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档案事业也步入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时代。
一、学生档案管理手段的变革势在必行
学生档案管理是每一所高校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含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信息、奖励和惩处信息、是否毕业信息等,对于如何管理好档案至关重要。在这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日渐成熟,工作效率日渐提高的社会,光靠人工管理文件档案的方式已经过时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海量文件、数据的查找,更新和维护难度加大,难以满足师生需求。
有些学校是由学工处管理学生档案,有些学校是由教务处管理,各单位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也不相同,目前大都由专职辅导员负责,他们既要做好教育工作,又要做好服务工作,任务繁重,往往要拖到学生即将毕业前才突击性地进行收集整理学生档案,这就很难齐全。利用了信息技术则这一问题彻底解决了,学生进校后按照电子档案的特征和格式填写内容,并要求各二级学院在规定的时间内汇总学生的相关信息,杜绝了各二级学院搞突击整理,确保学生档案的完整性。
二、信息化管理高校学生档案的优点
按照以往的工作方法,面对大量的学生数据材料,手工处理方法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步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学校已经具备了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能力,因此学生档案管理信息化必将使学生档案更加完善。
首先,信息技术改变高校学生档案的建立方式。信息的网络化和电子化方式管理后,学生信息不仅有纸质化信息,而且还有虚拟的电子信息,这就保证了档案材料不会缺失。
其次,信息技术扩大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空间广度。学生档案与其它档案相比具有保管时间短的特点,出于对档案信息利用最大化的考虑,在校期间能帮助广大师生、就业以后能帮助社会各界查询所需要的信息。
再次,信息的完整性也使档案有了一定的时效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高校学生档案实现信息完整化,也增强了档案的时效性,学生可以在就业期间让自己的信息材料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进一步推进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的改革,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当前高校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目标和措施如下:
第一,加强网络建设是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技术保障。网络是档案信息资源传输,交换和共享的载体,为了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效用,就要进行网络建设。在档案管理人、机结合的基础上,对档案信息建立数据库,逐步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在原有的基礎上进一步改进,形成管理功能齐全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更好地管理学生档案。
第二,加强电子文件的管理是做好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关键。电子文件的载体稳定性差,易损坏,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成,流转,处理,保管电子文件时的归档意识,加强对电子文件的管理,确保电子文件数据的原始性、安全性、可靠性、真实性、准确性。
第三,强化管理制度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保障。为了保证档案的安全完整,更要注意保密。为此,在查阅档案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可靠的加密手段和严格的制度措施,这样才不会造成数据库的损坏和丢失。
第四,严把档案材料质量关是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实行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共存,管理人员将由二级学院或学工处、团委所形成的各类材料收集,整理,然后输入电脑,同时将纸质的材料放入学生档案袋保存,形成纸质档案与电子文件的一一对应,这样在查询是就准确、快捷地可以查询所需要的档案信息了。在接收材料时就要严把质量关,不规范的材料须退回重做,虽然眼前烦了点,但大大方便了日后管理,查询,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利用效率。
第五,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保障。高校必须重视对从业人员的培养,在配备专职和专业的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的同时,要对这些人员进行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技术基础的培训,使他们能够灵活地操作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时代在发展,各种管理方式也必须与时俱进,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势在必行,我们必须更新理念,加强学习,大力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努力使档案管理工作插上信息化的翅膀跃上新的平台。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 )
(责任编辑 刘冬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