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天地作杯对饮时

时间:2023/11/9 作者: 广西文学 热度: 12723
愫子 生于20世纪60年代,现供职于广西文联。

  我撰写过、修改过无数的公文,但从未写过悼念性文字。生平第一篇,为我的挚友——梁华。

  时光未老,伊人已离去。那年,我失去了一位在生命旅程中非常重要的朋友,心情难以名状。山水有情,天地有情,人间有情。至爱亲朋之间,情谊相连,情同手足,情投意合,至情至性,与风月无关。情到深处,或酸甜苦辣,或醇厚酽香。提笔写下这篇小文时,心情复杂,有点甜,有点涩,有点苦……

  先说有点甜。人生若只如初见,说的就是我们初相识。

  年方二八,碧玉年华。我上高一时,为方便就近上学,转学到广西建筑工程第一公司河南中学。这是广西一所建筑工程公司子弟学校,公司是1958年从外地整建制迁移到广西支边的。同学们大都是职工子弟,平时大家都讲家乡话,课外远远近近操着一口地道的湖北、湖南话交流。我基本能听,但不太会说,初来乍到怎么也融不进老乡情结很重的同学圈。加上我个子较小,身材单薄,不管怎么看都是一个不起眼的学生,在班上自然被排斥,无奈形单影只,孤独寂寞,有时甚至清冷忧伤。

  也许因为我上课认真,文字功底较好,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陈湘对我另眼相看,时常在作文点评时念我的作文,还让我当宣传委员、红卫兵中队委。但是,这无形中加重了我的人缘负担,我好像成了不受待见的人,大家还认为我是老师的“心腹”。

  读到高二,最尴尬难熬的时候,我和梁华相识了。我们不在同一年级,但都是班干,常去老师办公室领任务。她大大方方跟我打招呼:“嗨,你好!”声音甜甜的。接触多了,发现彼此喜怒哀乐有很多共鸣点,心性相似,有很多共同语言。相见恨晚啊,甚至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总有说不完的心里话。生活因为有了知心的小伙伴,那段时间,阳光一点一点地照进来,温暖着我敏感而脆弱的心。

  每次一起聊天,总觉得心里很舒服,彼此分享着秘密和各种小题大做的忧伤。快乐不期而遇,我的精神世界从此有了蓝天白云,变得晴朗而宽阔。放学下课除了回家,我们基本上都黏凑在一起,我还时不时去她家蹭饭吃,她妈妈做的菜即便简单,亦色香味俱全让人食欲大开。她奶奶的小零食更是让“馋猫”垂涎惦记。两家离得不远,你来我往,常常是她送我回家,我又返回来送她一程,没完没了……

  1978年,适逢国内恢复高考,一向重文轻理的我名落孙山,没办法,重整山河回校复读。我上学早,实际上和梁华同龄,那一年,我俩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白天上课在一起,晚上下自习后,经家长允许我住进了梁华奶奶的小屋,为的是互相鼓励、互相监督。梁华奶奶是一个睿智而很有个性,甚至有点挑剔,在家中有绝对权威的老人。我对奶奶毕恭毕敬,奶奶长奶奶短地叫着,因为她给予我和梁华姐妹俩下晚自习后一起加点复习、一起滚一张床、一起在蚊帐里看书的机会。

  梁华的奶奶出生在美国旧金山,小时候和父母回国,读过私塾,话不多但很有分量,家风家训都是由她而形成的。夏日,每天晚上去学校晚自习前,梁华三兄妹会轮流把老人的躺椅搬到屋子外面,让老人在银烛星光下乘凉。梁华的父亲三百六十五天几乎从不间断,饭后必然是要陪自己的母亲唠唠家常说说话的。晚自习回来,待长辈回屋休息,三姊妹再轮流把椅子搬回去。

  梁华基础比我好,不偏科,比我更勤奋、认真,晚上温習功课不到深夜一点是不舍得睡觉的。有时太困了,顶不住了我就闭眼偷寐,梁华时不时用手撑开我的眼皮,小声地说:“喂,你又睡了?”我死要面子地说:“没有,我在想问题。”这点小事在日后很长的时间里,时不时地被她私下嗤笑。

  等候高考结果的那个晚上,我们又猫在我家聊天。梁华妈妈找上门来,带来好消息,我们双双都被大学录取了,而且各自所读学校只有一墙之隔。

  有缘啊,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梁华文理科都很好,最后她选择了中医学院药学系,我选择师范学院中文系。

  花季雨季,快乐便是我们的主打,忧伤是指上清歌所点拨的尘埃。

  学习不是特别紧张的时候,常常是你过来吃我学校饭堂的炒粉,我过去吃你学校饭堂的肉包子;你来我宿舍会会我的学友,我去你的小聚会听听八卦。梁华的语言能力超强,心性通达,比较受朋友们的欢迎。那时候的梁华,梳着两条小刷把,很爱笑,一笑露出一颗很有味道的小翘牙,笑容如绽放在夏天的蔷薇,羞涩但很喜气,很有感染力。

  说完甜,再说涩。

  之后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共同经历了成长,一起见证了我们的青葱岁月,一起经历了谈恋爱、结婚成家生养孩子、家长里短和工作调动,等等。有时我们也有一些小小的别扭,但在友情面前,一切都是摆不上桌面的小资情调。一辈子好友不在多,却贵在人生有一知己。梁华亦友亦妹亦姐,情同手足,彼此关怀,修修补补彼此心灵中的一些缺漏。直到有一天,她提前预告我,可能要移民加拿大了。我一愣,慢慢地接受一个事实,她要远涉千山万水,此后与我远隔重洋、隔国隔都。她白天我晚上,她梦乡我晨起,虽说知心好朋友“天涯若比邻”,但现实就是天各一方,相见不易。

  朋友远行,不知归期。我的心里,突然有点失落,有点不习惯。她举家迁徙后,我渐渐明白,我和梁华不可能像过去成天腻在一起,想来就来,想往就往。我要适应精神世界里铁杆闺蜜不在身旁的日子。友情啊,有时很简单,简单得甚至有点自私。

  最后说说苦。

  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后悔药,我们总是以为,岁月漫长,好日子慢慢过,好朋友许你远走他乡,但总有大把时光陪你慢慢变老,却忘了比起来日方长,更多的是世事无常。

  梁华移民加拿大后,时常会给我打电话,有时一通话她就叽叽喳喳抢白我,什么“你总是很忙,我打电话过去往往你不是忙就是休息了,怕你失眠又不敢讲得太久。嘿,这种人……”之类的。我往往会心安理得地享受她的抱怨,“当时只道是寻常”,好像每次她打电话给我都是应该的。

  私底下,她常常交代她妹妹多关心我,约我喝喝茶聊聊天什么的。现在回想起来,后悔啊,我应该常常打电话,去骚扰她,去抱怨她,去说长道短聊聊天就好了。我以为我在这边时常代她关心她的父母家人就好了。朋友已变家人,我以为关心是在心里,不是形式,不需要太多的客套话。现在想来,我错了,关心就是要多联系,常问候,形式到内容要统一。

  她身患重病后,一直坚强乐观、风轻云淡、谈笑如煦,这让我暗暗钦佩不已。在国外生活多年,无论语言、生活习惯、文化差异、风土人情,她的适应性很好。用她哥哥的话来说,她是一个可亲可近比较受欢迎的人,朋友们都很关心她,但她不愿意传导负面情绪,谈自己的不多,关心别人倒是不少。难以想象她在绝症缠身经历了这么多苦痛时还能镇定自若,积极面对,修身养性。听不到她怨天尤人的抱怨和诉苦,生病的那两年,每年还千里迢迢回国探望父母、访亲拜友。我父亲仙逝时她还赶来参加追悼会,并安排她母亲陪伴我的母亲。每每问到她日常生活时,她很少说困难,总是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点点滴滴,自强自立,尽量不拖累家人,还总是表扬丈夫和孩子尽心尽孝。我一直以为她一定能够战胜病魔,一如往日谈笑面对生活,没想到她终究还是离我们而去,“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

  梁华的女儿多多说,“她是一个很好的妈妈,也是我最好的朋友。之前不管是谈恋爱还是遇到任何事情,我都会放心地告诉妈妈。”梁华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看到女儿穿上婚纱,做个美丽的新娘,看到孙子辈出生……她应该是带着遗憾走的。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还记得那年九月,草长莺飞。我正好出国公干,远行前,我不停地往梁华家里打电话,却不知道是否电话故障,一直无人接听。在梁华最后的日子里,我们竟然没能说上最后一句话,更没能尽一点点陪伴、照顾之责,这令我终生遗憾而又无法弥补。

  台湾作家席慕蓉说:“就会有那么一次,在你一放手、一转身的那一刹那,有的事情就完全改变了。太阳落下去,而在它重新升起以前,有些人,就从此和你永诀了。”

  逝者長已矣,生者常戚戚。

  梁华啊,倘若你在天有灵,看到、听到、感到你的家人、朋友、曾经的同事那么不舍,那么哀痛,那么自责,希望你心里有一点点安慰。

  你善良、包容、聪明、友善,对你的离去我们心里不可能不难过,这份离痛无价而真实。

  邕江之水有情处,天地作杯对饮时。

  追忆往事,回想梁华的伶牙俐齿、音容笑貌,在伤感中有落下的泪珠,也有常驻于心的记忆。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事。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写到这里,似乎还有很多要说……

  人间红尘滚滚,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愿你安息,我的挚友,梁华。

  责任编辑 ? 韦 露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