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精准文化扶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13078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重头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然而我们深知“小康社会”是包括贫困地区人民的小康社会,贫困地区近年来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科学、合理、完善的标准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公共文化服务在城乡、区域及不同群体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文化观念滞后、文化产品匮乏、文化生活枯燥。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在贫困地区的文化扶贫工作。下面就辽源地区如何落实习总书记“精准扶贫”要求,阐述一下我们的具体思路与做法。

  一、找准扶贫对象

  辽源市所辖的东丰县、东辽县是我省中部地区贫困县中的两个县,无论前几年这两个县表面上是否摘了贫困县的帽子,但实际各项指标显示它们还是贫困县。因此,我们在这两个县进行“文化帮扶”具有一定代表性,我们把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和政府送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使我们的优质文化资源向贫困地区延伸。针对东丰县、东辽县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以及多民族混杂居住、少数民族聚居的现实状况,我们选派优秀专业人员、文化志愿者以普及广场健身操、东北大秧歌、朝族满族风情歌舞等农民朋友喜爱、便于基层普及推广、具有民族特点和区域性特色的比较典型的活动作为突破口,利用现代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发展的创新模式。强化本地区特色文化和民族文化特征,特别是以农民画之乡、二人转之乡、琵琶之乡、梅花鹿之乡、棉袜之乡这些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作为依托,所开展的系列文化活动受到贫困地区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由此强化了民族地区的優秀文化特色,打造了以“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生机勃勃的现代文化”为特质的文化品牌建设。

  二、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文化扶贫不能仅仅停留在送文化的层面上,还要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我们深知,送文化是“输血”,种文化是“造血”。去年到现在,我们联合科技、法律、卫生等十余家系统单位组织优秀辅导老师到东辽县的安石镇、白泉镇,东丰县的那丹伯镇、横道河镇等二十多个偏远地区农村文化大院开展免费培训活动近50个期,面积覆盖两县80%贫困地区,参与培训学员年龄从学龄前到80多岁,培训农村文艺骨干、科普人员、法律宣传员、卫生健康宣传员等基层文化志愿者两千多人,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和肯定。一个民族的大厦要有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全民素质。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就能提高科学文化知识的转化率、利用率,就能推动文化的协调发展。改变贫穷,首先要改变贫穷地区人口的素质、观念,这就离不开文化。只有通过普及文化,才能在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素质和观念,才能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才能真正达到扶贫致富的目的。因此,我们在“文化扶贫”中,通过构建公共文化体系、组织文化扶贫志愿者、培养当地文化工作者等多种多样的措施,使文化的种子在贫困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努力将文化精品送到贫困地区

  文化扶贫要因地制宜,为当地送去最急需的文化产品。前些年,在某些文化扶贫活动中,我们往往会看见一些在图书馆淘汰的书籍、人们穿剩的旧衣物、不知是否符合当地选择的致富项目等,这些未经筛选、掺杂着陈旧味道的文化产品被送到贫困地区,我们认为这样做有些不妥。近年来,我们利用剧团改制分流到我们艺术馆的专业人员优势,并在两区、两县挑选了业余文艺骨干,集中排演了《马记鹿茸传奇》《情满东辽河》《心愿》等一批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优秀作品,将这些接地气、具有明显区域特色、深受基层群众欢迎的精品食粮,作为文化扶贫的精品送到农村贫困地区,演出在50场以上。同时,我们也联合科技、法律、卫生、图书、电影、出版、书店等系统单位,将一批最新的、符合当地发展的致富项目、图书出版物、经典电影、示范演出、法律维权、体育健康等一批紧扣时代脉搏的文化大餐送到农民朋友手中,使得我市贫困地区的群众业余文化有了明显改善,受众群体素质明显上升。因此,我们要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也要坚守精品扶贫的原则。我们要用优秀的各类文艺类作品去满足贫困地区的文化需求,这样才能起到更大的教化作用,发挥更强的引领功能。

  四、文化扶贫要注重实效

  文化扶贫工作容易产生“虚”和“空”的问题,为此,我们一定要办实事、讲实效。我市的东辽县、东丰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较为落后,以前的一些文化阵地欠账、人员缺位现象也普遍存在,一些基层文化服务机构形同虚设,被群众视为摆设,这些表象成为我们文化扶贫、精准扶贫首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前些年,一些乡镇文化站常常大门紧锁着,每年也就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开放四五次。每次活动都得报批,经同意后才能开放。某些文化站长是兼职的,搞文化活动是副业。经过我们的实地调研,并通过向当地相关部门呼吁,如今这种现象明显有了改善,几乎所有文化站都配备了一至两名专职干部,每年5万元活动经费也基本有了保障。如今,两县乡镇文化站不仅全年免费向村民开放,还在图书馆、乒乓球室、电子阅览室的基础上新增了书画创作室、棋牌室、多功能厅等新场地。每年由县文化部门推荐、聘用有相关经验的人员担任文化站负责人,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基层文化站配备具有专业学历、专业特长,真正能带领村民开展文化活动的专业人才。打破了原有的用人体制束缚,增强了基层文化站队伍建设,文化活动随之就丰富起来,除了平时开展的大秧歌、广场舞、乒乓球、棋牌、台球等活动外,现在他们也将镇内小学的课外阅读、征文比赛、仲夏广场晚会、戏曲票友表演等比较高雅的活动在农村大地上逐步开展起来,使城乡文化生活逐步接轨、统一。许多群众说,以前文化站的门总锁着,文化室又没人建,农闲时只能几个人站在村头瞎唠,如今我们大活动就上文化站,小活动就在文化室。农民整体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幸福指数明显上升。为了将这种局面保持常态化,市文广新局现已推动各县相关部门对乡镇文化站的运行效果建立考核机制,制定考核细则,使文化扶贫、精准扶贫相关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因此,我们总结出在文化扶贫中要想发挥更大作用,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加强文化服务标准化、长效化机制建设;二是实行资源整合,将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文化资源层层渗透,充分运用到不同规格的活动中,发挥文化传播影响力;三是组织专家团到贫困地区进行“经典解读”;四是创新经典资源的数字化文化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文艺经典资源共享;五是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投资、资金立项、吸引企业等各类社会力量开展普及经典项目;六是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将普及经典作为文化扶贫的任务,作为贫困地区文化服务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

  让我们更加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讲话精神,积极拓展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用文化去“耕种”贫瘠的土地,用文化去“教化”国民,提高素质,用文化服务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康晓曼,女,大专,辽源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