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力,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通过音乐素质的培养,可以开发儿童智力,提高儿童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听辨能力、分析能力,从而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1.培养儿童音乐素质的重要性
音乐素质不仅是先天禀赋的,也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下形成和发展的。音乐艺术富于幻想。音乐素质的培养可以丰富想象力,增强观察力。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进行艺术教育。音乐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过程中,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掌握其技能与技巧,这在无形中就陶冶了情操,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增强了他们的观察力,从而更加奋发向上。音乐教育这对儿童的大脑、双手、眼、耳都是很好的锻炼,所以通过音乐素质培养可以促进孩子的观察力与想象力,树立儿童正确的审美能力,从而培养起高尚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2.当前儿童音乐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时期,音乐教育是培养儿童音乐素质的重要途径。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其思维多是笼统的,种种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系统思维、辨证思维)的界限很模糊,有的刚刚萌芽,此时还不适宜采用专门化的创造力培训,而主要应采用渗透的方式在儿童喜爱的音乐、舞蹈等活动中进行。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活动能充分调动孩子的激情,启动联想,发展想象,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有独特的效果,是实现音乐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和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的要求。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现实状况仍不容乐观。以音乐教育为例,很多教师对儿童音乐素质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有些教师虽然有素质教育的概念,但对如何在儿童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却不知所措。通过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以提高儿童的基本音乐素质,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3.对策分析
(1)音乐素质培养应以儿童“自主”学习为主
传统的儿童音乐教育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不考虑儿童的需要、兴趣和爱好,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孩子对音乐活动逐渐失去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离开了教师的示范,孩子就显得茫然失措。
如何解决儿童音乐素质培养的这一普遍问题,是我们高校学前音乐教育应该重视的问题。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性在每个孩子的自然本性中都存在,人的音乐才能高低取决于内在的音乐性有没有被充分地发掘出来。我们身边的无数事实也充分证明了人的音乐能力,尤其是早期儿童音乐能力的普遍存在。儿童对音乐的领悟能力、接受能力、表现能力都明显超过成人。为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计划从过去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到如今加强技能方面的培养,作了重大的调整。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技能教学模式不同于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音乐教育专业是一对一的授课模式,而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成本上却无法做到。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是我们针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教学的新尝试,采用的方法是有分有合,用小组“合”的方法解决共性问题,用个别“分”的方法解决个性问题、因人施教,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一教学方法经过几年的实践,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教学效果显著。只有儿童教师的音乐能力加强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
(2)音乐素质培养要注重“音乐欣赏”教育
音乐能力包括音乐欣赏能力、表演技能、创作技能三个方面。音乐欣赏能力又可以分解为对音乐音响的整体感知能力、音乐欣赏过程中的专注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能力。我们在一些教师开设的公开课中发现,教师往往只重视技能训练,在制定音乐教育目标时,也往往是单一的技能目标,只要孩子会唱会跳了,就认为目的达到了。
如果没学会,就一遍又一遍地训练,直到学会为止,结果却忽视了对孩子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这种状况尽管有所改变,但在教师的潜意识里,还是以唱唱跳跳为主。教师应牢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孩子主动积极地去“听”,音乐是带领孩子步入音乐天地的首要条件。当然,音乐技能课与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并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它們都是为了儿童音乐素质全面和谐得到发展。
(3)音乐素质的培养要有科学的针对性
作为教师,必须对每一个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特点进行十分细致深人的观察、记录和分类,熟悉每一个儿童在音乐教学中的感受和记忆、表现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学目标,以满足儿童在音乐能力方面的不同发展和需求,切实促进每一个儿童在其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与发展。如,有的歌唱的音准不是太好,但是节奏感不错,那么教师就应当有意识地通过舞蹈、律动等节奏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舞蹈能力,鼓励她们大胆地展现自己在这一方面的音乐天分。又比如,有的嗓音条件不好,不适合歌唱,那么教师就鼓励他学习乐器、键盘等。总之,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使每一个儿童都能够有机会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积累成功的经验,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音乐。并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歌唱、跳舞、弹琴、欣赏等音乐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在音乐活动过程中主动学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儿童的音乐素养。
结语
音乐素质的培养是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教会孩子热爱音乐并让内心感到自在和快乐,应该通过音乐教育,让孩子们的思想、情操得到美的熏陶,使他们的品格在美的感受中得到完善。只有当孩子们增进了审美观念,身心得到平衡的发展,丰富了人生体验,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并朝着健康、美好、高尚的方向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的时候,这才是素质教育真正要达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日)铃木镇一.儿童早期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 顾明远.素质教育的理论讨论[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责任编辑 刘冬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