场或超市买来的。它们是一个亲戚的儿子特意从遥远的澳洲带回来,用以感谢妻子等人的。

  亲戚的这个儿子,是妻子大舅家的外孙,妻子是他的表姨。他曾在我家斜对面的市第二高级中学读书。在高二第一学期有一段,他整日精神萎靡不振,还格外木讷,即使是对他爸妈,整日也傻呆着几无半句话,很忧郁的样子,应该是患上了不轻的抑郁症。

  他这种精神状态,很显然已吓坏了他爸妈。因我在那所学校工作,不过,在他读高中时我外出进修了。为了做他的思想工作,他妈就特意找到了妻子。妻子让他妈有空了把他带到我家,由她来开导开导。

  实际上,妻子也没给他说多高深的话,像一定要树立什么远大理想之类的,跟他一概未谈。只是提醒他,人各有所长,学习也会参差不齐的,这些都没关系,尽管能考上清华北大更好,但也不一定非要都考上。清华北大对一般学生来说几乎是望尘莫及的,还不如脚踏实地,能考上个什么样的学校,就上什么样的,别给自己施加过大的心理压力。到时,只要自己认为已尽力,对得起自己和爸妈等亲人的期待就行了。以后的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所上的大学。就这样,像家长里短一样与他推心置腹地谈了两次。

  经妻子开导后不久,他妈就告诉妻子,她儿子的精神状态明显有了好转。他不再萎靡,比以前多说了很多话,学习也更加努力了。原来想着,他顶多能上个大专,没想到在高考时,他去青岛一所海洋大学读上了三本。

  在毕业前,他很顺利地就与一家远洋公司签约了。

  前不久,他随公司的货轮去了澳洲。回来时,捎带了一些大龙虾。那日,他特意往我家送了两只。他去我家时,我正在郸城陪女儿,妻子接待的他。送我家前,他还在装龙虾的塑料袋中放了两瓶冰镇过的矿泉水;到我家时,那袋子里面还很冰凉的。

  他此行让妻子颇为感动。他走后,妻子给我在电话中说,这孩子不只懂事了,还变得很细心。看来出去跑几年,他真是长了不少见识。与此前见他的那两次相比,真是跟脱胎换骨了一样。

  在我家时,他给妻子说了,当时,还真亏了她这个姨对他的开导,让他的精神彻底转变过来了,让他能从那道小河沟走出,到大海大洋上去驰骋。若不是这个姨,他还真不知道,高中毕业后他会是什么样子。说不定,真的就会成为一个废人,也成为他爸妈和社会的累赘。现在,他不仅能自食其力,还能给他爸妈贴补一些家用。他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从内心深处感谢他这个姨,无论到啥时候,他都不会忘记他的这个姨。

  妻子还说了,他说的话虽然不多,但都很在理。其中一句尤其让她记忆深刻,也让她深有感触,他已成为一个既懂事又通情达理的孩子。他说了,人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不然,那就是忘本,以后还怎么做人?

  他已去那家公司近两年时间,在大海上度过了差不多一年,早已适应了海上的生活。大海那宽广的胸怀,也让他更加振作。大海的汹涌波涛让他认识到,做什么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无论如何都不要迷失了方向。尽管偶尔会因躲避大风大浪而转个弯,可这也只是暂时的,只要自己不丧失信心,终究会到达目的地的。

  此时,不免让我想起了海子的那句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他现在基本上是在海洋上漂泊半年,休息半年。出海时,拿着双工资。他很喜欢这个职业,对待遇等也比较满意。他已很知足。

  他会努力当好一个海洋人。

  他要时刻揣着一颗感恩的心,不只是要对帮过他的人感恩,更要感谢祖国的恩,是祖国把他培养成了一名自豪、幸福的海洋人。

  尽管我们的厨艺不怎么样,不过,中午吃起那早已被煮熟、全身变得紫红的大龙虾,味道还是很美的。不只是因为吃时,我们还蘸着调料,更是因为我们分享到了他那颗真挚的感恩之心。

  小雪也温暖

  等我把目光从车窗外移入车内时,驾驶员正在督促着:“刚才上来的那位乘客,赶紧把票买了。”

  或许正是他的督促声,才把我的目光吸引回了车内。

  就刚才这一停,驾驶员即使不用特意留心,也能知道那个没买票的是谁。此趟车售票员临时有事,未跟着。

  从西華县城发往周口荷花汽车站的这辆中巴,刚才在大王庄乡政府所在村北的三岔路口边停了一下。乘客在那里下去了两个,上来一个。刚才停车时,我的目光正在往车窗外看着路边的行人、一排排的房屋和奔驰的车辆。

  稍停片刻,见没人应声。驾驶员再次督促:“那位乘客快点买票,前面就要查票了。”

  驾驶员的话音刚落,就有人应了声:“我就只有五块钱了。”

  听上去,他的话中充满着歉意和无奈,还带着羞涩。说话时,好像他连头都没抬起来。他的声音不大,让我没能寻见那是发自谁的嘴巴。起初,我还以为是哪位乘客故意在小声嘀咕着开玩笑的。

  驾驶员误听为他说的是“只有九块”,便问道:“是九块?”

  从此坐车到周口,七块的车票也就够了。

  几乎是在听到前面传来“是九块”的同时,他又再次很羞涩、很轻声地说:“只有五块。”

  驾驶员顿感无奈:“这可咋办?前面还要再查票,我也不能给你……”

  有多年驾龄的驾驶员,或许是对这种事早已见多不怪了。不过,这还真一时让他有些为难。

  这一路上要查验三次票,还有最后一次,而这次还更加严格。在查了这次票后,下面就该出县界了。

  驾驶员紧盯着车前方,很谨慎地驾着车,嘴中还在自言自语,实际上也是在督促着乘客,看看能想别的办法不:“我也知道,都是出门在外的,谁都会有打急时。现在查得这么严,我可不敢随便就照顾你的,尤其是今天,车上还就只有我一个,更不好办了。”

  就在驾驶员的话音刚落时,在倒数第二排右边靠窗坐的一位中年男子马上接道:“他还差几块?剩下的,我给他。”

  听到那位中年男子想主动帮忙的声音后,我将目光扭向了后车厢,瞬即便对那位拟慷慨解囊者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正待我的心被后面那位乘客的义举所打动时,我又被自己前排座位上的对话声给吸引过去了。坐在我前面一排穿一身深黑色羽绒上衣还戴着严实口罩的那位中年妇女,很亲切地正紧贴着车座在往她的左边递着卷成了一小卷的十块钱。她的口中还在很柔和地说着:“没事,就几块钱。”“快拿着,赶紧去买票吧,别让人家司机为难。若是一有乘客钱不够了,都让司机垫,他还真是垫不起的。”

  在她左边靠窗子坐的那个男子却在用双手一再推辞着:“不要,不要,我真的不能要。”

  她要递给他钱时的声音极低,好像是怕他难为情;他拒绝她递过去的钱时声音更低,他自己本就已经很难为情了。一个大男人连几块钱都拿不出来,还要一个女人来帮自己,哪还有脸……所以,他也不想将婉拒的声音传到更多人的耳朵里。

  我是往前伸了伸脖子,直到左脸颊都快要贴着前排车座的后背了,才勉强听到他与她的超低音对话。

  起初,我还以为她与他是同路的,才借钱给他。

  看他不接自己的钱,她只好给驾驶员说:“师傅,他的票,我给买了。”在说话的同时,她已把那十元钱递给了前一排的乘客,想让他把钱传递给驾驶员。

  她的话音未落,不止一个乘客抢话道:“就几块钱,我们都可以赞助。”

  此时,我也被大家的热情给感染,已开始下意识地去摸自己的兜:他之所以不接她的钱,或许是因为嫌她递给他的太多,那我就给他拿零钱,也免得让他的脸更发烧。

  听到这么多的乘客愿意帮他,驾驶员或许也被感动了。

  随后,大家伙都听到了驾驶员很大声地说:“他有几块,就先拿几块吧。等会儿,查票了,我去给查票的解释,大家给我作个证就行。”

  “行!你就放心吧。”大家伙齐声保证。

  瞬即,一股暖流便传遍了整个车厢。

  今日是2014年11月22日,在节气上,正好是小雪。

  尽管外面的天早已经很冷,不过,我感觉到了,大家的心窝都很暖和。这肯定不只是因为车上开着暖风,更是因为人们都充满了爱心,真诚地伸出了温暖的手。

  我特意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正好是十点二十分。这个只有五块钱的故事将会定格成为一个永久的记忆,尽管它可能微小得几乎是不值得一提的,但那一颗颗温暖的心和那一份份炙热的情却是难以估量的。

  此后的一路上,与他最相邻的那两位中年女乘客,一直在关心着他。在不久前,给人干活时,他的手给弄残疾了。此趟,他就是前去向人家要已被拖欠了很久的工资和医疗费的。

  她们在开导和鼓励着他:“手的残疾已是无法改变,但是,不能再因此将心也给弄残的。”“你还年轻,以后的路还长着哪。”“可别灰心丧气啊,一定要坚强,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到了最后一个检查站那边时,再往前面不远的桥尽管已基本修好,可是在公路上横放着、拦阻欲从此前行车辆的栏杆还没撤掉。从西华方向发往周口的车,要么就此拐向東边走高速,然后,再转回周口;要么,就让乘客从栏杆下面穿过后,再转乘早已在几百米外的桥南面等着的跑同一路的客车去周口。此次,我们被安排为后者。

  等这个检查站的工作人员向乘客围拢过去的时候,我看到了,那个五十多岁的司机,还有两名很有责任心的乘客,一起向着很可能是此处负责人的跟前走去。

  此时正刮着强劲的北风,很凛冽。

  不过,大家都感到了,很暖和的是心窝。

  遗憾的是,一车的人都没问问驾车的师傅姓啥;更遗憾的是,自己只顧忙着转车了,连这趟车的车牌号也没顾得上看一眼,就赶紧跟随着客流去钻了那个栏杆。尽管心里很注意着这件事,可还是没去记,能不憾遗吗?

  作者简介:高洪义,笔名高阁,网名高阁阁、青山飞燕,河南省西华人,会计硕士,中国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2013年开始文学创作,2014年在《散文选刊·下半月(原创版)》《参花》《青海湖》《北方文学》《骏马》等发表文学作品70多篇。

  著有长篇小说两部,其中《老婆,你好》获得了《今古传奇》2016年全国优秀小说征文一等奖,在“红袖添香”网上连载后,已被70余家网站转载。获得第二届孙犁文学(散文)奖等10多项省部级文学奖。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