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一个似曾相识的早晨

时间:2023/11/9 作者: 金山 热度: 13935
眉山周闻道

  其实,一月,一年,一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人生,就是一曲充满变数的猜调,看你怎么去弹。

  虽然从来就没有人规定,一个早晨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还是清晰地记得,这个早晨是从7点开始的。这个早晨的到来是附近建设银行的那口大钟,在这个时候把我从甜梦中摇醒。先是一串悦耳的音乐,清新,快乐,明丽,悠扬,像一些小石子,分轻重缓急,依次投入一泓清澈的湖,不仅听得见声音,还看得见水珠的跳动。过去常陪女儿练钢琴,我知道这是猜调,不知是王建中,还是储望华的。我对音乐的感觉很差,就像对早晨的感觉一样,只能分辨出好与不好,舒服不舒服,不能精细,分不清边际。因此,每一个重复的早晨对我来说,都是似曾相识。

  过去曾对这钟声产生过厌烦,认为那是一种噪声,在用音乐的分贝,污染这城市宁静的早晨。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当每天早晨7时,钟声响起,便有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感觉。由这钟声拉开早晨的帷幕,接下来的程序是似曾相识的——钟声过后,当是那个甜润的女声柔柔的播报,北京时间7点正;然后是一个美丽的提醒,选择建设银行,实现心中理想。这个早晨的开幕仪式,似乎就这样结束了。其实不然。原因就在那个美丽的提醒。不知别人怎么样,反正我有这样的感觉,刚刚从一个梦境中走出,又步入另一种梦境,一个由选择与心中理想交织而成的梦。

  这样的梦是似曾相识的。还是在读小学时,或者更早,在童年星夜的仰望中就已播种。之后的行走,都是寻梦的过程,比如这个早晨。我伸了个懒腰,见身旁的妻子面带微笑,睡得正酣,不便惊扰。心想,也许她此时正陶醉在一个美丽的梦境里,我应当让她的愉快无限延续。一个人如果就这样,不仅在白天,而且在梦境里也充满了快乐,该是多好。记得,仰望星空时,我就梦想能长出翅膀,到月宫玩玩;读小学时,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手扶拖拉机手,驾着铁牛,行驶在乡间的路上——那些先辈们牵着耕牛行走了千年的路。我承认,我现在的梦要复杂得多世俗得多。比如此时,被那位女播报的提醒,勾起来的梦。选择建行,怎么选择呢?到里面去工作,当个科长行长,大笔一挥,百万千万的贷款就可出笼。这不可能,我的工作早已定型。比较现实的,是去成为他们揽储的对象,支持他们得目标奖。可惜,我囊中羞涩,心血所得,只够养家糊口。看来,我的理想注定只能与未知挂钩,在似懂非懂、似曾相识中投放,就像不知道今天会发生什么故事。

  时间已不早,9时还有会,不能像老婆那么潇洒自在。轻轻穿衣起床,漱口,洗脸,剃须,一切必要的程序,都是似曾相识,或机械的重复。唯有做饭有些新意。吃什么呢?牛奶鸡蛋是一种方式;面条、操手又是另一种选择。只是,这些都要开炉生火,时间已来不及。我想到了冰箱里的阳坪奶粉,只需用开水一冲,放一些白糖或蜂蜜,边吃沙琪玛边饮,那感觉也挺不错。当糖水和沙琪玛下肚后,心中便有一些踏实的感觉,仿佛未来的出发,不管行走多远,只需这么一嚼一饮,就充实了能量,便不再担心。

  该出门了,司机已在楼下等,他一般都提前半小时到达楼下。开门,踏着石阶,沿着小区的楼梯拾级而下。这是一天的真正起点。于是,我开始想今天的事。今天的日程怎么安排的呢?上午有两个会,先是研究国债项目,那是一个民政救助站,一个早该办的德政工程;然后是去企业慰问,这是每年春节前的例行公事,它使我变得清醒。记得,在去年慰问的时候,我们到了郊区的一个乡村。那里依山傍水,林木扶疏,流溢着一种原始质朴的美丽。令我没有想到并震撼的是,就在这美丽的所在,这个离繁华的城市十多公里的地方,竟有这样的人家:两间破败的茅草房,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条干瘦的黄狗,躺在院坝边缘,汪汪叫了两声,便没精打彩地打着瞌睡;一位体态龙钟的耄耋老妪,步履蹒跚地出门,一脸僵硬的浅笑。心里明白,扶贫只是一种象征,或官场的作秀。这样的人家,怎么度过一个个的寒冬酷暑呢?我关闭了悠然的心窗,让自己变得麻木,不愿去想,不敢去想。下午得参加一个团拜会,会看一些精彩的节目,证实这个世界的丰衣足食,歌舞升平。

  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它从早晨出发。朝阳在寒风中照耀,小区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而熟悉,一种似是而非的似曾相识。其实,一月,一年,一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人生,就是一曲充满变数的猜调,看你怎么去弹。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