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与微型小说·播种,金秋里的连云港

时间:2023/11/9 作者: 金山 热度: 14329
唐金波

  微型小说这种朝阳文体的异军突起,其燎原之势方兴未艾。1992年,中国微型小说学会成立。1993年中秋,我收到金陵微型小说学会连云港笔会的邀请函。

  至今,我手头还保存着一份27年前笔会筹备组的《致笔会代表》函,留下了微型小说园地耕耘者的足迹和身影:

  “自古文人多寒士,这次笔会代表也大多来自最基层的微型小说园地里的一介耕夫,从回执上那诚恳朴实而简短的附言中,我们已深切感受到,大家并不是为了享受而来,生活上需要的是简朴再简朴。确实,这次笔会没有厂家做后盾,没有大款的赞助,学会更无丰盈的资金,有的只是几位作者的支持,有的还是全体代表的那股精神……大家的行动正是献上了对微型小说事业的良好祝愿。

  “我们相信,通过笔会相识相聚相知,通过研讨交流,相互启迪,共同提高。

  “谁说秋仅仅是收获的季节?这次金秋笔会不正是在播种么,为了来年之秋有一个更富实的收获。”因为文如其人,我猜想这么热情奔放、阳光鲜活、优美流畅的文字,估计出自筹备组的徐习军先生之手。

  记得参加笔会的有《小小说月刊》的张记书、李馨,《长城》的艾东,《小小说选刊》《百花园》的杨晓敏,《青春》的郭迅,《洛阳日报》的郭金龙,《连云港日报》的刘安仁,《连云港文学》的李惊涛、张文宝,《大陆桥导报》的陈武,《江苏盐业报》的王震彩,《微型文学导报》的陈兵,《大屯工人报》的张国志,《徐州电力报》的郑洪杰,《中国微型小说报》《金陵微型小说报》的郭迅、凌鼎年、徐习军,《南通港报》的裴立新等。

  五天的笔会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丰富多彩。

  参加这次笔会的有微型小说作者、报刊编辑和评论家,大家聚首海边的海棠宾馆,听凌焕新教授讲课,围绕微型小说这种文体产生的时代特性、异军突起的发展趋势、深受读者追捧的独特魅力等现象,纵议横论,究细探微。不仅令与会者有拨云见日之感,也自觉增强了开拓、耕耘这片芳草地的责任。

  笔会巧逢中秋节,组织者将游览花果山和“海上赏明月”穿插其间。那时联接海中东西连岛的堤坝正处于紧张的施工阶段,笔会组织者联系到驻岛部队的舰艇,将我们带到海的深处,让大家真切体验了“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美妙。

  笔会上大家信受鼓舞的是,获知“春兰·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的消息。这是首次世界级别的华文微型小说赛事。大赛规定,凡1993年5月1日起至1994年4月30日止,世界华文报刊发表的微型小说均可参加评选。中国微型小说学会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大赛的评选方法、奖项数量及注意事项,号召与会者广泛宣传发动,创作、发表和选荐作品参赛。

  这次笔会,我是满载而归,既了解到微型小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又结识了众多名家,为本报副刊组到一批质量上乘的微型小说稿件。报社分管总编听完我参加笔会的情况汇报,表态支持大赛,要求我以参赛为契机,推动作者队伍建设,提高办刊质量。

  经过一年的努力,评选结果公布。我报发表的作品中有五件获奖:《猎手》(章海生)获二等奖,《端方之死》(尤恒)、《三喜子下棋》(陈福根)、《石匠李》(周鹤生)、《夕阳柔情》(汤红玲)获鼓励奖。在国内外华文报刊如林、写作强手如云的角逐中,作为地市级报纸的《镇江日报》副刊能获此佳绩实属不易,同时亦为我们跻身全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常务理事奠定了基础。首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颁奖会,在泰州的春兰公司总部举行。

  读者的热情是对副刊编辑最好的肯定和鼓励。我后来了解到,文艺读物贫乏的当年,有的中学生还将刊有微型小说的剪报装订成册,在同学问相互传阅。正如《高考作文与微型小说》的作者、特級语文教师郭学荣所言,因为“微型小说情节生动、想象丰富,符合中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微型小说反映生活、感情真挚,符合中学生关注社会的思想特点;微型小说选材精粹、构思精巧,符合中学生求新求异的审美趣味;微型小说语言精练、篇幅短小,符合中学生时间紧、节奏快的生活实际”,更受青少年青睐。《微型小说选刊》曾做过一项读者调查,中学生竞占微型小说读者的75%。随着许多微型小说被选编人中学生教材,有的学校还开展了微型小说兴趣小组活动,并邀请副刊编辑去作阅读微型小说与提高作文能力的讲座。《镇江日报》以微型小说为主角的文艺副刊与该报每年举办的“增华阁作文大赛”,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微型小说中那些针砭时弊之作,既令读者拍案叫好,也给编辑带来些许麻烦。记得有次副刊发表了一篇讽刺腐败现象的作品,居然有人带着单位介绍信上门兴师问罪。对方坚持认为作品写的就是他们单位领导,要报社公开道歉,交出作者真实姓名并要求查看原稿验证笔迹。我们再三声明这是小说,创作素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作品中的人物是虚构的,是头在北京脚在广州的那种虚构,请不要主动对号入座。至于作者是谁,报社有保护义务和责任,恕难奉告。来人岂肯善罢甘休,闹到市有关部门。有关部门领导打电话给报社总编,规定报纸副刊不准刊发微型小说,要发也是文学刊物的事。

  我据理申辩:微型小说这种朝阳文体,读者喜爱,势头旺盛,全国大小报纸都在争相刊登,为什么我们就不行了呢?再说,一篇作品导向正确,正能量满满,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是正常现象,更是我们的努力追求,怎么搞腐败的人不高兴,就因噎废食呢?心中无鬼怕什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