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丹阳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考核。这个成绩的取得凝聚着丹阳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而丹阳市环保局当记头功。以局长束瑞成为代表的丹阳环保人在丹阳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抓手,以群众满意为标准,铁腕治理环境污染,深入开展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专项行动,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保障。
丹阳市环保局局长束瑞成是一个干实事的人,多年的基层工作磨砺出了他儒雅、务实、沉稳、干练的性格。2006年3月调到环保局后,3年来,他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聚精会神干事业,励精图治求发展,恪尽职守、奋发有为,使所在单位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环境质量有了新改善,服务水平得到新提高,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保友好型的现代化城市做出了新贡献。
该局2006年被省太源水污染防治委员会评为先进集体;被镇江市委、市政府评为十五期间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被中国环境报评为2007年度中国环境报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被省环保厅评为先进集体;2003年被镇江市环保局评为先进集体……
为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丹阳环保人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与时间赛跑的时代活剧:他们春不避风沙、夏不畏炎热、秋不避霜雾、冬不惧严寒,有时24小时连轴转也在所不辞。通过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生态”、“绿化”、“固体废物处置”六大工程,使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日渐提高,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良好态势。对照“创模”28项指标,已基本达到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标准和要求。
面对创建国家模范城市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束瑞成在全局大会上明确提出了“三比三看”。即比政治素质,看谁的觉悟更高;比业务专长,看谁的工作更好;比业绩奉献,看谁的贡献更大。很快,全局范围内一个人人为创建献计出力的浪潮便蓬勃而起。要么不说,说到做到;要么不干,干就干好。丹阳环保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80万父老乡亲证明:丹阳环保队伍是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队伍。
经过努力,2007年丹阳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1天,占全年天数的87.9%;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市区无劣I类气体;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比2003年下降0.5分贝;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危险废物处置率达到100%;受保护地面积覆盖率从创模前的空白提升到目前的15.18%;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21%,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率逐年提高。
毫不夸张地说,为了丹阳的环保事业,为了丹阳人民宁静、祥和、优美宜人的生态环境,丹阳环保人敢于开拓,乐于奉献,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感人肺腑的建设者之歌,从组织领导、规划指导、宣传发动、资金投入,环境监管五个方面入手,抓落实、抓巩固、抓提高、抓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创模”工作深入扎实地推进。
组织有序,保障了创建的有效推进。丹阳市环保局积极争取丹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坚持把“创模”作为全市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执行组长,市四套班子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全市创建工作,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例会,沟通情况,督促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工作办公室,协调16个部门的26名人员实行集中办公。设立宣传发动、现场督查等专业工作科室,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创建工作网络,集中精力、财力、人力,加大创建力度。
强势投入,加速了创建的工作进程。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丹阳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工作目标,众志成城,合力共建,快节奏、大投入、强力度地开展各项创建活动,以较为扎实过硬的工作,向“创模”目标发起冲刺,规划蓝图。丹阳环保人为创建高水准的绿色丹阳,聘请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专家高起点编制了《丹阳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总体规划》,有效地指导了“创模”工作的顺利推进。
建设是基础,为此,丹阳环保人全面启动了“蓝天”、“碧水”、“宁静”、“生态”、“绿化”、“固体废物处置”六大工程,在全市上下打响了一场“创模”攻坚战。在老小区的改造整治中,共投入8100余万元,从地下管网到地面绿化,从出行通道到垃圾清理,都实现了全面整治,50多条背街后巷得到硬化绿化,使老小区面貌焕然一新,8万多小区居民直接受益;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专项整治中,共取缔露天粪坑1900多个,清理废水沟(塘)60多条,并在原址实施了大面积绿化,使污点变成了景点;投入4000余万元,疏浚城乡河道近300公里,二级沟57条,村庄河塘883个,完成土方500余万方。加上内城河的有效清淤和美化绿化,使江南水乡的城市特色得到了初步展现。抓整治既是硬仗也是关键。在城区集贸市场卫生整治中,对脏乱差现象进行了强有力整改,关闭了任家富市场、水果批发市场和粮油批发市场,高起点规划新建了城北综合市场,使其经营规模和设施标准达到了镇江地区一流水平;在采石行业和小型砖瓦窑厂整治中,克服重重矛盾,目前已全部关闭辖区内所有采石宕口和不符合要求的36家小砖瓦窑厂,使自然资源得到了进一步有效保护;在市容市貌整治中,拆违11000平方米,拆除雨棚1600多个,取缔占道经营500多处,各类废旧收购点和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得到全面清理,道路两侧环境显著改善;在实施饮用水源保护、化工行业整治等专项行动中,严肃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坚决打击污染反弹现象。
在抓好整治的同时,创建的各项难点重点指标,尤其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较好推进。几年来,累计投资20多亿人民币,一批“民心”工程陆续竣工,如市石城污水处理厂、开发区污水集中处理厂。共新增绿地面积12.5万平方米、垃圾无害化处理一期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区域供水一期工程等等。
营造氛围,奠定了创建的扎实基础。在舆论宣传、组织和发动群众方面,丹阳环保人做足了文章,想尽了办法,不仅做到了“报纸上有文章,广播上有声音,电视上有图像”,而且各种活动层出不穷,在全市形成了上下联动、各方支持、全民参与的“创模”工作浓厚氛围。
抬头望蓝天,低头观碧水,放目看青山,不仅可以看到丹阳环保快速发展的速度,丹阳环保人攻坚克难的气概,而且可以看到绿色丹阳的无限风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