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角度·技巧·意象——评曹军庆的《向影子射击》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文艺评论 热度: 17996
◎ 刘天琪角度·技巧·意象
——评曹军庆的《向影子射击》

  ◎ 刘天琪

  曹军庆的小说像是一个放大镜,在他笔下,日常的变异、现实的荒诞、人性的扭曲变得肉眼可及。“发现只有小说能发现的,这是小说存在的唯一理由”(米兰·昆德拉语)。借助他的小说,读者不难发现生活之上的生存、表相背后的真相、常态生活中的反常。在他最近的短篇小说《向影子射击》中,作者延袭了解剖社会、挖掘人性的惯常风格、又增添了几分反讽意味,构思新奇又令人掩卷深思。

  民以食为天,面对食品问题的日益凸显,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反映食品、环境安全题材的小说作品是当代作家的共享主题之一,但曹军庆喜欢独辟蹊径,他总是选择偏僻的切入角度、逆向思维,在别人止步的地方开始思考与书写。当大家都在正面宣泄食品问题泛滥的时候,他却从极端的应对方式入手,暗指食品的不安全已经将人逼迫到扭曲的地步。无疑后一种写法更加深刻和直达内心。此篇小说写的是云嫂生完小孩后被李医生介绍作了奶娘,但她奶的不是小孩而是一个岁数不小的中年人———先生,夫人是这场荒诞事件的策划者和操控者,而她这么做的原因是出于食品安全的担忧,人奶被认为是最安全、能让先生长寿的质量可控的食物。夫人还为几位应选的奶娘精心设计了身体、心理、情操等各方面的淘汰标准。淘汰了其他四位奶娘,云嫂最终被留了下来,按照约定,她只能将奶喂给先生,而每周带奶粉回乡喂养自己的儿子小仁。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云嫂很快适应了贵妇般的生活,并和先生之间产生一种不需要表达的默契,这种身体的默契也延伸到了精神,先生在最后一次吸奶的时候告诉了云嫂心中的秘密,而云嫂也对先生及贵妇生活产生了依恋和不舍。在结束喂奶回家后,她完全不能适应乡村生活和她的男人,心理产生了强烈的落差。这种落差促使她不断的回到小院,并采取各种病态的方式催奶。最终她被小院(富裕生活)和乡村共同抛弃,被现实一次次扔了回去。占有社会资源分配绝对优势的夫人对食品安全的极端应对方式强烈地讽刺了社会的扭曲与病态。

  在作者笔下,小院成为食品安全的孤岛。在这座物质垒积起来的城堡中,夫人会从源头上把控奶源,在先生与外界食品之间竖起了一道人的滤网(奶娘),经过奶娘的过滤和代谢,送到先生口中的人乳成为理想中的安全食品。曹军庆近期的作品都倾向于构建一个“理想世界”。《云端之上》的网络世界,《落雁岛》中的规则平等,而东湖小院何尝不是“乌托邦”一样的存在。对于先生,它意味着现实中难有的食品安全;对于云嫂,是只需过贵妇生活就能生财的富贵门。这些理想却异质的生存方式,让东湖小院“成为无力直面残酷现实的现代人的避风港和温柔乡”。

  相对于多变的作品主题和切入角度,曹军庆小说的叙事技巧也非常突出“他经常将情节藏在云山雾海,要坐下来耐着性子,待云落后才能窥得全貌。他的很多故事叙述有意碎片化,原有叙述线索常常被横插进来的其他线索打断,各类叙事线索有意杂糅,枝生蔓长,甚至于主角是谁都变得模糊起来,这种方式强化了叙事难度,也突出了叙述的本身”。在《向影子射击》中作者采用插叙的方式,将故事原有的时间线索打乱,陡转的节奏、悬念迭生的情节让读者进入一种忘我的阅读体验。故事伊始,作者便有意设置了不少阅读障碍:小院精致而隐蔽的布局、声称是奶娘云嫂的女人与保安的冲突。作者描写得越细致,冲突中细枝末节的信息量越丰富,这种障碍表现得越明显,读者的阅读兴趣也越浓厚。然而当读者左奔右突、穿越层峦叠嶂,到达故事主线时,却发现作者调整了叙事节奏,变成了一汪涓涓细流,将云嫂与小院的关联娓娓道来,激流与缓淌,让读者在阅读中体验了一把漂流的快感。云嫂的结局跟故事开放式的结尾一样没有归属,是作者有意为之,当奔腾的叙述流汹涌而来的时候,作者要做的不是阻截,而是放之入海。这种流畅的叙述方式、跳跃的叙事节奏、碎而不乱的情节线索、饱满的故事内核以及留白的结局,让读者回味无穷。

  值得一提的还有陌生化技巧的应用是小说,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对故事主人公的有意藏匿。在小说中,先生作为故事的主人公一直着墨不多且藏而不露,作者仿佛故意设置了层层屏障,不到最后读者很难判断谁才是故事的核心。具体来说,先生虽在第一个部分就被云嫂提到,但只有寥寥几句,且报以“你还把自己当个人了,居然敢问先生。”之答,可谓不言自威,神秘感呼之欲出。到了第二部分,先生的主人公地位又被夫人挤占,夫人仿佛成为了幕后的操盘手,但实际上“尽管云嫂还没跟先生说过话,但先生的气场就不得了。只要先生来到小院,小院马上就进入紧急状态。大家说话做事一下子变得小心翼翼,并且无比兴奋。就连夫人也不例外。”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笔下的夫人并没有复杂的思想或者说她的思想全部系在先生身上,从而巧妙地分隔了两者在故事中的地位,丰富了叙述的层次。云嫂试图与先生对话可看作第三部分。如此陌生而熟悉的人物终于打着回旋“犹抱琵琶半遮面”地登场了,他依然无比神秘,与读者保持着距离感,依然不是位称职的主角,依然在用最少的话语表达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最后一次吸奶,先生主动和云嫂说起了自己的孤独和在向影子射击中度过的童年,这种主动何尝不是因为孤独。在这里,陌生化的叙事方式加剧了先生身上的孤独感,形式与内容指向了统一。

  其次是作者以冷峻的笔法写荒诞的故事。成人吃奶这个在现实世界中难以想象、称得上是奇闻的现象,在小说中的几个人物看来没有丝毫的诧异。从李医生到保安、几位候选奶娘、云嫂甚至吴辰光,没有人对这件事本身有质疑或议论。成人吃奶的荒诞离奇与故事主线的日常、当事者毫不惊讶的态度产生了巨大的反差。这种有意屏蔽人物心理活动,将当事人作为非当事人来写的写法,拉开了人物之间的距离,加剧了故事的荒诞意味,深切地表现了社会的麻木与漠视。不仅是故事里的人物,作者的感情倾向在小说中也几乎觉察不到。对于云嫂的物欲膨胀、先生的怯懦与双面性格、李医生和保安的势利,作者没有表示不解和责难,也没有表现理解与宽容,他只是将社会的众生相呈现在读者眼前,在保持叙述的中立性的同时,也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此外,应当注意到的是,作者有意将小说中的人物脸谱化,重要人物皆没有具体的名字,只用“先生、夫人、保安、李医生、云嫂”这类敬语或统称代替。稀有的故事却是由一群只有代称的人完成的,个性与共性之间形成了张力,也暗指身处社会的你我都有可能成为事件的当事人。事实上,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谁都难以独善其身。

  曹军庆一直善用隐喻,他笔下有不少内涵丰富的意象,“镜子、游戏、迷宫”在他手里像魔方一样拥有多面的“能指”,最近他迷上了“影子”。如果说长篇小说《影子大厦》的“影子”代表着虚无,那么在短篇小说《向影子射击》中他继续开垦,完成了影子意象的丰富与多维。

  影子出现在小说的后半部,它首先代表了先生孤独的童年。童年的游戏大多需要玩伴,但是向影子射击不需要。“树的影子,房屋的影子,天上的鸟飞过时投下的影子,都是我射击的目标。还有人,人的影子。”只有不同事物的影子陪伴他,但他却讨厌代表孤独的影子,想要射碎它、射碎只影随行的生活。孩童的心理阴影是先生一辈子在意的精神创伤,所以当他吸奶,还原到最真实的自己时,他又想起了噩梦般的影子。然而这种孤独在悄然地代际循环,云嫂的儿子小仁也成为了先生的影子。小仁拥有同样没有陪伴的童年,讽刺与悲哀的是他也养成了一样向影子射击的爱好———这种在云嫂看来是成功标志的爱好。

  影子还意味着掌控,对先生生活、肉体上的掌控。在小说叙述过程中,作者有意模糊了夫人的身份,是先生的妻子还是母亲,读者不能从有限的叙述中分辨。但无疑,无论是妻子还是母亲都不是先生精神上的抚慰者,她虽然拥有对先生生活的绝对掌控,但也只能称作如影随形的倒影,影子是没有思想的,但却处处围绕着、监视着、指向着先生的行踪,无法摆脱也不能无视,这是先生孤独与痛苦的源泉,也是他要向影子射击的原因之一。

  影子的黑暗和背光也隐喻着这个看似体面,却见不得光的“孤岛”。小院隐藏在东湖最深处,风景优美、装潢考究,华丽的外表下上演的却是如此异态的生活。而在外面风光无限,称得上人物的先生,实则是一个还没断奶,对生活毫无支配权的巨婴。巨大的反差和强烈的讽刺扑面而来,造成阅读上的冲击感,故事的张力被最大程度地显现出来。

  曹军庆将写小说当成一次次探险,语言的弹性、叙述的技巧、人性的探寻是他挑战的主题。不论是金戈铁马、动辄生死的激烈传奇,还是离奇的日常、琐碎的悲剧都有自觉的精神指向。

  作者单位:湖北省作家协会

  注释:

  [1]蔡家园:《装置恐惧以及现代性批判—略谈曹军庆的三部近作》,《长江丛刊》2017年第1期。

  [2]刘川鄂、钱刚:《故事·叙述与精神指向》,《长江文艺评论》2016年7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