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目睹经典诞生

时间:2023/11/9 作者: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热度: 17640
石一枫

  在文学史上,有些作品是因为被读者反复阅读而成了经典,有些则是因为先被经典化,才吸引了更多的读者去阅读。平心而论,莫言的《檀香刑》应该属于后者。随着十多年来新作的不断涌现以及莫言本人的笔耕不辍,这部出版于2001年的长篇小说本来只在文学圈内被人提及,它曾经在社会上激起的轰动效应,也远不如作家本人最具争议性的作品《丰乳肥臀》。然而随着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檀香刑》也作为莫言最重要的代表作而重新走入了大众阅读的视野,一时间洛阳纸贵,让人不由得不去抢读、重读。

  作为一部三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檀香刑》的情节其实并不繁复:清朝末年,一名胶东高密乡的义和团首领因为袭击德国铁路,而被政府处以酷刑,折磨致死。小说的主线并无过多的跌宕起伏,从主人公孙丙揭竿反抗到他最终受害,都是读者通过常理可以预料到的;对于其他支线的设置,也仅有孙丙女儿孙眉娘与县令钱丁的私情、孙丙亲家御用刽子手赵甲亲自为其行刑这两条线索体现了戏剧性的纠葛;而说到作品的厚重程度,虽然作者的笔触也大量涉及到了晚清时期的历史背景,但由于整个儿情节的时间段相当短,因此也称不上多么“恢宏壮阔”。总而言之,只看情节的话,莫言的这部作品是相对简单的,甚至于很多作家的中篇小说都要比它更加峰回路转、花样纷呈。

  然而莫言就是有将平淡的故事讲得不平淡的才能。在阅读《檀香刑》的时候,读者不仅不会因为情节发展的缓慢而感到乏味,反而还会沉浸在高度的兴奋与震撼感中。这首先得益于莫言的细节能力,除去一直被业内人士视为范本的“残酷描写”,小说对于胶东民俗和历史掌故的讲述也总是能够别开生面,给人带来强劲的“奇观效应”。作家独特的语言也功不可没,那种信马由缰、汪洋恣肆的讲述方式从《红高粱》开始就成为了莫言的标志性特征。而比起几年后《生死疲劳》那“一天一万字”的“过分狂放”,应该说《檀香刑》的写作状态正好处于莫言创作的巅峰时期,语言的狂欢与文字的考究在这部小说里结合得相当完美,相信不仅是不同读者,就是业内的行家,也会对这种文字叹为观止。大处看没有什么,小处看又什么都有,这样的小说也只可能出自于才华与技巧兼而有之的作家之手。

  而在今天重读《檀香刑》这样的作品,除去对莫言的创作历程有着回顾的价值,更大的意义恐怕还在于结合诺贝尔文学奖的背景,重新审视三十多年来的新时期文学发展。长期以来,中国的文坛乃至文化界对诺贝尔文学奖一直抱有近于自卑的热望,在堂皇的“世界文学”、“现代主义”等等概念面前,不知有多少英雄尽折腰甚至于俯首帖耳。而终于有一天,诺贝尔文学奖的梦想一圆,恐怕才会让国人清醒地看待这个奖项,以及曾经做梦的自己。莫言是中国人熟悉的作家,《檀香刑》等一系列作品也是中国文学自我发展创新的产物,自一面世就有人在直言不讳地议论它的优点和缺点。这样的作家与作品被推上神坛,就像高祖还乡之后,乡亲们才发现皇帝并非从天上来的,更有助于中国人建立起应有的文化自信。而说到对文学艺术的评判权利,我们应该坚信,瑞典皇家学院的专家与中国乡间的普通读者都是平等的——只要他们都在用心地去阅读,去体会。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