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机遇,便利的交通,重要的位置,宽广的胸怀,使近代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多元文化相互共融的舞台。
这里曾是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长江和运河在这儿交汇;这里曾是近代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英国人在这儿设立了租界;这里曾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摇篮之一,孙中山在这儿播撒过民主的种子;这里曾上演了无数感天动地的历史活剧,是镇江城市发展的缩影。这就是中国古渡博物馆——镇江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
这里的人口多元。住在这里的居民来自全国各地,清末民初时期,同乡会是他们最熟悉的组织,同乡是他们最亲切的关系,许多的会馆、公所,广肇公所(在伯先路)、庐州会馆(在小街附近)、江西会馆(在小码头街)、浙江会馆与宁波会馆(在二道巷)、江汉公所(在江汉里)等,为同乡寻找工作、排解纠纷、申诉冤屈,办理子女就学、看病就医、婚丧嫁娶之事发挥了重要作用,千姿百态的地方话、地方菜、地方戏,成为认同同乡的重要标志。
这里也是外国人居住的理性之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镇江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这里的外侨人数最多时达2000多人。他们将西方的物质文明、市政管理、议会制度、生活方式、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都带到这里。
这里有二个市政机关(镇江地方政府、租界工部局),二个司法体系,三种司法机构(领事法庭、会审公廨与地方法庭),二个警察系统(镇江警察局、工部局巡捕房),二个供水系统,二个供电系统。
这里的教育多元。除了国人官办或民办的学校,个人开设的家庭私塾,为扫盲而办的各种识字班之外,还有教会办的,租界工部局、公董局办的,外侨团体办的,各个行业办的各类学校,它们的教学语言、学制、教员、教科书、毕业文凭五花八门。
这里的中式建筑形式多元。既有南方的三合院,又有北方的四合院;既有江南的骑楼结构,又有上海的里弄胡同。这里的西式建筑形式多样,歌特式、东印度式、传统复兴式。一边是飞阁流丹,一边是洋楼耸立,西津渡街传统建筑写意着中华文化的精深,五十三坡租界建筑泼洒着西方文化的灿烂。
这里的宗教多元。宗教门类之多,教务之盛,信徒之众都是其它地方所罕见。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大宗教在这里都相当繁盛。
这里的语言、文字、饮食习惯、服饰、娱乐方式等同样是多元的。文化的多元性,构成了这一地区文化的开放性,并且具有很强的吸纳集聚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西津渡,古代是出海口。“海纳百川”既属西津渡的地质烙印,更是西津渡人文精神的亘古基因。他的文化特质可以说是东西融合、南北包容、兼收并蓄。有人说,镇江人有小码头意识。这实在是一种误解。西津渡确有大码头、小码头,但这种文化是大码头文化,是南北文化融合、中外文化交汇的结晶。
西津渡历史街区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在镇江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近代的西津渡历史街区,世界上不同民族文化,全中国不同地域文化都到这里来一展风采。他们在这里相对从容、相对平静、相对理智地交流,包括文化的会面、碰撞、理解、融合。
直接、广泛、深入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了解其他文化,也有利于了解自己的文化。生活在长江边上近代的镇江人,是通过日常生活、精美器物、规章制度;通过西方人的衣、食、住、行、工作、娱乐;通过电话、电报、电灯、自来水、自鸣钟、洒水车;通过交通管理、卫生防疫、纳税选举等,来了解西方文化的。西方文化作为他者,作为镜子,让镇江人更容易看清自己文化的特点。所以镇江人对西方文化优点的认可是眼见为实、发自内心的认可;对自己文化上糟粕的批评,例如对缠足、吸食鸦片、肮脏、不守公德到专制主义的批评,是有切肤之痛的批评;对西方帝国主义罪恶的感受,诸如对华人的歧视、掠夺,也是亲历、亲见、亲闻,其反抗也是发自内心,反抗的程度也是空前激烈的。
直接、广泛、深入的文化交流,有利于减弱本国文化沙文主义的强度。明末清初,中西文化接触之初,中西对视,各自都有藐视、鄙视、拒斥对方的一面。鸦片战争以后,文化位势的天平急速倾斜,西方文化挟船炮之威势而占据优势。欧美侨民来到镇江,普遍拥有文化优越感,藐视、鄙视中国文化。但是,随着接触的广泛,了解的深入,欧美侨民中不少人变得比较重视中国文化,有的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如痴如醉。例如赛珍珠、赛珍珠的父亲赛兆祥,他们穿中国服装,学习汉语,深入农村进行调查。与镇江平常百姓的接触,使他们对镇江的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他们捐款设立慈善机构,救助贫苦百姓。赛珍珠耳濡目染东方文明,终使其成为一位中西文化合璧、中英语法兼通、中美习俗皆懂之女性,她著书立说,向美国人民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并因此而获得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被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誉为“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赛兆祥甚至将自己的爱妻和女儿葬在镇江的云台山西麓。
直到现在,这种交流的影响还在继续。英国皇家救生艇协会执行总裁安德鲁·弗里曼特尔先生就是从他先人那儿了解了西津渡,知道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命救助机构在中国,中国镇江的救生会成立于南宋,是世界人命救助机构的鼻祖。
直接、广泛、深入的文化交流,从单个文化来说,有利于实现自身文化的不断提高,从文化相互关系而言,有利于取长补短,形成文化相处共识。不同文化相互之间的尊重、理解、对话、借鉴,既是个别文化存在、发展的前提,也是文化整合的资源。这种理解应该是以尊重了解为前提,将其他文化看成是与自己民族文化平等的主体。这种对话和交流应该是平等和真诚的,是为了了解、借鉴对方,发展丰富自己,而不是为了同化、消灭对方。这种理解和对话,既为了存异,也为了在存异基础上的求同,寻找不同文化共存的共同基础与普遍准则。
历史的机遇,便利的交通,重要的位置,宽广的胸怀,使近代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多元文化相互共融的舞台。南北在这里沟通、中外在这里交流,为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相融提供了难得的个案。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