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众文化辅导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某单位、学校或是民间团队短期需要组织节目进行表演,临时找辅导老师进行培训的情况。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群众文化要辅导的节目也多种多样。在辅导中,特别是遇到表演内容,很多辅导教师会首先带学员做解放天性练习,方法仍然是“老三样”:动物模仿、情绪发泄和底线突破。将引导变成了强制,对于群众文化业余学习者来说,则是将感受美好理解为敢于出丑。
一、群众文化辅导中的解放天性
解放天性这个词是专业院校表演教学中使用的,源自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理论。在目前的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中,这一理论也尤为重要。斯坦尼创造了“体系”,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真实的表演,“体系”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激起有机天性和下意识的创作。
二、群众文化辅导为什么要解放天性
群众文化学习者,大多数是零基础的,只为了临时完成单位表演节目的任务,或者作为兴趣爱好来学习。初次走上舞台,往往既兴奋又茫然,跃跃欲试却不知道从何做起,就像我们初学開车时,着急将车子移动,却不知道,对于新手最重要则是要先学会目视前方,提前判断路况。
例如,一个小品节目,业余演员在学习塑造人物之前如果不先进行解放天性的训练,那么他们将无法感受人物,更不要说体现人物。他们只有掌握了方法,通过感悟人生、提炼人生,才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表演技能,最终出色地完成节目表演。
三、在群众文化辅导中怎样训练解放天性
(一)明确解放天性的目的
首先要明白解放天性的目的是什么。前面提到的“老三样”是前辈根据当时国内演员的情况制定的,时至今日已过去几十年。而在群众文化辅导中,所面对的学习者是业余演员,他们缺乏表演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训练,甚至更多的人存在“不好意思”的心理,这样就要他们明确解放天性是为了能够使他们短期内突破自己,达到所排演节目的预期效果。
(二)解放天性在群众文化辅导中的应用
下面我将结合我个人在群众文化辅导中使用的“三步”训练方法,进一步阐述我对解放天性训练的理解。
第一步:外界感知练习。这个环节的目的,是锻炼演员们表现较为直观的反应。首先让学员们品尝各种调味品,比如酸甜苦辣咸,也可以让他们感受烫、热、冷、冰、痛、痒等知觉。让他们记住自己对这些刺激的反应,再让他们不经过刺激,把反应再现,如果不能,可反复进行。
第二步:内在感知训练。准备几段不同的音乐(不要有歌词),训练时,让演员们站起,深呼吸若干次,全身放松,闭上眼睛,然后再开启音乐。
一开始用较为轻松客观的语气,引导着他们进入音乐、感受音乐。接着老师开始根据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加以语言引导,比如音乐是轻柔的,就可以轻吟事先准备好的一些小诗,如果语言组织能力较强,也可以即兴的感叹,“微风和蔼地吹拂着你的头发,头上是娇媚的黄月亮,你荡起一叶小舟摇曳在海上,鱼儿欢快地在你脚下嘻戏,大眼睛的星星好奇地打量着你的面庞……”直至音乐完毕,缓慢的让学生们睁开眼睛。请他们谈谈各自的感受,有没有在脑海中浮现过你刚才所提示的内容,大海,微风、星空、小船这些元素等。
休息一下,换一段另一种情绪的音乐,再次开始训练。同样,随着音乐的情绪和节奏加入自己的语言引导,比如在播放《二泉映月》的时候加入带有残月、乌云、小巷、孤独的打更人、流浪的小狗、老树、油灯、残破的院落等具有影像要素的散文让他们感受悲伤。
在这以后,每次做这个训练都可以换一些不同的音乐,有歌词的也可以,随着训练的逐渐深入,学员们的感受力加强了,敢于投入了,辅导教师就可以不加引导,每个人听完音乐自己讲述自己的感觉、情绪、画面、回忆。这对于群众文化辅导中,短期内帮助学员找到状态有极大帮助。
第三步:外部表现训练。这一步较为简单,准备一些经典诗词、散文、故事等作品,让学员们自己选取。在研读理解作品后,让他们各自找到相应风格的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默读作品,记录并释放自己的第一直觉,直至熟练后上台朗诵。到这一步,他们已经能够把吸收、分析、感受、表达这几个步骤做到位了。最后根据他们的状况再加大表现尺度,由于是由内而外有感而发,他们就不会觉得尴尬了,而且看上去极为自然和真实。至此,他们对表演已经初窥门径了。
以上训练方法,可以让学员们逐步解放自己,且是良性的、温和的,学员们不会有被强迫的感觉,短期内理解表演是什么,并找到感觉,自信地走上舞台。
总之,解放天性是开启人物内心的钥匙,是通向表演艺术的桥梁,是直抵观众灵魂深处的纽带,对于群众文化辅导工作而言,只要让学员短期内冲破被禁锢的天性,充分释放自我,就能够在表演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获得提升。
(作者单位:辽宁省锦州市群众艺术馆)
(责任编辑 刘冬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