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抒情叙事水乳交融的诗

时间:2023/11/9 作者: 金山 热度: 13892
黄东成

  诗主抒情,是常识。用抒情的诗叙事,不常见。

  诗的抒情和叙事向来被认为是两股道上的车,但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統一却是一种创新。

  镇江市委宣传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代会、作代会上关于歌颂人民的讲话精神,决意用诗歌的形式,抒写和讴歌镇江各辖市区涌现的,受到中央和省表彰、奖励,为社会贡献大爱的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用浓浓的诗情感染大众,藉以纯正社会风气,提升道德风尚,增强阳刚风骨,呼唤人性正义,沟通人与人之间的爱心,使社会更加和谐向上,以此展示和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

  他们的策划与构想与我商量后,我举双手赞同他们打破常规、用诗歌来讴歌新时代的先进人物的想法,并应邀参加了这一创作项目的启动仪式。这是突破旧套路极有意义的创意,是诗坛面向大众的一大盛事。30多名老中青草根诗人是从全市挑选出的,他们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心中有人民,肩头有责任,才能写出接地气、高品位,符合大众审美心理,为广大读者欢迎的诗歌作品。

  诗歌理应为服务人民发挥社会效应,这是为长期以来远离人民、不太景气的诗歌正名,也是对那些主张诗是贵族的、小众化的、不必让大众读懂的诗评家的回应。这些歌赞好人好事,叙事与抒情水乳交融的诗,新生代先锋诗是无论如何写不出来的。他们认为那不是诗,诗是高级艺术,只有小众几个人读懂就行了,他们埋怨大众阅读水平太低,审美习惯陈旧,应该好好提高符合他们的要求,这样才能读懂他们高级的诗。这是将诗歌与人民的关系颠倒过来了,不是他们去服务人民,而是要人民俯就他们。他们的理论,诗写得“令人费解”,正是其“思想深度所在,艺术难度和精髓所在”。这话很像他们的诗一样让人看不懂,明明令人费解了,无法沟通、交流、对话了,又何以见出他们的“思想深度”和“艺术精髓”?实在有点不可理喻。

  诗,大众喜爱的诗,一定能与读者心灵对话。绝对不能缺少三要素。一、诗情,真情动人心魄,使读者心灵产生共鸣;二、诗味,深邃的思想内涵,给读者以深刻的思想启迪;三、诗美,诗化的语言和意境,给读者以审美的愉悦享受。

  我是两个多月后读到他们修改了三遍的诗集稿《灯火》的。完全出自一批生活在基层的草根诗人之手。他们的审美观念是民族的,遵循着传统的诗学,有着较多文化意蕴和人性光辉。可以看出,他们努力了。以他们的社会阅历、生活感悟、学识水平、写诗基础,以及用心对写作对象事迹的熟读、学习、琢磨、融入,终于深受感动,写出了以情动人接地气的诗篇。他们懂得,要想动人之晴,必先诗人自己情动于衷,这是经典的铁律。很出我意料,读完一篇篇诗稿,我竟被不少作品的诗情打动,是抒情诗,但能感受到隐藏其中的动人事迹,忍不住读了一遍又一遍。没有更多的文字技巧,却有精心的构思和立意,比如写一个数十年从不间断清明祭扫两个当年牺牲在此的新四军战士的拥军老人,作者采用了烈士、老人、老人后代三个角度的对话形式,很富有感染力(赵康琪《清明泪》);纵使一个小小的意象,也能给人以全新的感觉,比如写一个环卫工人从深夜工作到清晨,作者用了“拖着最后一车垃圾,像一个移动的拉链头/慢慢拉上了这个城市的夜晚”(纯子《对一个清运工的描述》)。新鲜的“拉链头”那么富有想象力。

  全书42首诗,讴歌了44位社会底层的先进人物。他们中没有冲锋陷阵建功立业的英雄,都是当代社会精神文明的标兵,都是赢得人们称誉的底层普通人。比如,写一个奉献大爱,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不惜倾囊助学的高尚无私的老人——

  从无到有,从有到无

  是凡人一世的宿命

  从有到无,从无到有

  生前大有,捐献100多万

  身后大无,24.1元遗款

  写他的生平,宜用阳光

  抒他的情怀,宜蘸春风

  记他的名字,只能,只能用心房

  燃已为柴,照彼心灵

  掘已为矿,炼彼为钢

  从不希冀此生立碑写传

  只愿,心灵之舟有涯有岸

  (张晓波《他的名字叫仲义》)

  有写一个丈夫去世后依然不离不弃照顾年迈有病的公公婆婆及聋哑残疾兄弟的农村妇女——

  有一颗心

  无法用语言描绘

  有一份爱

  只能用亲情体会

  有一片情

  无法用文字点缀

  有一种美

  只能用生命回味

  你像一颗闪亮的露珠

  跌碎了晶莹

  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唐军:《许下大爱在人间》)

  有写一个为了保护人民利益勇斗歹徒,身负重伤仍紧迫不舍擒拿凶犯的年轻交警——

  生命本是一趟旅程

  每个人都在途中

  不知不觉路过沿途的风景

  生命本身就是奇迹

  这奇迹又有太多的故事

  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传说

  传说中有太多悲欢离合的过往

  而你说

  “我要做的,就是让每个人都平平安安”

  这是人生路途中

  最简单、最美的风景

  (王天玉《铁血男儿》)

  有写一个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并背着病重的妻子寻医问药的工人——

  你是一只鸟

  我的背是你的窝

  车队是枝头

  社会这棵大树

  任我们栖息

  两颗心

  以一种特殊的方式

  比翼齐飞

  (蔡炜:《我要永远背着你》)

  有写一个扎根农村帮助农民集体致富,坚持科技兴农并付出全部心血的领导干部——

  50多年啊

  你的容颜从青春到苍老

  你的身姿从挺拔到弯曲

  你的步履从矫健到蹒跚

  但你对那片土地的热爱一直没变

  对村民亲人一样的情感一直没变

  生态农业的理念一直没变

  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梦想一直没变

  追梦路上的坚韧和执着一直没变

  (蔡永祥:《写给赵亚夫》)

  这些诗有文采、有情味、有哲思、有风骨,阅读它是一种审美享受,诗情陶冶道德情操,更有显著的效应。这类诗还有许多,如《上善若水水有灵》《爱在无声的世界》等,这里不一一举例了,读者可以自己去阅读。

  最后想说,给我感触最深、触动最大的,不仅诗歌作品,更是这些诗的作者,全部都是镇江本地培养的各辖市区基层单位的业余诗人,都有草根情结。他们更了解大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他们的诗完全是写给大众的,因此深受大众欢迎。诚然,其中某些诗尚存在着散文化倾向,相信,在今后不断的创作实践中,他们一定会克服。

  这部用诗歌形式抒写先进典型面向大众的诗集,是一种探索和实验,也是诗歌面向大众的一大收获,一定会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

  (作者系著名诗人,一级作家,江苏省作协《扬子江诗刊》创刊主编、顾问,《扬子晚报·诗风》顾问。)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