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观影二题

时间:2023/11/9 作者: 吐鲁番 热度: 13905
刘荆楚
  
  尘埃落定,唯黑暗依旧
  ——观《流浪地球》
  把故事发生的地点安放在浩瀚的宇宙中,是一种冷酷却又不失温情的选择。这恰是科幻作品魅力之所在。宇宙虚无的寒冷吸引人类不懈的探索。人类间歇性的“不理智”,或许是我们得以生存的先决条件。然而,虚无背后的黑暗,才是宇宙的底色。
  比起温馨满满的电影版的《流浪地球》,我更加期待的,是刘慈欣笔下绝望到窒息的黑暗。那是一种冷静、理性到极端的存在,如同《三体》中章北海选择“前进4”一刹那,人类作为地球生物的意义就已经沉寂,太空孕育的新人类由此诞生。假如,刘培强没有选择将“领航者号”作为地球逃离木星引力束缚的牺牲品,而是像Moss所言保持了人类最后的理智,万年之后找到新家园的人类,也许会将这段沧桑难言的历史作为新纪元的起点吧。人性的光辉固然值得歌颂,但如果我们把目光由地球扩展到整个宇宙,人类会悲哀的发现,这点微不足道的光在无垠的宇宙里渺小得像尘埃。而待尘埃落定,也只是唯黑暗依旧。
  孤独是宇宙的本质。人类是孤独的,因此我们渴望与外星文明建立联系;地球是孤独的,它与它的兄弟们按照各自既定的轨道旋转各自的一生;宇宙也是孤独的,它无限扩张,可无限也同样意味着虚无。科学家们说,数十亿年后,太阳才会进入红巨星状态。那时,人类有相当大的可能已经具备了逃离太阳系的技术条件,也可能会像小说里这样带着地球流浪远方。
  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一种古希腊式的朴素的浪漫。
  人类诞生源于恰当的地日距离,我自私地认为,沐浴在阳光下,踏在坚实地面上生存着的,才算是自然的人。踏着十几亿没有生存资格的人类的尸体走来,那些进入暗无天日的地下城的,用沉默的鲜血完成了进化的洗礼。地球自转停止,海水淹没大地,半数人口溺水而亡,至此,人类在黑暗丛林中完成了进一步的蜕变。影片中把一次又一次挣扎定义为希望。与其如此,不如称之为悟透“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平静。百年之后,我会消亡,被氧化成风,被分解为原子。当下,我在意的,皆为虚幻。看似无所不有,实则一无所有。活着,是对岁月的借用。
  对末世话题的不再陌生,思考存在、更迭的意义便成为了一项乐事。我能够找到很多矛盾推翻以往的结论,这项行为本身也成为了这个命题的证明。万事万物终要消亡,那些我们见到的痕迹,归功于时间的包容。人类生命旅途的尽头是一处断崖,自此进入沉寂的不朽。借用宇宙的一段岁月,用永久的长眠来偿还。活着,是那个温热的跳动,更是每一天呼吸空气的真切。
  诞生,然后灭亡。周而复始,轮回更替。
  宇宙亦然。
  “黑,真黑。”
  “轰——”
  此后一片沉寂。
  最后的人声消失,最后的星辰毁灭,无法逃离的死亡尽头,是永夜在召唤。
  “要么忙着生,要么忙着死”
  ——观《肖申克的救赎》
  如果说你在某时某刻被绝望攫住,不妨借用《肖申克的救赎》所描绘的希望来拯救自我吧。
  作为1994年的老电影,时间的流逝没有损耗它一丝半缕的经典光辉,反而让它更加值得回味。影片长达两个多小时,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以灰暗的监狱为背景,借瑞德的低沉叙述,道来了一段激奋人心的故事。主角安迪作为一位年轻有为的银行家,正当而立之年被诬陷身陷囹圄,在高墙大院内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单调的监狱生活。但在他的心中,救赎的火焰无时无刻不在熊熊燃烧着,他利用自己的聪明学识,既为自己争取机会,又为他的“coworkers”带来福祉。最终,在雷雨交加的夜晚,他在狂风暴雨中成功地逃出,释放着属于自由的嘶吼。
  监狱题材也许不是最好的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的题材,但它无疑又是合适的。在象征着体制化和强权的肖申克里,身处其中的犯人们已经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刻板规则压迫下为自己的思想围上了高墙。与体制共存了五十多年的布鲁克,心理上深深依赖于狭隘的四角天空。虽然窄小,但能给予他安全感,来源于被需要的心理满足感。诚如瑞德在得知他的死讯后做出的评价,“他在监狱里是位学识渊博的人,但在外面,什么也不是。”他垂垂老矣,只是一个过去时代的残影,等待他的是被遗忘的命运。尽管假释委员会为他提供工作和居所,但这并不是他所渴求的希望。耋耄之年熄灭了他肉体上的希望之火,被禁锢的思想直接宣判了他的死刑。他是高度体制化催生出的悲剧,昏花的双眼已经模糊,希望对他来说,不是救赎,而是负担。
  佛家讲求自渡,倘若丧失了对来日的满心期盼,生活永远只能在悲伤与厄运的泥石流里被桎梏裹挟。如果生命有朝一日面对希望产生了畏惧之感,它无异于死亡。时间向来残酷,我们起初的满腔孤勇随着它的推移消失殆尽,不经意间习惯了甘于平凡。人性里的懒惰和适于安逸被生活无限放大,我们重复着单调,直至某一天,无奈地发觉自己甚至不再具有心怀希望的资格,步老布鲁克的后尘,任历史洪流埋葬。
  作为肖申克内“唯一一个有罪之人”的瑞德,因为年轻时失手杀人,被判处终身监禁,在与压抑相伴中了却余生。几十年的牢狱生活强迫他深谙生存之道,久而久之,他也忘却了何为希望,同老布鲁克一样,成为了体制的傀儡。走出高墙的日子里,他才发现自己也被体制同化,在他将步老布鲁克的后尘之际,他想起了安迪与他的约定。一番思想斗争后,他踏上了旅程。当他读罢安迪的信,瑞德能感受到那发自彼岸老友内心的愉悦与满足。我们无从得知与考证安迪与他的妻子是否在那棵橡树下有过浪漫的故事,但有一点我们能够肯定,这是瑞德新生的起点与前行的动力。心若是牢笼,处处为牢笼,自由不在外面,而在于内心。墨西哥海滨的重逢,是希望赠予他的礼物。他从对希望畏惧,到最终的坚信,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渡?
  人性本善,他在几十年里一直忏悔着,反思着自己当年的行为。善不会因处在灰暗地带里而黯然失色,它在人类史上是亘古长存的。在痛苦中挣扎的心灵真实且鲜活。安迪播下了希望之种,而瑞德无意中的细心浇灌,终究让它破土而出。
  他曾说,有的鸟毕竟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翼太光辉了,当它们飞走,你会由衷庆贺它获得自由。也许在聆听那首意大利歌曲之时,他开始被这世间的美好吸引,想要成为逃脱的鸟儿。正是这不分界限的美,用希望荡涤了他的灵魂。让他明白,生活并不只有眼前的苟且,心之所向的远方,依旧有更多美好。日后他回想起这段日子,也定会感叹于美的力量的伟大。
  安迪作为一名成功的银行副总裁,本该在而立之年享受他应得的一切,却因为一场变故被诬陷入狱,那些浮华烟消云散,只剩他在命运之河里无助地沉浮。然而,他的博学多才与高尚情操注定了他不甘于这种一成不变的牢狱生活。骨子里流淌着的优雅,注定了他不会在这里默默无闻。他凭借着自己的特长为自己和狱友争取能够得到的权利,建立图书馆来慰藉心灵,敢于违逆典狱长的命令在这个幽暗之地播放音乐,传播美的光辉。最终,他用坚韧的意志成功地通过肮脏的下水道里,获得了重生。他是理想和希望的化身,同时也是美的追求者。是他带来了穿透高墙的希望,也正是他率先拥抱勇气,最终突破了重重桎梏。希望是好事,它能帮助人们走向忙着活那条路。懦怯囚禁内心,而它,还你自由。正所谓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生命中总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不得不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肖申克。我们不必矫情,不必到处寻求安慰,而应咬紧牙关,逼迫自己向前方出发,默默地挥洒,但凡挺过了这段艰难的“下水道”的人,会于终点处欣喜地发现,希望原来在平凡的日子照样那么晶莹,那晶莹是苦涩困顿赢得的报偿,过尽千帆,重获新生。
  未来会有很多不可预测的肖申克的出现,我们无从躲避,也无人知晓前路如何。但我仍要感谢希望赐予人的无限潜力,既有野心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也有安于柴米油盐的平静。人生存的意义即在于完成自我救赎,正所谓强者自救,圣者渡人。从过分的喧嚣中得到的刻入骨髓的洒脱,或可称作真正的成熟。愿每一个人都能踏过所有的劫难,仍不失希望,在生命的舞台上,成为自己的王。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