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参花(下) 热度: 14572
喇忠英

  书法是中国四大国粹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殿堂中都占有独特的地位。

  一、古代书法理论发生的哲学背景

  哲学是一切学科和理论的基础,在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时期,主要受当时社会影响比较深远的周易以及道家、儒家思想的影响。

  (一)周易为古代书法理论发生提供了思维认知模式

  周易为群经之首,被誉为“大道之源”,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周易提出的思维认知模式是创制者通过仰观俯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科学认知发明出来的。它类似于现代的数学建模,提供了人与天地万物沟通的一种模式。中国古代的书法理论也采用了这个认知模式。比如,现存的中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书法理论著作《草势》中“观其法象,俯仰有仪”的观点,即是来源于周易提出的“仰观俯察”的认知模式。

  (二)道家思想奠定了古代书法理论的基本走向

  道家思想主张“道法自然”、“无为”、“遁世”,鄙弃狭隘功利主义,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追求人内心的和谐及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比如东汉蔡邕在古代书法论著《九势》中指出:“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出,形势出矣。”而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记白云先生书诀》中对当时推崇的书法理论有这样的记载:“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望之惟逸,发之惟静。敬兹法也,书妙尽矣。”可见,道家的思想对古代书法理论影响之深刻。

  (三)儒家思想指导了古代书法理论价值体系的确立

  儒家思想是西汉以后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这里所指的儒家思想实际上是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的结合体,其核心是“仁”、“礼”和“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思想。特别是儒家提出的“尽善尽美”的艺术标准,为书法外在形式“美”的基础上,提出了“善”的更高层次要求。在这种儒家思想影响下,要求书法家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也就是古代书法论著所强调的“学书贵立品”。

  二、古代书法理论发生的文化和学术背景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独特表现,而古代书法理论的发生也离不开其所处的特定文化背景。在中华文化一脉传承下,两汉文化的繁荣为古代书法理论发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无论是文学艺术、哲学理论、典章制度,还是经学、史学、天文等都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繁荣的时期。在汉代文化繁荣的背景下,士人阶层的文化和学术活动更加活跃,学术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这为以后他们中的一部分成为书法理论家奠定了基础。

  三、古代书法理论发生的实践准备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和基础。古代书法艺术具体而丰富的实践,为书法理论发生做好了实践准备。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相互攻伐。传统的礼法逐渐被破坏解体,掌握知识和文字不再是少数贵族、官僚的特权,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和书写文字。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车同轨”。著名书法家李斯创制了“小篆”,并主持统一了全国的文字,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人们书写、辨认的困难。两汉时期,统治阶层对汉字的书写更加重视,汉字书写成为童蒙入学的首要学习内容。《汉书?艺文志》记载:“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书或不正,辄弹劾之。”到东汉时,能书,成为文吏必修的一项业务。汉、魏、晋时,涌现了蔡邕、钟繇、王羲之等一大批书法名家。同时,正是由于官方的重视和严格要求,才产生了书写优劣的评定和相应的评定标准。这使得书法艺术从不自觉开始走上自觉,而书法艺术的自觉使书法理论发生也就成了必然。随着书法理论作品的出现和书法理论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古代书法理论的发生完成。

  四、总结

  总之,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有其特定的哲学背景以及文化、学术背景。书法理論源于人们的实践而又指导和促进书法实践的发展。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生的研究,以期对当代的书法理论发展和书法实践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刘亚刚.中国古代书法理论中书法地位的构建过程研究[J].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2(1):34-35.

  [2]许伟东.“势”的概念与主体价值——崔瑗《草书势》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127-131.

  [3]郭名峰.魏晋时期书法理论的文化阐释[J].大众文艺,2012(10):28-29.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文化馆)

  (责任编辑 刘冬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