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村二三事
石慧贤
劳动
能劳动是一种能力,一种幸福,一种情怀,一种境界。——题记
这周轮到我和小刘值班。昨天他和沙迪克去乡里开会,我在村里值班,沙迪克开完会轮休了。昨天说好,今天小刘值班,我去帮助吐尔逊古丽家劳动。
早上,吐尔逊古丽骑着电动摩托准时来村里接我,我问吐尔逊古丽;“我胖,电动车能带动我吗?”她说:“不漏都(维语意为:行)。”出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凉爽的风扑面而来,绵延的绿色尽收眼底,看看前面的火焰山在绿色的映衬下分外鲜红、热烈。葡萄架下,串串葡萄颗粒饱满,抚慰着阿帕(维语意为:妈妈)的辛劳。好喜欢乡村的味道,阿帕的味道。
到了地头,古丽的妈妈哈斯叶提和既是邻居又是雇工的三姐妹4人分2组已经开始葡萄剪枝了,那我要干的活就是将剪下的葡萄枝从架下成捆抱到路边。
古丽赶回去上班。在村里卫生室上班的她,今天没休息,到了每月按时为婴幼儿打预防针的时间。她是家里的独生女,今年26岁,她父亲五十多岁,可能还没我大,在我们住村前一个月因病去世的,古丽为了兼顾娘家婆家,来回跑,怕母亲孤单,还把5岁儿子留在母亲身边当“弟弟”看待,没有“五金”,只有月工资1000元的工作对她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古丽工作认真,家庭和睦,积极乐观,她不愧是新农村崇尚文明生活、世俗化生活的好儿媳、好女儿。
干着聊着,说一些家长里短的话,说一些生活中的一点感悟。而农活也在不知不觉的时候开始逐渐减少。
休息时古丽的妈妈高兴地合不拢嘴,说是“胡大”派来帮她家干活的女干部好,我笑着说:“不应该这样说,应该这样说,是共产党派来的女干部在帮她家干活。”古丽妈妈即刻改口:“对!对!是共产党派来的,感谢党!感谢工作组!”还一个劲地说:“亚克西!亚克西……”见她开心的样子,自己也跟着会心的笑了。
泽日普郊游
七月的吐鲁番,到处被炎热填满,但这周六不同,阴天,是难得凉快的一天。我的住村同事阿里木尼亚孜去年住村一年,今年主动要求又住村一年。他对火焰山下三堡乡周围的地方知道得比较多,于是跟他商量说:“今天凉快,我们出去转转,放松放松。”他满口答应问我:“去哪儿?”我说:“你说去哪儿就去哪儿。”“那就去泽日普。”听到“泽日普”三个字,我一下子来劲了。三年前,老师曾在导游讲解员培训班上讲过,吐鲁番最早的一条坎儿井是1575年明朝万历年间的泽日普坎儿井;一条是吐于胡坎儿井。今日能去一探究竟,高兴!赶紧跑去跟组长说一声,他愉快答应:“别跑远,快去快回。”阿里木骑上摩托带我出村,沿着乡村土路,向泽日普方向行驶。走走,停停,看看,茫茫盐碱滩上,一丛两丛的骆驼刺在极其干旱缺水的环境中顽强地生长着,一阵风过,沙沙作响,绝境中凸出绝景,把绿色的影子深深地扎根在大地上,在我看来,这是一出最美的风景。远处有树的地方就是泽日普,干涸的坎儿井讲述着沧海桑田,渐行渐远的历史岁月……泽日普是个地名,与高昌区三堡乡交界。属鄯善县吐峪沟乡管辖的一个行政村,泽日普坎儿井就在近邻三堡乡靠最北边的一个自然村境内,泽日普坎儿井和泽日普村谁因谁得名,不得而知。
走进村庄,路遇老乡问路,我们说,我们是工作组的。他说:“他们村也有工作组,这就是泽日普村的一个小队,150多户人家,3000多人口,村里人都图着天气凉快去地里干活了。我们村严重缺水,坎儿井也没水了,葡萄只浇过2次大水,你们看看,干枯的树木,树叶都蔫的无精打采,有多多的水那该多好啊!”看看天,临近中午,单纯、热情、好客的老乡请我们去他家吃午饭,感动得我俩连说:“谢谢!”我们互不认识他都这样热情,要是熟悉的朋友就更不用说了。我记住了他的名字叫艾合买提·吐尔逊。大多数维吾尔族老乡都跟他一样,都是好样的!
手机响了,冰陆来电催了,得赶紧回村。
遇见斯迪克·托乎提老人
鄯善“山”乡掠影返回住村点的路上,在达浪坎。邂逅错过的风景,遇见有缘的人:斯迪克·托乎提正开着三轮摩托车往葡萄地里运羊粪。老人今年74岁,家住阿扎提(解放)村,生养6男4女10个儿女,全都成家立业,他和老伴跟着最小的儿子儿媳两个孙子一起生活,有10亩葡萄地,日子过得不错。老人讲,自己年轻时干过27年的地质工作,当过大队干部。直到现在每天都在地里干活,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他还乐呵呵地说:“如今日子好,全靠党的政策好,这要感谢共产党,你看公路都修到家门口啦!日子过得能不好吗?”说着聊着,又说起路边坛罐古桑风俗,起初我们以为古桑树干自然长成,听了老人的讲述,才知道不是自然长成的。原来当地居民有一个风俗习惯,就是人的手指、面部等部位长了索尕力(瘊子),请阿訇到古桑前先念经后,再在桑树干上糊上泥巴,返回时不要回头,就能使瘊子脱落。天长日久,人来人往,形成这坛罐似的古桑,敲上去,泥巴硬邦邦的,据说此法很灵验,且不说灵不灵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力量是伟大的!这棵古桑的树龄至少有80年了,因为在斯迪克·托乎提老人小的时候,就有这棵古桑了,讲述着历史岁月,见证着岁月过往和维吾尔人对美的向往及追求。大家一起多快乐
到后来,因为工作需要,我从工作组调整到三堡乡中心双语幼儿园工作。到孩子放寒假,工作组工作也近尾声,和巴郎们在一起呆了整整三个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就要离开了,还真有点恋恋不舍。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热闹、开心和快乐的。巴郎们好动、好奇的天性,午睡不睡,睁眼闭眼,跟你斗“心眼”,一个干啥都干啥,举手争劳动、学习读儿歌,打闹告状此起彼伏,吃饭喝水也静不下来,天真可爱的小脸蛋一会儿晴一会儿阴,打完闹完还是好朋友.排队放学回家,不忘跟老师拍手说“再见”……这所有的一切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为巴郎拍照纪念这份美好,相约成长少年时,到那时孩子可能记不得了,但还要回来看望我的大(三)班的小朋友。一份牵挂,一个愿望。祝福克孜、巴郎们健康快乐成长!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