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 江,与我有一定的缘分。我生于此,长 于彼。七十年前的一个春天,母亲怀着我从几千里外来到镇江,在镇江扬中三茅镇我的舅太爷家生下了我。后来我回到老家滨海县六套区我的祖父母身边。长辈们已相继离世,当时是几岁我也不得而知了。这是我第一次与镇江结缘。
初中三年级第一学期末,我随家庭迁移,就是从镇江乘火车驶向遥远的北方。这是我第二次与镇江结缘,也是我第一次坐火车。
大约是1991年的暑假,为了从云南昆明调回江苏,经熟人介绍我来到镇江请人帮忙。请托人以后,当时正是盛夏酷暑,我也没有在镇江游玩就回家了。这是我第三次与镇江结缘。
2003年元旦,由于做课题的需要,我利用元旦假期到镇江市图书馆查阅叶玉森研究古文字的资料。当时很匆忙,上午到,下午在我以前一个学生的帮助下查阅完资料,当晚又赶回单位。这是我第四次与镇江结缘。
以后虽然多次路过镇江,但都没有机会领略镇江的名胜古迹和锦秀山水。
镇江的名胜古迹、山水景色,久有耳闻。例如,“马良独修金山寺,不用江南水和泥”的故事,在我们苏北广为流传。又如,《白蛇传》中水漫金山及法海和尚的故事,从小就听说多遍。还有,恢复高考以后重返学校念书,读到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所以,早就想到镇江凭吊三国时期的英雄,领略北固楼的美好风光。
三年前,一个初中时的同学告知她家寓居在镇江,叫我到镇江玩。那时我还没有退休,忙于教学和搞科研,所以也一直没有成行。2016年元月,我完全退休了。这次利用到镇江参加会议的机会,顺便考察游览镇江三山一水、名胜古迹,多年的夙愿终于得偿。
10月30日早餐以后,在酒店门口候车。阵阵秋风吹来,颇有些凉意。大街上行人匆匆,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当日先后考察游览了西津渡、焦山、金山寺,最后来到北固山。
北固山没有北方山脉那么高大巍峨,也没有南方山脉的雄伟奇特。但是,北固山却有着与众山不同的地理形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千余年来被誉为“天下第一江山”。
登上北固山,深蓝色的天空,无一丝云彩。此时不禁想起宋代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的诗句。这几日正值北方和东部地区大风降温,前几日的大雾被一扫而空,天气显得格外高爽,与王安石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完全相同。
環甘露寺极目西眺,只见万里长江滚滚而来,奔流不息。唐代李白《将进酒》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江之水亦然也。
北望大江,想起元朝著名诗人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词:“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粉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想当年,孙仲谋、刘玄德与曹孟德三分天下,争夺江山,北固山与石头城皆其见证也。
东眺长江,浩浩荡荡,一路直下,奔向大海。
回看镇江市区,高楼鳞次栉比,掩映在夕阳之下,更加色彩斑斓。大街上车水马龙,一派生气与活力,决非当年可比。看得兴起,觅得不合律小诗一首,愿与诸君分享:
一山壁立大江边,俯瞰长江亿万年。江山第一冠天下,翠峰直逼吴楚天。
群雄逐鹿起烽烟,北固山上结姻缘。本是仲谋施一策,谁知尚香真心愿。
赔了夫人又折兵,岂容盟誓嘴上甜。甘露寺旁楼已空,唯有狠石伴双剑。
千古英雄多少事,招来游客忆当年。青山绿水依旧在,喜看今人谱新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