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国画创作中笔墨文化元素的应用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12224
刘铭

  笔墨是中国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中国画的技法主要通过笔墨来展示,在一些场合,国画甚至被称之为“笔墨画”,足以见得笔墨在国画创作中的重要性。中国画作为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积累,富有独特的中国色彩。如果说西洋画更注重写实,中国画则是通过笔墨线条的勾勒,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具有不可言传的美妙。

  一、笔墨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位置

  中国书法及中国画都需要通过笔墨来表现,笔墨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工具,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是书法家和画家创造优美作品的重要载体。从文面上说,笔墨尤其具体的含义,即毛笔和墨汁,然而在文化上,它更是一种思想的积淀。几千年的历史如风般散去,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唯有笔墨是永恒的,在中国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无数文人用他们手中充满温度的毛笔,蘸着饱含汗水与血泪的墨汁,将历史故事及先人智慧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后人,留下了炎黄子孙受用不尽的文化遗产。

  笔墨承担着如此重要的位置,然而其形式却是很单一,这就是中国画中耐人寻味的一点,仅仅一支笔,一方砚台,就可以创造出让人动容不已的作品,于极其简单中蕴藏着宇宙万物的真理。虽然中国画色彩不够丰富,然而其一黑一白之间,自然变化无穷,一笔一划长短粗细不同,自然也有不同的深意。点和线在中国画家的笔下不断变化,其位置、方向,都是一副伟大作品成就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笔墨文化的特征

  在国画的创作过程中,线条是很重要的元素,国画的整体造型都是通过画家们或曲或直的线条勾勒出的,毛笔蘸墨,纸张承笔,于是诞生了线条。如果抛弃了线条再谈国画,无异于“无米之炊”。据中国注明书法家王冬龄的说法,国画创作中的线条与书法中的线条是有很大差别的,但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国画的发展与书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画可以说就是借鉴了书法创作中的某些因素,比如线条的“一气呵成”,如果缺少了这一点,那就没有了完整性,没有了灵性,因为理论上说,人在任何时刻都处于不同的状态,那么画出来的线条自然也有细微之处的差别。

  国画虽然是在画画,然而也讲究“写”,这个“写”,应该说是写意更准确一点,有大写意,也有小写意,明朝成化年间的著名书法家、画家唐伯虎对这一问题有独特的看法,大意是:画画如同写书,一个人的书法写的到了一定的境界,画画自然也信手拈来。这话虽然不是很中肯,但是自有其道理所在。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国度里,书法绘画之间的联系是很紧密的。书法能够一气呵成,那么画起画来自然手不会颤抖,没有矫揉造作的嫌疑。说到底,书法对绘画的作用是腕力的锻炼,长期的书法锻炼会让人对毛笔线条的把握很有心得,那么画起画来错落有致,轻重缓急自己都能敏锐地感觉到,画作自然更加传神。

  三、笔墨的审美

  笔墨是国画的灵魂,是画家内心及才情的展现,而非简单的技巧的炫耀,只有笔墨运用好了,物象才能在简单的线条勾勒中化腐朽为神奇,凸显其逼真完美。一个真正的国画家,其笔墨应该是神采飞扬的,是不受限制的,完全随着画家真实性情的流露而飞舞,用它的灵性传递出画家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将画家对真实事物的高度提炼艺术加工表现出来。这时候,画就是人,人就是画,画和人早已融为一体,画家是在用自己的整个人完成画作,其中不仅有画家辛勤的汗水,更有画家跳动的心脏,所以,它是有活力的。

  四、笔墨的精神

  画家的独特审美情趣是通过对人生社会深刻的认识上得来的。中国画本来就不是客观的,二是一种主观情调的流露,不同的画家由于个人性格、成长环境的不同,对自然乃至人生都有不同的认识,那么,不同的风格也就悄悄形成了。画家通过对环境人物的感受,运用笔墨语言对他所捕捉到的信息进行一定的删减组合,形成一种衔接对比,释放出一种独特的节奏感,这就是画家自身的情趣及气质的体现。国画更多程度上是一种艺术,艺术重在神韵,这就是国画的精神。

  五、小结

  笔墨是国画最基本的表现语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中国画的代名词,这是我国独特文化长期影响的结果。笔墨运用是否成功,与画作是否具有吸引力具有很大的关系。笔墨之间互相联系但又不能混为一谈,只有笔墨的完美结合才是中国画的神韵所在。不论国画如何在创新的浪潮中翻滚,其笔墨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少了笔墨,就等于没了灵魂,国画将不再是國画,二是一种新的画种。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艺术设计系)

  (责任编辑 刘冬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