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熟读活写,语文综合学习教学之路初探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14980
摘要:新语文要求把学生的综合性素养放在第一位,围绕语文教学思路,通过朗读、口语、写作教学的一步步向前推进,尤其强调学生的能力发展。在这种教学思路的引导下,语文教学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本文力图从一个新的角度考量语文教学,让语文既遵循规律又不因循守旧,为语文综合学习探条路。

  关键词:指导朗读 活用口语 激情写作

  一、指导朗读是语文综合学习的起步点

  初中语文虽然使学生已经积累了初步朗读课文的能力,但学生对课文的节奏、课文的情感以及细节处理还有很大难度,尤其中等生及中等生以下学生更不敢大声朗读,朗读的技巧也成问题。因此,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明辨是非,提高自信,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步。

  1.背景朗读。每一篇课文都有写作背景,学生对背景的把握是朗读一篇课文的关键。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背景的朗读,常常以老师的讲解或学生自己查资料来解决,不能达到教师与学生、课文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使语文教学一开始就流于枯燥,因此背景朗读这个环节应该引起重视。比如《春》这篇散文写于1921年,作者在混乱的世界里看到明天的来临,也看到未来的希望,带着这份希望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万物复苏、百花争艳、春风微拂、春雨淅沥的美妙画卷,正是诗人那个时代发出的声音,黑暗过去春天就会来临,希望就会降临。读懂了这个背景,就读懂了作者心中这份期翼。再结合《春》进行教学,一个诗意般的朱自清,一个充满理性、深情呼唤着春天的朱自清就跃然纸上,于是春天就成了作者撩开悲伤、撵走黑暗的捷径,我们的朗读效果出来了,我们带着欣喜慢慢走进作者描绘的春意盎然的世界,会觉得这个春天是如此的明媚。

  2.课文朗读。课文朗读的方式主要有:

  (1)听磁带朗读或教师范读。这种方式适合难度大、内容艰涩、断句难的课文,文言文通常采用这种方法。教师预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倒好磁带,或有选择性地朗读某个段或某个情节,这种示范性的朗读给学生一种充分思考又尽情享受课文内容的空间。有了这种朗读氛围的铺垫,学生的朗读欲望会被激起,学习的热情就会大增。

  (2)学生自读或齐读。课文的内容比较长的可采取自读,自读时要求大声发音,在此起彼伏的朗读声中了解课文内容。遇到比较短的文章可以齐声朗读,声音要整齐洪亮。

  (3)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方法很多老师都会常用,但很多时候都流于形式,其实根据课文内容,人物对话较多、情节较精彩的课文适合于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人物的情感和的情绪波动,将人物的性格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学生的自信才能展示得很充分。

  (4)小组读或自由组合朗读。这种方法很多老师都在用但用得不好,因为小组读书是被某种情绪所引导,学生们读书是为了体现小组的气势却忽略了读书的目的,因此朗读在此时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老师要在朗读前对课文的内容以及课文的朗读节奏情感做很确切的要求,这样的朗读才有活力和激情,才有针对性。很少老师使用自由组合朗读,这种方法在课堂朗读比赛中使用起来非常好,不仅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自由组合中学会了感情的交流,思想更积极,同学相处更融洽。

  3.课后朗读。课文教完后,老师们往往只进行单纯的总结,却忽略了对课文的再次朗读。再次朗读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是对课文语言的再次赏析,是对整个语文教学的审视和梳理,用好了,整个课堂就会首尾呼应,言犹未尽,余音袅袅。

  朗读指导应该是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朗读到位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就逐渐增强,朗读流利了,学生对语言的表达就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此时再进行口语训练应该就水到渠成了。

  二、活用口语是语文综合学习的摆渡口

  语文教学,以前比较重视学生的书面表达,不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一个人有没有语文素养,除了书面表达,更重要的还有口语交际。即使一个学生试卷能得很高的分,但面对具体的人或事,面对灵活的场景是否能清晰地表述出来,让听者接受或认同,这又是另一回事。口语交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活用口语的指导:

  1.灵活设置情景进行指导。情景教学是语文教学经常使用的方法,在口语教学中尤其适用,包括设置情景对话、情景表演、情景独白等。这些口语训练带有表演性质,学生在老师设置的情景中通过机智的头脑反应完成口语训练,尽情展示自己的说话能力,不仅在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在彰显自己的自信和活力。特别要将课文情景设置到口语中来。比如《杨修之死》就设置了杨修该不该杀这个环节进行口语训练,学生们跃跃欲试,迅速分成两派,辩论成胶着状态,高潮迭起,很好地达到了口语训练的效果。

  2.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口语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老师提问式,或学生质疑式;可以是讨论式或者演讲式;可以是师生比赛式或者小组打擂式;可以是延伸拓展式或者是言犹未尽式;可以是模仿式或者是创新式等。这些不同的口语训练方式如果在教学中适时而用,就会觉得口语教学不只是语言的训练,更是人与人交往中情感连接的纽带,这种纽带让枯燥的语文教学妙趣橫生。比如在教学《古诗苑漫步》时,我运用了师生比赛式,教师先就一首古诗进行激情赏析,然后学生与老师比赛看谁的掌声更多,诗歌此时此刻在学生心中激起的不仅是诗意和诗境,还有师生之间口语的较量。

  3.灵活运用评价进行指导。口语训练离不开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更离不开老师的即席点评。因此,老师的评价要贯穿在整个口语教学的始终,教师要视学生的情况及时点评,点评要精练,要一语中的。点评要感情色彩强烈,切忌平铺直叙;点评还要以鼓励为主,指正为辅。口语训练不同于课文教学,学生理解了课文,整个教学就可能完成了,而口语教学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对学生的评价既要照顾学生情感,又要能为下一次口语训练埋下伏笔。很多学生开不了口,更要以鼓励为主,哪怕是说了一句话、一个观点都要旗帜鲜明地给予鼓励,让学生树立自信,敢于说话。在点评时注意感情色彩,主要是基于口语训练的需要。口语是嘴巴的功夫,嘴巴的功夫要游刃有余,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这就要求老师在点评时要么激情洋溢,要么沉稳流利,要么不露声色于亢奋中,老师的激情点评对学生不啻是注入一支强心剂,所有的畏惧都会消失,所有的平淡都会远离,口语练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最爱。

  三、激情写作是语文综合学习的检测站

  朗读教学和口语训练是在课文教学中完成的,而写作是老师教学之后,学生学有所获以后的成果积淀。没有前面两个阶段的铺垫,写作就是空壳,而写作又是检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标杆,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所以进行激情写作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是其他环节无法取代的,可以这样操作:

  1.激情酝酿。作文是学生内心的勃发,是需要充分酝酿的。所以教师在作文前要对当次习作要求和提示做足够的准备,包括如何调动学生的情绪,如何打开学生的思路,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这些都是作文教学必须考虑的。老师可以采取先读范文,或先写下水作文,或进行小组讨论,或对题目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等。这样学生就有足够的时间对当次作文进行构思酝酿,学生写作的激情被激起后,就会下笔顺畅。

  2.激情开头。很多教师都要求学生的作文开头要精彩,而且开头要新颖,但很多都流于形式,由于没有足够的内容作支撑,往往空洞,为点题而开头,破坏了作文的真切和自然感。可以是情景式开头,这种方法对于记叙文的写作尤其适用,因为叙事时总有发生的环境的渲染,往往将事件本身烘托得很真切。也可以是引用式开头,引用古诗词、名言、歌曲等开头,这能给作文增色不少。

  3.激情结尾。作文的结尾非常重要,结尾的好坏关系全篇,既要文思奔涌又要收束自如,既要心怀万里又要扣题有度。这就要求学生在结尾时不仅要顾及全篇,还要考虑语言的张弛。结尾时可以采用嘎然而止式或余音袅袅式,这种方法是写作过程中常用的。老师可指导学生叙述故事,尤其是精彩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往往让读者心神摇荡,因此对于这样的文章可以适时而止,让读者自己去解答,自己去寻找故事的结局。还可以用余音袅袅的结尾,让读者沉浸在作者购置的情节氛围中,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4.激情修改。作文的修改很重要,学生作文写完后往往就以为完成了任务,其实作文教学中的修改这个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很大的作用。修改是对语句的通畅、前后的连贯、扣题与否进行回头看,看一下自己能否找到不足,适时修改对于下次作文的影响很大,帮助也很大,所以不能忽略修改,而且要乘胜修改,要激情修改,最好还要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5.激情讲评。有的老师认为讲评作文就是指出学生作文的优缺点,读几篇好作文就完成了。殊不知作文的教学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单纯指出优缺点不能达到讲评的目的。讲评要对学生的作文细节、作文构思、作文的语言、作文的真情实感方面进行评价。老师尤其注重学生评语的书写,评语要有激情,要对学生这句话、这个细节、这处感悟的好坏给予评价,要点中要害,要让学生此时的情感与你发生碰撞,使学生信服你。比如可以用这样的评语:“好,你将生活联系在一起,证明生活让你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付出,你正以审视者的身份在编织自己的未来,祝愿你的未来处处有情趣,处处有芳香。”这段评语激起了学生感悟生活的热情,也撩开了學生的心扉,作文的情感被启开了。

  三个阶段的教学,指导朗读是把语文教学的声音功能完美地表现出来,朗读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更灵活地使用口语。活用口语是指导学生在不同的场合、面临不同的对象将自己的观点想法表达清楚,会表达才能会写作,写与说也是语文素养。激情写作是检验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标杆,语文能力强不强就看它,必须抓好。这三者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是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语文老师务必要精心准备,准备好了,语文教学就有一片新的天地。

  (作者简介:吴玉清,女,本科,都江堰市蒲阳中学,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中小学教法)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