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当代女性艺术,寻找女性艺术的未来发展的研究过程中,笔者首先从中国文学史中得到一些发现,从古至今,女性观从未湮没于整个中国文化史当中,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中国文学作品作为一个开始,来追溯女性观或女性意识的嬗变,这对研究中国女性艺术有着追根溯源的意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关于男尊女卑最有代表性的是孔子的“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这种男尊女卑的思想流传了上千年。由男性编写的文化史,即是作为陪衬,女性也很难侧身其间。这就是女性面临的尴尬事实。但是,在不同的政治文化氛围中,17世纪中国清代小说《红楼梦》对女性意识强烈的表现和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反应清代以来个性解放发展起来的女性观,《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塑造许多慧质灵心的女性,她们自由独立、个性鲜明。而同时期充满诗性幻想的《镜花缘》更是将女性观发挥至极。李汝珍在“男女应该受平等的待遇,平等的教育等”上面做了大胆的设想,甚至在《女儿国》一节中让男人(唐敖)尝到了缠足的痛苦滋味,给了将缠足意淫的男性们当头一棒。因此,胡适认为李汝珍是第一個提出妇女问题的人。这些活色生香的形象都再现了封建社会中先觉女子们的生活面貌,她们用敏感纤细、富于灵性和才华的心灵感知着生命的美好,引人神驰心往,从书中传递出进步的女性观。
以上是笔者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发掘的早期女性意识,这些作品由于是男性作者所写,不难看出,男性们虽同情女性,关注女性,但是他们终究身处事外,是看客,而女性则是处身在内,是内视的。如李清照般具有人格魅力的女子是她所处的时代,甚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大多数女子少有的。或许是李清照独特丰富的人生成就了她人格的卓然独立,与曹雪芹一样,她从个人的生命体验中体悟到不一般的女性意识。“五四运动”是女性命运和时代主题的合奏。在西方民主与科学的带动下,女性们冲破原来的社会意识形态,开始了自身权力的争取,成为女性意识的先觉者。20世纪受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的影响,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出现两次高峰:以张爱玲、苏青为代表的40年代,80年代中期,张洁、王安忆、铁凝等女性作家率先打破性的禁忌,对女性的身体和性体验进行了书写。90年代,一批女性作家与传统写作方式告别的决绝姿态和叛逆精神。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陈染的《私人生活》以更为独特的个人化话语,撩开女人隐秘世界的帷幕,随后,卫慧、绵绵、安妮宝贝等一批知识女性把“身体”作为自己写作的立场和策略,做了真实尖锐的表达,也就是所谓“个人化写作”“身体写作”,它们的共同点就是作者以一种非常感性、直接的方式述说身体的欲望化感觉。关于女性自身的一切,包括她们的性特征、身体骚动等,只有女性来书写才是令人信服的。
由此可见,女性似乎拥有很多的从事艺术的先天优势。她们的天性决定了与生俱来的艺术感受能力,以及出色的想象力和对非传统体系的突出的感悟能力,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施慧作品如《巢》《结》《缠》等均是采用非常女性化的物质(棉线、纸浆等)创造了一个个处在无尽增值与繁衍中的“母体形象”与生命形态。如植物纤维的触觉和身体的某种对应关系,水迹油迹等活动遗留的痕迹与人的身体的联系等,都可以被作为一种敏感而独特的细节加以细致而特殊的表现。
母爱是崇高的情感。在中国当代不乏表现母性题材的画家,如闫平、喻红等,当然,男性画家也有表现母子情感的作品,但他们是以一种“他”者眼光,是赏玩的。然而,女性的母性意识不仅是“母与子”,当将之延伸便达到更广义的生命意识中去,女性作为生命的创造者,在揭示生命本质与生存底蕴方面,更具有女性特质中的含蓄和沉稳的力量。涉及性的表达,男性通常不可避免地将女性视为被看对象,女性则通常用拒绝观看的形象表达,她们审视自己,比如说申玲、靳卫红、刘虹、刘曼文绘画作品等。由此可见,男性女性的观看模式也是截然相反的。性别视角的体现是女性真正具有了与男性艺术不一样的观看方式。
在不同的时代中,人们对女性观有着不同的思考,它不是一个稳定的常态,而常处于流动和变化中,而整个女性观是嬗变的过程,也映照历史文化流程中关于女性的方方面面。感情敏感的女性往往可以从单一物体扩展无限思维,显而女性艺术也正是在这种与男性艺术的趋异中实现对自我价值的确认,女性艺术家的艺术受作用于本能、情感。那是一个有别男性世界的境地,如“昙花夜放,待知音赏”般的微妙。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李汝珍.镜花缘[M].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
[3]徐虹.女性之思[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4]佟玉洁.性修辞学[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 刘冬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