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曲
王立平 词曲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
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
野果香,山花俏,
狗儿跳,羊儿跑。
举起鞭儿轻轻摇,
小曲漫山飘,漫山飘。
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
野果香,山花俏,
狗儿跳,羊儿跑。
举起鞭儿轻轻摇,
小曲漫山飘,漫山飘。
莫道女儿娇,无瑕有奇巧,
冬去春来十六载,黄花正年少。
腰身壮,胆气豪,
常练武,勤操劳。
耕田放牧打豺狼,
风雨一肩挑,一肩挑。
风雨一肩挑,一肩挑,一肩挑。
冬去春来十六载,黄花正年少。
腰身壮,胆气豪,
常练武,勤操劳。
耕田放牧打豺狼,
风雨一肩挑,一肩挑。
风雨一肩挑,一肩挑,一肩挑。
[赏析]
它有一种质朴的美感
《牧羊曲》是影片《少林寺》的插曲。红日东升,晨钟响鸣,《牧羊曲》飘然而至,青山绿水之中不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歌声像无瑕白璧,那么清纯,那么秀丽,那么动人。歌词长短错落,语言凝练,深得古典诗词之精髓,韵味十足。曲调与歌词紧密结合,优美之中透着灵性。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歌咏,折射出人物内心的喜悦。
鲁迅认为,文学艺术是用思理以美化天物,总称美术。不仅雕塑、绘画、建筑、音乐等是美术,而且文学、戏剧等也是美术。文学艺术的功能,就在“发扬真美,以娱人情”。鲁迅和蔡元培一样,提倡美育,关心美术,以期“发美术之真谛,起国人之美感”。用思理以美化天物,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意美、形美、音美。绘画、雕塑、建筑等是视觉可见的美术,有形美。音乐是听觉可闻的美术,有音美。有的美术只有形美,有的美术只有音美,有的美术则兼有形美、音美,而意美却为一切美术所共具。我国的汉字,本身就兼有形、音、意三美,用汉字创作的文学,更集形、音、意三美于一身:“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形美、音美,属于文学的形式美,而意美,则是文学的内容美了。
任何文学艺术作品都有形式和内容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形式是外在的,内容是内在的。面对一件作品,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直接呈现给感官的外在物质形式,然后领会这种物质形式所指引出来的内在意蕴。但作为艺术创造的结果,每件作品都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结合。有的作品,形式和内容结合得好,完美统一;有的作品,形式和内容结合得差,无法统一。而《牧羊曲》却是形式和内容结合得好、完美统一的好作品。
1、形美以感目。
我们现在来看歌词的第一段:“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野果香,山花俏,狗儿跳,羊儿跑。举起鞭儿轻轻摇。小曲漫山飘,漫山飘。”
歌词中所选用的物象有很多,几乎每句至少有一个物象,很有马致远《秋思》的意象并置的特色,日出、晨钟,交代了特写地点——少林寺,飞鸟、林间、小溪、青青草,交代了自然环境,突出古寺隐山中的修炼之境,野果香、山花俏、狗儿跳、羊儿跑,隐现人文背景,给人以形象的生活画面,而“举起鞭儿轻轻摇”,极其形象地描绘出人物,在美好的自然、人文环境中展示的人物,是自然而质朴的纯净,是天然而美妙的境界,“小曲漫山飘,漫山飘”,给人以“天上有”意境,感受到天籁之音的高妙的美学感受。给人的是“日出嵩山,溪水潺潺,少林寺的晨钟响起,整个山林回荡着钟声,天真美丽的女主角手执鞭儿轻轻去赶羊群,旁边是可爱的小狗在跑着”的视觉感受,真正做到了“形美以感目”的美学效果。
2、音美以感耳。
我们来看歌词的第二段:“莫道女儿娇,无瑕有奇巧,冬去春来十六载,黄花正年少。腰身壮,胆气豪,常练武,勤操劳。耕田放牧打豺狼,风雨一肩挑,一肩挑。风雨一肩挑,一肩挑,一肩挑。”
“莫道女儿娇,无瑕有奇巧,冬去春来十六载,黄花正年少”,歌词的长短句,构成了节奏美,总体上是以五字句为主体形式,两拍节奏型,而又间以四拍以抒情,给人以清新美妙的感受。“腰身壮,胆气豪,常练武,勤操劳”,是整饬的三字句,两拍而舒展,都以形容词来充当句子的主干,赋以形象,组成歌曲的高潮。“耕田放牧打豺狼,风雨一肩挑,一肩挑。风雨一肩挑,一肩挑,一肩挑”,句式长短相间,又给以反复,给人以复沓之感,把歌曲的余韵延长,让人有余韵绕梁的感受。
而整个歌词又采用元曲的创造方式,把古典的词汇和生活的词语融会交织起来,既有古典的风雅,也有现实的气息,真是“音美以感耳”。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谐的画面,让人以美的享受,欣赏时若闭上眼睛,好好品味,就会带来的无穷韵味,使你陶醉其中。
3、意美以感心。
高尔基说:“艺术的任务是什么呢?在我看来,艺术的精神就是力求用词句、色彩、声音把您的心灵中所自豪的、优美的东西,都体现出来。”
所谓美好的心灵又是什么呢?崇高的、美好的审美理想、趣味、观念,这应是美好心灵中一些最重要的东西。作家、艺术家的美好心灵是由社会生活决定的,是反映生活的结晶。美好的心灵一旦在生活中形成,并成为作家、艺术家的一种品性而相对固定起来,它就既包含着客体的再现,又包含着主体的表现,是二者的统一。文学艺术作品不限于只描绘美好的东西,然而却必须完美地描绘作家、艺术家所感兴趣的东西。艺术内容的美与不美,不只决定于再现客体的完美,也决定于表现主体的完美。具体作品必须具体考察,从再现和表现的是否完美统一中来掌握艺术的内容之美。
前面从形美和音美两方面来看再现的美,而表现美呢?电影《少林寺》是根据少林寺内“拳谱殿”中记事壁画“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说改编的,讲述了以觉远(李连杰饰)为首的少林十三僧人勇救被叛将王仁则追杀的唐王李世民的故事。词曲作者王立平在《少林寺》的拍摄过程中到河南登封少林寺的外景地探班,感受歌曲在影片中传递的情感,他说“我一开始写的是河南味,写完后导演问河南的同志怎么样,河南的同志说行。过了一天,我找导演说《牧羊曲》我想改改,我觉得有几点,一个是必须符合剧情,让人们看到历史,同时又得让今天的人能接受,又得符合历史,符合现在。我想尽可能几个方面都照顾到,同时使它有一种质朴的感觉,后来我写了新的《牧羊曲》。这也是音乐与人生,因为这并不那么轻松。当我写出来感觉不错,别人一片赞扬的时候,当我承认它是一个亲生孩子的时候,我把它舍弃再重新来一个,该面临着多么艰苦的选择。这需要有一种勇气,需要一种远见。”这里讲述的“必须符合剧情,让人们看到历史,同时又得让今天的人能接受,又得符合历史,符合现在”,就是我们所追求的主观表现的美,也就是“意美以感心”。
词曲作者王立平不愧是我国现代歌坛的泰斗,他所追寻的“有一种质朴的感觉”,的确被固定为艺术了;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郑绪兰,又以她的音色甜美、吐字清晰、表演细腻、质朴动人的独特的艺术才华,将《牧羊曲》的艺术表现力推向了艺术的顶峰,使得这首歌风靡海内外。而听众呢,他们说感受,《牧羊曲》,“你,像一阵春风,不经意吹过我的心田,带来了春的信息。你,像一场细雨,在我心灵干枯的时候降临,无声地滋润着我的心田。”他们还这样赋诗:“碧草茵茵晓露侵,潺潺流水伯牙琴。溪边疑是云团落,牧羊倩女脆鞭真。”而歌词的爱好者却又以《牧羊曲》为体式,学着写诗,如,“兰草泣寒露,秋月冷平湖,水坻蒹葭雾蒙蒙,风惨萧萧木。欢乐趣,离别苦,人徘徊,影踟躇。手把琴儿轻轻拂,愁望芳草路。//梦回桥南浦,凄风伴苦雨,鱼来燕往情自深,又题断肠路。枉相思,多凄楚,久别离,长寻度。只缘感君一回顾,思君朝与暮。”由此可见,《牧羊曲》,其艺术的影响力是不朽的。
是的,真正的艺术的生命是不朽的。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