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虞山落雨

时间:2023/11/9 作者: 躬耕 热度: 18809
◇ 冻凤秋

1.大痴

冷雨,时断时续。

  常熟虞山,走过寂静的落满了松针的甬道,站在青砖砌成的黄公望墓前。

  曾经,只要他安静下来,整个世界都好像和他无关。他专注、痴迷于山水,看莺飞草长,江流潺潺,渔人晚归。

  从50 岁到79 岁,他的行踪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谜。在他删繁就简的后半生里,所到之处皆是风景。

  80 岁,他开始正式画《富春山居图》,讲述一条河流的一生,讲述时代和人类的悲喜,抑或不悲不喜。

  死亡是一件迟早会到来的事情,他不着急。他忙着与热爱的事情在一起,画不完的画,写不完的字,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景。

  他画出了山川自然的奥秘,最深沉的孤独里有最柔软的呼吸;他完成了理想的自我,浑厚苍茫的笔触里有真正的旷达和洒脱。

  一挥手,就把4 年用尽心血完成的画作赠与无用师弟。他已经享受了种花的过程,不在意结果的得失。所有的浮名,都不如一场君子之交。

  85 岁,他安详离世,没有遗憾。

  在他去世150 多年后,《富春山居图》被烧成两截,《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各自在岁月中沉浮辗转。

  像是亲友之间的命运,生离死别,天涯断肠,像是杜甫的诗句中所述“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然而,艺术的魅力早已穿越时空而不朽。读他的画,如听巴赫的交响乐,高严独步,又微茫难测。

  《富春山居图》之外,《九峰雪霁图》《快雪时晴图卷》《剡溪访戴图》等,都有别样的光芒,如苍茫天际绽放的白莲花,透着神性和洁净,有种生命的崇高感。

  如今,在这座氤氲着江南文化的虞山,大痴黄公望被一片静谧的茶园环抱着,他的名字和经历已成为如我辈般蹉跎半生、立志向学之人的安慰。

  我和西东书院的友人牵着手在黄公望的墓前合影,希望也像他那样,到50 岁,人生的盛宴才刚刚开始。

  那时,他与混沌平庸的前半生告别,从此只痴迷于内心向往的世界。

  “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筱中坐,意态忽忽”,感受深山幽壑古木泉流的灵性,在艺术中潜心修炼,从心静意淡到虚纳万境,达到平淡天真这一文人画的极高境界,成为中国山水画的里程碑式人物。

  我们也能够找到心中的胜景吗?

  循着内心深处的声音,我们已然在路上,“落花随水去,修竹引风来”,纵然缓慢,终将抵达。

2.如是

准备上车时,忽然想起了什么,转身就往石亭方向奔去。

  那是河东君柳如是的墓。

  暮色中,环顾略显凌乱的四周环境,有点儿失望,有点儿心疼。

  这样一个奇女子,生逢乱世之中,明艳动人的外表下,是怎样一颗高洁如雪的心。她从十里秦淮的桨声灯影里走过,却挑起一个时代的风骨,慷慨勇毅,深明大义。她一生独立倔强,不屈服于命运安排,以自身的才华和智慧,终于觅得真爱和尊严。

  谁曾想,这是一个弃婴,被卖,被收养,又被卖,飘零的时光里,她叫杨爱,小小年纪,她就知道,比起顾影自怜,更重要的是学会自爱。

  几年后,乘船下苏州,见两岸远山如黛,她借用辛弃疾的词句,“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为自己取名:柳如是。

  她从不轻许芳心,遇到过懦弱和背叛,她及时止损。

  她曾女扮男装,自号柳儒士,去常熟山庄拜会天下名士,邂逅当时文坛领袖钱谦益。从此,人生豁然开朗。

  他不顾世俗眼光,大礼聘娶。船上被扔满瓦砾又如何,只有他能读懂她的满身才情和独特光芒。

  从此,绛云楼中诗意唱和,山水之间携手徜徉。

  后来的家国之难,当他的软弱失节为世人唾弃,她以正直聪慧和魄力奇伟一点儿一点儿影响他,终于唤起他的民族大义,从清廷辞官,后来长年坚持反清复明。

  290多年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一个叫陈寅恪的学者得到一颗据说是钱柳故宅红豆山庄一棵红豆树上所结的红豆。

  就是这颗红豆,让陈寅恪在晚年写下80 余万字的《柳如是别传》,将中国文学中最为深细优美的心灵世界与史学中最为沉痛悲壮的兴亡史事合一。

  奇女子如今孤独地躺在虞山脚下,临着大路。坟墓旁的石亭楹联上刻着的柳如是手书“远近青山画里看,浅深流水琴中听”。

  画里看,柳如是的工笔画宗宋院体而自具清气,写意秉元人笔意更加朴素简约,雅逸柔和,颇具书香之韵。

  她的《花卉册》《人物山水册》现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前者画面中兰花、牡丹、鸡冠花、芍药秀丽柔美,在造型和用色上,特别是花瓣与树叶在色彩渐变和层次的表现上,显示出深厚的功力和特有的细腻情感。后者有浓郁的写意性,画中的文人雅士或亭中抚琴,或悠游湖上,或江上独钓,加上八大山人的题跋,率性的画风与灵动的字体相得益彰,深得文人画意趣。

  纸本《月堤烟柳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中月亮半隐半现,杨柳于风中摇曳生姿。一座小桥隐没在浓密的柳林中,间以亭台画舫布局,远处桃红点缀,柳下春潮水急、小舟自横,一派醉人的江南初春景象。

  画面右侧是钱谦益大篇幅的题跋:“寒食日偕河东君至山庄,于时细柳笼烟,小桃初放,月堤景物殊有意趣,河东君顾而乐之,遂索纸笔坐花信楼中图此寄兴”。

  据说,这是现存历代女性画家中的第一幅写生山水图,在中国画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命易逝,艺术不朽,还在娓娓诉说当年的妙踪和情致。

3.南归

言子墓庄严质朴,在巍巍虞山上。

  莫名地,一种阔大和清朗的感觉从心底升起,此前萦绕的些许阴郁与冷清至此烟消云散。

  拾阶而上,冲天式石坊上刻着“道启东南”“文开吴会”“南方夫子”的字样。

  言子便是言偃,字子游,孔门七十二贤中唯一的南方弟子。

  《论语》中曾八次提到子游。子游才华出众,与子夏同为孔门文学科的高足。

  他不仅以习礼自见,更能行礼乐之教。他曾在鲁国做官,出任武城的邑宰,充分践行孔子关于礼乐之治的教导,故邑人皆弦歌也。

  子游还善于识别人才,发现了一位叫澹台灭明的有才干却从不投机取巧的人。

  据《孔子家语》《礼记》等记载,子游学习十分勤奋,遇到疑难问题常向孔子请教,孔子曾在他面前讲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话语,描绘心中理想社会的美境。

  子游学成后南归,为江南文化的繁荣做出了很大贡献。去世后,得到后人崇敬,累世不绝。

  唐开元八年,被列为孔门十哲之九,入孔庙受祭。明嘉靖年间,被封为“先贤言子”。清康熙、乾隆帝南巡,均赐御笔题书匾额。

  古柏苍劲,风景幽峭,细雨淋湿了石坊,岁月斑驳了题字,沿高高的石阶向上,脚步疲惫中却感到精神的振奋。

  站在始修于西汉时期的墓前,想起《刘海粟绘言子墓图》,用墨浓淡相宜,笔触苍劲有力,画面透着上世纪二十年代,刘海粟带上海美专师生到虞山写生,被言子墓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四周峰峦林壑、蔚然生秀的美景感染,先是绘就油画《言子墓》。两年后,又以油画写生为基础,提炼出清新开阔的意象,一气呵成完成同题材中国画,为其艺术生涯立下一块从西画到中国画创作的里程碑。

  吴昌硕在画上有题跋:吴中文学传千古,海色天光拜墓门。云水高寒,天风瑟瑟,海粟画此,有神助耶!丙寅秋,吴昌硕,年八十三。

  吴中文学艺术传千古,江湖盛传“虞山派”,有这样的说法:虞山藏书读书乐,铁琴铜剑第一楼;虞山画派王翬创,画祖还有黄公望;虞山琴派严天池,古琴艺术传万世;虞山印派林鹤田,篆刻刀法气宇轩;虞山诗派钱牧斋,绛云书楼胸中载;虞山书法不成派,草圣张旭醉唐代。

  在虞山,文化的根脉绵延千年,如祥云瑞霭,似霞光流彩,化育人心,护佑苍生;也如这绵绵细雨,滋润心田,余韵流芳。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