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行走在杏花盛开的时节

时间:2023/11/9 作者: 吐鲁番 热度: 14323
王景普
  ?
  行走在杏花盛开的时节
  王景普
  
  一提起吐鲁番让人最先想到的就是葡萄和火焰山。春分前一天,我们终于来到了火洲吐鲁番,住进了火洲酒店。当看到门前那一公里多长的葡萄长廊和两边等距攀爬在廊架上腕子粗的葡萄藤时,惊讶中大家边咽着口水边遗憾地嚷嚷:来早了,来早了!嚷嚷归嚷嚷,学习不是旅游,时间哪能由得自己决定。
  第二天,在李亚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苏公塔。这座在公元1778年建造的造型独特别致的伊斯兰教建筑,是新疆境内现存的最大的古塔。清朝时期由维吾尔族著名爱国人士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为了恭报清王朝的恩遇,表达自己对真主的虔诚,同时也想让自己一生的业绩流芳后世,自出白银7000两建造的。这座塔身高44米、塔基直径10米,整体呈圆锥形的古塔,全是用青灰色砖砌成。从外表看,塔分层砌出团花纹、四瓣花纹、水波纹、菱格纹等十几种几何图案,带有浓厚伊斯兰建筑色彩。据说塔内有螺旋形台阶72级通往顶部,以便攀登。在塔身周围依据不同方向和高度,设有14个窗口,以便通风透亮。可惜即便是作为文物工作者的我们也无缘踏进塔内,更不要说想“登高而招”了。在紧靠塔下的北面是一个仍在使用的大型清真寺,宽敞宏大,可容千人。礼拜大厅是穹形的拱顶,有众多的壁龛。大厅两边很有规律的排置着形制大小相同的幽暗的布道小室,它那与大厅不同的马蹄形券顶,造型也显得美观。整座建筑全都用生土坯砌成,内外处处彰显伊斯兰建筑风格和浓烈的宗教生活气息。在干燥少雨的吐鲁番,土坯这种在建筑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建筑材料,用途自然是十分普遍的。抬眼望去,这成片的民居和随处可见的葡萄凉房,都是采用土坯修砌而成的。
  挺拔在路两旁的盎然绿意的柳树、榆树丛中,镶嵌着零零星星粉白交融的花朵,那是偶在其中的杏树。走到这里,杏花和馕饼的香味裹着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沁人心脾之余不由得感叹,这就是吐鲁番的春天。
  闻着馕饼与羊膻这种新疆特有的味,看着路两边独特的民居,我们又来到了吐鲁番地区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是新疆第二大博物馆,据讲解员介绍,这里收藏着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的5000多件在吐鲁番地区出土、征集的文物精品,这数千件文物精品成为一部了解吐鲁番历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博物馆整体设计风格独特,厚朴凝重,带有典型的西域地方民族特色和历史沧桑感。整个展厅由通史、干尸、巨犀化石、钱币、申遗五个专题展厅组成。我们仿佛看到上古时期到现在的吐鲁番画面一一向我们走来。古尸专题展厅里的每一具古尸,极具神秘性和吸引力,仿佛在各自讲述着他们曾经凄美唯一的故事。让我们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申遗展厅,同是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项目的交河故城、高昌故城与锁阳城遗址,在布展的形式和内容上,采取的方式和方法上却有天壤之别,投入更是天上地下。虽然遗址最终都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们还是无不喟叹申遗的差距。我们现在每年连一万游客都不到,可吐鲁番却十万游客都不止,一万和十万,差在投入和真正敢为之间。眼前面对他们的成果,只能为我们自己作为文物工作者的见短识浅和无能为力叹息了……
  不负春光不负景。在两条河流相夹冲刷出的被高崖断壁裹成四周悬立陡峭的岛型台地上,矗立着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的交河故城遗址。这座伤痕累累而又措置有序的建筑群,远眺酷似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舰被搁在一片柳叶上。官署、寺院、佛塔、坊曲街道、宅院、地下通道等早已成为断壁残垣,但曾经的印迹现在依然能分辨清楚。谁又能想到这竟是在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建造的车师国都城。车师国,在南北朝和唐朝时达到鼎盛,在9世纪至14世纪的连年战争中逐渐走向了衰败,这里也曾为安西都护府的驻所。这里也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好的生土建筑城市。1961年就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座“丝绸之路”上的名城,在历史的舞台上至少活跃了1500年之久,是古代西域政治、军事的中心之一,每一处建筑遗迹都能体现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交融。
  第三天,我们来到了地处火焰山南麓木头沟河三角洲。高昌故城,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汉代古城址,是世界宗教文化荟萃的宝地之一。听讲解人员说,周长5.4公里的浩大故城由外城、内城、宫城三部分构成,外墙墙基宽12米,墙高11.5米。这样的规模不仅在西部就是在全国也是罕见的。全城有好几个城门,西面北边的城门保存最好。高昌城在13世纪末的战乱中废弃,大部分建筑物消失无存,在保留较好的外城西南和东南角有两处寺院遗址。内城北部正中有一座不规则的方形小城堡,当地人称“可汗堡”。高昌故城墙体悬空的部位,用土坯抢修加固过。很显然,这里的本体保护是走在前面的。能够由国宝单位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最起码在方方面面都是被认同的。虽然我不敢私语工程的做工,但不由得叫我想起,我们在本体的抢险加固中个别人的态度和做法,宁可看着让本体倒塌,也要死搬那些所谓的条条框框。我不禁要问:如果本体都消失了,那本体的可观性、可保护性还如何延续?难道像约旦古城佩特拉、阿房宫那样给人类以憾恨吗?!记得黄印武教授说过:“文物的保护是为了延续和体现本体的价值而采取的措施,并不违背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准则,所以,修旧未必如旧,关键是对保护原则的理解和把握,而不在乎‘新’与‘旧’之间的文字游戏。”吐鲁番人做到了。
  著名的柏孜克里克石窟,位于吐鲁番城东北约35公里处的木头沟西岸断崖上。我被石窟开凿所采取的建筑形式多样化和石窟地处所惊叹。以横顶直洞为主,也有中柱式洞、方形双套洞和圆顶方形洞的石窟寺群是高昌石窟寺中保存最好内容最丰富的。壁画题材是以立佛为中心的供养图、横幅连环画式传经故事画和经变图等为主。壁画的绘制以线描为主,轮廓线用墨线勾出,人物面部和肢体被加以渲染。色调以红为主,画面鲜艳。洞窟幽暗,但那些远古的心灵却依然一片光明祥和,不难想象曾经大殿穹顶如盖、佛龛香烟缭绕、幡旗飘动、梵歌不绝的场景是何等的虔诚。那些描绘在佛窟内布尼墙上的彩绘,如一朵朵隐秘盛开的花朵,在暗中绽放光芒。柏孜克里克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被装饰的家”。家,一定是精美的,但没有想到这座始凿于“麴氏高昌”、主要开凿于高昌回鹘时期的代表回鹘佛教艺术的洞窟,每一个窟内,塑像被盗被毁,壁画金箔被剥,佛眼被残,壁画被窃割,却是如此伤痕累累。“被装饰的家”的凄惨,叫人有一种心肺绞痛的感觉,像是刚刚布置的焕然一新的新房转即就被撕被毁,漂亮的新娘脸上被刀子划得面目全非。那原本五彩缤纷的色泽,都诉说着同一个梦,都描绘着同一种理想,都践行着同一番修行。一幅幅精美的壁画,是心灵的祈愿,是智慧的铰接。本留在这里让后人参悟,没想到却变成了永远的遗憾和刺疼。
  曾经磐志留下这些夙愿的人们,永远也不会想到,我们今天离这些壁画是如此之近,却又无法全息他们表述的曾经。那些千百年来的痕迹,承载了多少穿越时空的信息,上演了多少兴衰故事、权利征伐?它所经历的一切,就是一部西域征战的历史,文化变迁的历史。时光无情,而此刻,我们站在这些痕迹的面前,只有唏嘘,只有惊叹,只有憾恨。一位参观的大嫂指着壁画说,国人们的素质需要提高。我想,何止是需要,应该是亟需。
  高昌国佛教的盛行,与唐玄奘西行取经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玄奘怀着到西方佛教的发源地去求取佛经、弘扬佛法的心愿,长途跋涉,来到高昌国境内。当时正是高昌国十分强盛、佛教流行时期,国王麴文泰和他的臣民们研习佛法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文字和不懂的经文。从唐朝不远万里来了一个精于佛法的高僧,麴文泰很是高兴,为风尘仆仆的玄奘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在交谈中,麴文泰被玄奘的学识所折服,拜他为国师,并沐浴更衣,亲自为玄奘执香炉,率领王妃、文武大臣听他讲经说法。在听了玄奘的讲解后,麴文泰马上弄懂了许多以前苦思冥想也没有结果的问题,对玄奘更加佩服了。麴文泰就想请玄奘长期住在高昌国,协助他管理国家。但是唐玄奘决意西行,无论高昌王怎么劝说他也要走。麴文泰没有想到玄奘是一个有坚毅信念的高僧,誓死也不会改变去西天取经的志向。麴文泰见玄奘执意不从,不愿意破坏他们之间的感情,无奈之下只得放他西去。但是提出了两个条件,一个是要与玄奘结拜为兄弟;另外就是请玄奘留下来讲一个月的佛法。玄奘见国王松了口,况且他提出的条件也不过分,而且还可以宣扬佛法,也算是好事,便答应了下来。就这样,玄奘与麴文泰举行了隆重的结拜典礼并认真的将自己的佛法知识全部倾囊相授。之后,麴文泰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把玄奘亲自送到了百里之外,才恋恋不舍地回去……
  回味着这个故事,来到了火焰山。火焰山在古丝绸之路北道,“火辣”是名副其实。因红色的花岗岩,在阳光下反射出红色的光芒而闻名遐迩,又被称为“红山”。吴承恩把玄奘取经途径高昌的故事超时空联想,写得极为神奇:唐玄奘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什么铁扇公主、牛魔王、燃烧着熊熊大火的火焰山,“红山”更富神奇色彩,不愧为天下奇山。看着取经图的浮雕,欣赏着奇景,聊着孙猴子借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此行变得兴趣盎然。
  不知不觉间行程结束了。来到吐鲁番北站,正是杏花盛开的季节,熙熙攘攘的人在这里观赏万亩杏花争芳斗艳之景。我们却接受安检乘车返回,与“满园春色关不住”的盛景失之交臂,要带着遗憾东行。“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别了,吐鲁番,在杏花满园的季节。
  插图:杨鸣山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