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断地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当然,这个记录过程也是一个洗礼的过程,是对在慌乱的生活状态下已略有残损的内心修复和保养的过程,我就这样在现实中不断地遇见和接受,又在诗歌中不停地离开和放下,从而也真正地体会到了轻松后的负重和负重后的轻松……
当然,没有对峙的过程,我是说诗歌与生活的关系,我只是让我的生存经验,与诗歌相遇,并且抓住这个时机对蒙尘的灵魂进行擦拭,对凌乱的内心加以整理,在有意识的无意中,完成思想的表达,实现宗教般的开悟。
我这样说不是说我已具备了先觉性,我是说诗歌其实就是泥沙俱下的生活中提炼出的真金,它的价值是绝对超越生活的,却又一定是生活本身。
所以,诗歌来自生活,它覆盖了现实生活的四维空间,并一定要触及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我最近正在读佩索阿,在他庞大的精神星系中,我更清晰地看到了它对人性的每一个裂隙,心灵的每一个皱褶,都有着非常精准的丈量,这也提醒了我对诗歌的认知,诗歌的触须,必须深入到日常生活波澜不惊的水平面之下,努力挖掘生活中最真实的部分,最感人的部分,然后准确地叫醒它们,让它们在诗歌中求得永恒。
归根结底,我就是生活的叙述者,我用鲜活的在场感,叙述活着的真相,并且努力找到美,于我而言,诗歌也是我活着的表情,它不但抓拍着我心灵中的四季风景,也叙述了我活着的悲欢离合,它把我的人生视角与内心感受融在一起,把被异化了的生活以诗意的形态呈现出来,而那些经历过的迷茫、悲伤和绝望,在越来越安静的叙述中不断消解,不断融入诗歌的血脉,成为活着的象征和背景……
我觉得一个好诗人,就是看他是否有足够的消化分解能力,是否有能够将日常经验提升为诗性经验的能力,现实生活的嘈杂,人们内心的芜乱,当然更包括活着的无可奈何,你必须有一双明晰不过的眼睛,还得有一颗张容有度的内心,看到该看到的,留下该留下的,放弃该放弃的,这样的修炼是有难度的,却是一个好诗人应该具有的。
我一直在这样努力着,可是作为一个凡夫俗子,我总是活得磕磕绊绊,所以时至今日,我都不觉得自己是一个诗人,最起码不是一个好诗人……
作者简介:阿未,本名魏连春,吉林省吉林市人,在《作家》《诗刊》《青年文学》《诗选刊》《诗潮》《绿风》《中国诗歌》《星星》等刊物发表作品,有诗作入选《中国年度诗歌》《中国最佳诗歌》《中国诗歌精选》《当代新现实主义诗歌年选》《诗刊年度诗选》等几十种选本。2011年获第三届吉林文学奖,2012年获第二届中华宝石文学奖杰出新人奖,2013年获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诗作入选2013年度中国诗歌年代大展,诗集《在靠窗的位置坐下来》获2014年度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中国国土资源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委会委员,首届签约作家。
(责任编辑 徐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