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祝福》中的祭祀文化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16028
摘要:鲁迅的《祝福》是高中生必读的一篇课内阅读,它主要描写了样林嫂悲惨的一生,但是,仔细观察能够发现,祥林嫂的一生都与祭祀有关。在文中,鲁迅口中的祭祀则成为像压迫祥林嫂一样的近代女性的枷锁。解读《祝福》中的祭祀文化,更有助于帮助高中生了解封建迷信对于女性的荼毒,以及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

  关键词:《祝福》 鲁迅 祭祀 祥林嫂

  在高中生必读的课内文章《祝福》当中,祭祀场景曾经出现多次,也是这几次的祭祀活动,将祥林嫂一步一步推向最后的悲惨结局。从一开始的积极参与者到她的最后悲惨结局所形成的强烈对比,都值得高中生们对其进行深思。探究其中的祭祀文化,有助于帮助高中生解读鲁迅的思想,拓宽高中生的历史知识。

  一、《祝福》中的祭祀

  在《祝福》当中有着多次的祭祀活动,正是这些活动将祥林嫂一步一步推向悲剧的结局。[1]

  (一)祭灶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灶神,灶神是民间人们最常侍奉的神仙,灶糖的发明就是为了黏住灶神的嘴巴,帮助自己家跟玉皇大帝说好话。可以说,灶神也是中国民间负责百姓五谷杂粮的神。祭灶神寄托了广大劳动群众,对于可以避邪消灾、祈福祝愿的一切美好的活动。

  本文当中,祭灶的场景正是出现在祥林嫂刚刚到达鲁镇,而她的丈夫也刚刚去世不久。然而,欢闹的祭灶并没有给祥林嫂带来福气,反而让她迎来了人生当中的第一个转折点。这一点需要高中生注意,因为,这一次的祭灶正是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开始。

  (二)祝福

  祝福,正是文章的题目,但同时也是文本当中的一次祭祀活动。祝福俗称为请大菩萨,这一项活动起源于宋元时期,而在祝福进行之前,人们必须要将屋子里面都打扫干净,有些类似于我们过年时要提前几天将屋子打扫干净一样。而后,就要献上给神仙的礼物,仪式繁琐复杂,这也正是文中祥林嫂所经历的热闹的、全鲁镇都在为祝福准备的场景。

  其实,原本祥林嫂也在帮忙,在文中,祝福这一场景可算是祥林嫂最忙的时候了,这也让祥林嫂感到开心,因为,允许被帮忙就意味着她已经被认可,算是有福气的。但是,一旦不允许她加入这个活动,就让她的心如死灰,让她知道,自己已经不再被需要,是没有福气的女人。从这里,我们就能够看到封建社会对于女性来讲,是多么的残酷。

  这一次的活动,对她的打击是致命的。若说祭灶是开始,那么,这祝福便是导火索,牵连着事后的每一件事情。

  (三)祭祖

  在文中,祭祖一共有两次,一次是日常祭祖,一次是清明节祭祖。这两次祭祖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分别是祥林嫂捐门槛之前,以及捐门槛之后,但是,在祥林嫂捐了门槛之后,还是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在大家眼中,她就是一个没有福气的女人。

  就这样,祥林嫂的最后一丝希望都被湮灭,最终疯疯癫癫,在一个祝福声喧闹的夜晚离开了。

  《祝福》当中的这四次祭祀,都是祥林嫂悲剧结局的加速器,高中生在品读这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仅需要结合她的语言来进行人物的解读,还需要结合这几次祭祀,才能够正确地对《祝福》进行理解。

  二、祥林嫂与祭祀

  首先,在品读《祝福》的时候,高中生需要明白,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是一个身处在封建社会当中的女人,也是一个积极支持封建迷信的女人,这些迷信的东西,正是她所有信仰的来源,一旦失去了这些,或者不被这些所承认,那么她的人生也就没有了意义。

  高中生在读这篇经典的时候,应当注意到,祥林嫂自始至终都是在积极参与祭祀活动的,她对祭祀活动有着一种热忱,认为参与其中就是一种被大家认可的证明。而这也体现了她传统女人的特征,勤劳、善良、大方,总是在忙碌着。[2]

  但也就是因为如此,祭祀成为了祥林嫂的精神枷锁,一步一步将祥林嫂牢牢套住,不能挣脱。是她自己想要从中得到证明,也是周围人的怂恿,让她不断地相信并尝试祭祀,更是这个封建的社会,制造了这样的一种社会环境,让每一个人都深陷其中。祥林嫂不止一个。这也是高中生需要掌握的鲁迅想要传递给我们的讯息,那就是封建正是中国传统女性的枷锁,不论是精神还是身心。

  而最终,祭祀将祥林嫂逼入绝境。这里有一点需要高中生明白,那就是,这个结局是鲁迅所认为的必然性,他认为,祥林嫂的悲剧结果,正是相信祭祀的必然,也从侧面说明,封建荼毒人的心灵至深。

  三、结语

  中国的祭祀文化源远流长,已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是,有些文化值得我们去传承,有些则需要摒弃。高中生在读完《祝福》之后,需要有这样的一个辨别意识,而鲁迅,则是通过小说中祥林嫂的悲剧结局,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参考文献:

  [1]陈雅妮.鲁迅的《祝福》与祭祀文化[J].大众文艺,2016(12).

  [2]谢建德.试论《祝福》与中国祭祀文化[J].文学教育(中),2011(08).

  (作者简介:李瑞江,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