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文化创意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浅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13281
郭秋红 蒋昭媛

  摘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创新型艺术人才,是我们探究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重中之重。要培养创新型艺术人才,就要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相一致,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创新教育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要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保持一致。

  一、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晚,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课程设置与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差距

  在高职院校中,存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的情况,课程的设置也比较宽泛,不具备针对性,这就使得学生在毕业后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学生就业困难。

  (二)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

  在高职院校中,教师受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影响很大,虽然近年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但教师仍然照本宣科,缺乏创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教学,严重制约了对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

  (三)缺乏教学实践

  虽然学生在学校课堂学习了知识,但缺少实践,所以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理论知识缺少与相关实践的衔接,这也是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二、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策略

  (一)文化创意背景下,探索我国职业教育模式

  在我国文化丰富的背景下,探索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人们比较认同的观点是,突出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为基础,以成果为依据的教学观,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过程,强调集体工作方式,强调实际成果的考核,强调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三位一体。实施分层教学、项目教学、模拟教学,并通过分小组学习等,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角,因此要因材施教,力求从更广泛的角度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重点,也是职业教育的目标

  在课程改革上,增加基础性、通用性、综合性、发展性教学内容,加强德育教育,整合课程,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设计上以学生创新型技能的培养为导向,同时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课程的结构特征为:综合化、模块化、阶段化、个性化,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知识、技能、情感三大目标的综合。职业院校要在不断改革中探索出能够培养创新型综合技能人才的教学策略,即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专业为基础,以能力为主线,培养出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三)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艺术人才

  高职院校基础课堂的枯燥现象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克服这一现象,我们就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将对学生基础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关注转变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通过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相关专业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这里,笔者以高职院校中公共基础课程《高等数学》为例,介绍如何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原理及方法消化吸收专业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这里以公平席位分配问题为例向读者作介绍。

  问题:现有A、B、C三个学生系,拥有学生人数分别是100、60、40人,现有20个代表会议席位,以按比例分配的方法,三个系分别得到A系10个席位,B系6个席位,C系4个席位。如果各系学生人数发生变化,变为A系103人, B系63人,C系34人, 那么现在这20个席位应如何分配?如果增加了1个席位,变成了21席,应该怎么分配呢?

  分析:采用传统的比例加惯例的方法,这样分配,对C系公平吗?通过查找资料引入“公平”分配方法,那么多出来的席位就要分给值最大的一方。下面用Q值方法重新分配第20个和第21个席位,通过计算,第20个席位应该分配给A系。然后用同樣的方法再计算,第21个席位应该分配给C系。

  让同学们分析比例加惯例的方法和Q值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得出结论:并不存在绝对公平的方法。这样在教学中加入数学建模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促进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金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思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唐山市社会科学发展课题(课题编号:TSSKL2016-005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郭秋红,女,唐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