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春姑娘仪态万千地款款而来,尘世万物让我们目不暇接地进入到生发吐翠的快车道,广阔的天地成为它们昂首走秀的闪亮T台。春天的气质是柔和的,却又因其强大旺盛的生命力,而显露出几分彪悍、磅礴的气势。春天的万物争华,得力于冬天的深纳厚藏。是冬天的深纳厚藏,赋予了春天一副好底子。这点与女人的脸蛋相似。人说,只有懒女人,没有丑女人。实则,如果一个女人的脸蛋天生地阙如好底子,长得鼻子不是眼睛不是眼睛的,却毫无自知之明地描眉画眼涂脂抹粉点红唇,再把一件一件的时装披挂上身,你说,她那是想勾人呢还是想杀人呢?
银湖边的柳树,比鏡湖畔的柳树要坚强得多,好像一直保持着绿意盈盈的姿态,直到三九四九时,被寒霜浸润染黄了那么一点点,大约是这个冬天不曾真正地寒冷过。刚立春,它们便抖擞起精神,吸足了养分似的,伸展开来,无边无际的绿,倒映在澄碧的湖水里。
世上美好的相遇有多种,柳树遇春光,是其中一种。在春风的吹拂下,每一条柳枝都仿佛怀春的少女,袅袅婷婷,风情万种。细小的叶芽从渐渐泛青的枝条上钻出来,待我们回过神时,柳树已是遍体新绿,沁人心脾的清新感,让全世界为之一新,万物争先恐后地抖落开精气神。春天的起航,柳树是浓墨重彩的起笔,是一篇文章的开头,是一张画的开篇,是一首乐章的序曲,是一幅蓝图的启幕,是一项工程的奠基。自此,柳树的绿,水涨船高;满世界的绿,犹如海之波涛。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出自温庭筠的《更漏子》。温公关于“柳丝长”“春雨细”的先后排序,是为配合“花外漏声迢递”之词韵计。实则,自然界里,应先有“春雨细”,才会有柳丝飘飘,万物疯长。
初春的柳树,是飞翔的姿态,如自由的小鸟,如蓝天上的白云,如孩子毫无杂质的明媚如春光的眼眸,无邪地打量着这个欣欣向荣的世界;初春的柳树,是临水照花人,没有搔首弄姿的做作,一顾一盼、一抬眉一回首之间,皆凝聚着真实自然的亲切和美好;初春的柳树,是黛玉初见宝玉,少女怀春,少年多情,每一根柳丝、每一片叶芽里,都蕴含着涓涓溪流般的生命力,有些青涩,有些腼腆,或许,也有些许的惆怅和忧伤。即便如此,无改总体向上的基调——有青春打底,有年少撑腰,多好。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没有一种树生得像柳树那般登峰造极的柔美——飘逸的,诗意的,婀娜多姿的,情意绵绵的。虽然只是素雅的一树枝条,没有花的点缀,却比好些个缀满花朵的树更好看、耐看。不像其他好些个树儿,浑身上下堆满了团团簇簇的花儿,凭着花儿的妖艳和香芬把自己的身价托上去。柳树不,它的花儿叫柳絮,开出来就飞走了,飞得满世界都是,就是不挽留其在自己身上多停留片刻。也是,那些轻薄的细絮,留下来或者飞走了,又有什么关系呢?柳树的美,只需要衬托,而绝不需要烘托。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时候,是暮春。苏轼的词,豪放时,气贯长虹,雷霆万钧;婉约时,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一如他的人生,起起落落,但他的词作,却从来不曾萎顿过。“枝上柳绵吹又少”,此句陷入低迷处,不过,只是瞬间,便拔地而起,不需要起承转合,已是圆融自然地实现了无缝衔接。
早在《诗经》里,便有这样婉转的句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离家时,是春天,柳丝轻扬,妩媚妖娆;归来时,雨雪交加,寒意弥漫。或许,他经历了太多的困苦和艰难,但是,毕竟归来了,所有的风霜雨雪,都在团聚的美好日子里,融化了,消散了。我看到了久违的笑容,那笑容,洋溢着发自内心的亲切和温暖。寥寥十六个字,有离别,有相思,最终,团团圆圆,虽然是在严寒的冬天,但这有什么妨碍呢?
无心插柳柳成荫,所有的成语都有它言之凿凿的来头。插,让人明了,你剪一截柳枝,插进土里,它便活了,不仅活了,而且一枝成一树,一树发数枝,发千条,发万条——万条垂下绿丝绦。犹记得,年少时,我总爱攀上柳树,折一根长长的柳枝,弯成一圈,固定住,戴在头上,兴味盎然,无尽欣喜,仿佛自己成了一棵蓬勃向上的树。
有段日子,我的住处距离一口湖泊很近,晚饭后便去走走。彼时是夏天,湖泊四周种满了垂柳,无数碧绿的枝条从高处悬挂下来,帘幕似的,一重又一重,鸟们在枝条间来回穿梭。柳枝丝丝缕缕地拂向湖面,把腰肢弯了又弯,它们的倩影落在水里,绿意深浓,像极一个个年华正好的女子,长发随意披拂,万般风情便从抖动的发丝间恣肆地向外泼洒。在湖畔,于一株柳树下席地而坐,所有的风光,便在婆娑的绿意里,涉水而来。那种惊艳,一点都不输于“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的意境。但它是素净的。素净的美,更让人销魂。看看岸上的柳树,再看看水中的倒影,让人心生恍惚,眼力亦是不够用了。日头落得迟,晚霞铺在枝叶间,铺在湖面上,铺在我的脸上、身上,我围绕着湖泊一遍一遍地走,不舍离去。
湖水与垂柳的两两照拂,有着亲密爱人之间的隽永和心照不宣。哪一方湖畔没有垂柳?哪一株垂柳不依水而生?它们之间的形影相随,承蒙人类的成全,也是它们自己的灵性慧心赋予了人类对于美色的认识和感知。垂柳与湖水,它们其实是相惜相爱的吧。这只是我的无端猜测,是或不是,又有什么关系呢?有时候,你爱上了一个人,兴许自己都不知道。
柳树,是女性的,阴柔的。
以柳喻女人,古来有之。白居易有诗云:“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眉如柳叶,腰柔如柳。只这两处,似一幅素描,一个美人已经跃然纸上、如在眼前了。柳叶眉,至今依然是无数女人画眉、修眉、纹眉时的理想之选。这种眉形,犹如简约的衣饰,不挑人,高矮胖瘦、颜值高抑或颜值平常者,都无须有hold不住的担忧,其亲和力指数绝对五颗星。
柳树之美,美在姿态,其姿绰约,其态妩媚。清人李渔说:“媚态之在人身,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是无形之物,非有形之物也。”宝玉第一次见黛玉,便觉得似曾相识。世上美人美事美物,皆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所谓眼缘,其实,缘于人们对于美的渴望和追求。“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其颜娇美,其态娇媚,只一眼,黛玉便住进了宝玉的心房,击起心海浪花千万朵。
秋天,很多花草树木都撑持不住了。也是,都历经一春一夏了,一百多个日子,还不能休整歇息吗?但柳树的心境不然,似乎并不知秋,还是一派的青枝绿叶,姿态婆娑,不到万木枯黄的深冬,不见倦意。《桃花扇》里的唱词,“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意境凄清,但简洁不芜的笔墨,美得令人心痛。
午饭毕,去中央公园,于蒙蒙细雨中,我和两位大姐各自撑着伞。雨中的秋风,寥廓,浩荡,湿漉漉的凉。我们就这样沿着河岸,从西往东走,走过柳树,走过苇丛,走过还在盛开的紫薇,走过红一丛白一丛的夹竹桃……
望穿秋水。伊人在远方,思念比水长。秋雨淋淋漓漓地落。从雨水里跋涉过来的柳树,远远地看去,平添了些许的冷意,却是丰盈了很多。仿佛经过了一场恋爱,虽是没有结果,但于眉眼间,于姿态上,已经有了隐约的风霜之感,尽管略略看去,还是二八年华,依然美媚俱佳。
“杨柳岸,晓风残月。”于词间,我所看到的是冷秋。那是把浮名都换了浅斟低唱的风流才子柳永眼中的美景,也是他心中的孤独和惆怅。即便冷秋,柳树依然风情撩人,一树一树的绿叶,翡翠质地的流苏似的,又如同曼妙女子的曳地长裙,漫过脚踝,纷披进绿波微漾的湖光水色里。千般风情,万般妩媚,是湖畔浣纱的西施,那份夺目的惊艳,把鱼儿都吸引得齐齐浮出水面。
春天若是没有柳树的衬托,定会失色不少。其实,任何一个季节,若是没有柳树的点缀,都会失色很多。初春的柳树,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盛夏的柳树,美艳热情如少妇;到了秋天,那柳树,虽是徐老半娘,却是风韵犹存;万物凋零的深冬,柳树的叶片枯萎落尽,点点绿意,蹒跚着离去,光秃秃的枝丫上,写满了寂寞和苍凉,尽管如此,其风骨尚在,你若是用心细细地品味观赏,会发出由衷的赞叹——看得出来,年轻的时候,那是个一等一的美人。
冬日寒瘦孤清的柳树,仿佛身材高挑的女子,有着精致的五官,却是不施粉黛,素面朝天,一袭冷色长裙或者风衣,一肩纷披的笔直长发,气质里有着如菊的淡雅,还有着一份遮挡不住的飘逸和飞扬。那份飘逸和飞扬,来得很温和,便是如锥的眼神,都搜寻不着一丝跋扈的痕迹。无论是静靜地站立着,或者踽踽地行走,都自成一处风景,经得起推敲和欣赏的好风景。
我喜欢看深冬的柳树,叶子落尽,只剩下一树枯枝,虽是水瘦山寒,依然呈现出不容小觑的凛然风骨,如画卷一般。那画,工笔绘就。
一树垂柳,四季播风情;柳丝轻扬,风光无限好。
寒冬过去,春阳照拂,沉睡一冬的柳树睁开惺忪的眼睛。春雨细,柳丝长,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年的好光景和沉甸甸的希望,从这里起航了。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是少年听雨,是隽永的画卷,是清丽的诗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