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洗刷刷,唤醒小巷的黎明

时间:2023/11/9 作者: 金山 热度: 14034
丁伟民

  告别了“洗刷刷”的“黎明交响乐”,以后的小巷居民们唤醒黎明的形式将会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我始终坚定地认为,马桶是中国民俗文化里的一件重要物证。据说,一些用料精良、做工精细的马桶已经成了收藏品。

  在镇江的民俗文化中,马桶是一件充满喜庆色彩和财富寓意的吉祥物。老百姓乔迁新居的时候,竹竿、炉子和马桶这三样东西待遇优厚,率先进门入户。竹竿表示节节高升,炉子表示蒸蒸日上,而马桶则表示黄金万两。乔迁是人生大事,大家都想讨个好口彩。新人结婚,新娘家人一般会陪嫁一个马桶,并放进枣子、花生和桂圆等东西。枣子、花生和桂圆取其谐音早生贵子;花生另有既生男孩又生女孩,花色齐全的意思。由于马桶里蕴藏着诸多“宝藏”,往往成为闹新房的亲朋好友“哄抢”的首选目标。

  马桶是件实用器具,吉祥物只是它的“社会兼职”,主要功能还是接纳排泄物。

  随着抽水马桶的出现,马桶的实用性相对减弱,审美和民俗功能却逐步增强。现在仍然有部分居民,主要是西区老街小巷里的老百姓还在使用马桶。

  使用马桶的最大烦恼,就是每天要倒,要刷,偷懒一日,它就会给你味道闻。叶圣陶先生在一篇记叙他在苏州里弄生活的文章中说,里弄里的居民们每天晚上打麻将,“兴致不衰,一圈一圈打下去,直到炮车似的粪车动地震耳地推进弄里来了,他们才歇手。”黎明时分,万籁俱寂,粪车开进颠簸的小巷,才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粪车进小巷,是为了方便居民倒马桶。凌晨倒马桶是多年来的习惯,只是现在粪车已不再上门服务了,居民要到附近的厕所倒马桶。

  马桶倒完,就进入刷的程序。刷马桶的工艺古今有些变化,小时候,见到妇女们刷马桶,都在里面放一些碎瓷片,加入少量水,用细竹条捆扎成的马刷在马桶里顺时针使劲搅动。高速旋转的碎瓷片,与马桶壁磨擦,相互间撞击,发出宏亮悦耳的声音。一条巷子多个马桶一齐刷,就形成小巷里的“黎明交响乐”。小巷居民每天都在这“打击乐”声中迎来新的一天。现在已经不再使用碎瓷片了,刷马桶的动静明显小了许多。

  倒、刷马桶还是最早引入“家政服务”的项目。多少年来,倒、刷马桶一直沿用由镇江人称为“代街”的形式,即有“专业人员”集中操作,一个“代街”的人要负责多家人的马桶倒、刷事宜,“劳务”费用按月结算。

  千百年来,马桶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扮演着一个无可替代的角色,它给人们带来了多少方便顺遂,多少快意舒畅,相信我们的先辈和目前老街小巷里的居民们是不会忘怀的。20世纪中期,马桶的后继者——抽水马桶逐步在欧美国家普遍使用。西风东渐,过了些年,北京的豪华宾馆里陆续使用抽水马桶。时至今日,抽水马桶已走进千家万户,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相信随着老城区改造的深入实施,卫生设施的逐步完善,马桶将会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

  告别了“洗刷刷”的“黎明交响乐”,以后的小巷居民们唤醒黎明的形式将会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手机铃声、闹钟铃声,还是其他形式的乐音,大主意还得他们自己拿。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