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师标准三六九

时间:2023/11/9 作者: 吐鲁番 热度: 13307
杨建葆
  关于“大师”的话题很纠结。
  几位公认的大师仙逝之后,还有没有大师?我们的社会还需不需要大师?是大师与否谁说了算?大师的标准何时出台?如此话题虽然纠结,但社会公众兴趣不减。
  大师是知识英雄,是文化楷模。一个尊崇大师并大师辈出的文化大国是我们有别于蛮荒之邦的标志之一。俺说大师不是职称,凡业内庸常之辈熬到退休前,拿个正高职称是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大师的名誉高于院士,从以前爆出的雇凶报复方舟子的人竟是院士候选人的事例来看,想搞个院士还是大有操作空间的;能与大师相比的只有“圣贤”,但中国几千年来只有孔、孟二老够格,当世者看来谁也没有指望!再者,此大师非彼“工艺美术大师”,那是手艺人的“大师”。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这里说的大师更不是被商业界、娱乐圈疯炒与热捧的“操盘大师”、“搞笑大师”、“整容大师”、“气功大师”和“肚皮舞大师”等,万勿卷入他们的纷争与撕扯,到时被打得鼻青眼肿或头破血流还莫名其妙——这样的劝告你们不信,反正我信。
  俺老杨就此发声事出有因,缘于1998年,俺与程维老弟合写过名为《与大师相遇》的小书,按杨氏与程氏标准对百年来中外文化名人逐一过筛,有50名大师幸运入围。十余年来,每逢酒肆茶楼文人雅聚,必有大师标准质疑,老杨则首当其冲,虽自揣浅陋,无奈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乃急就三条抛砖引玉:
  “杨三条”其一为行业层面的标准。堪称大师者,无论学术也好,艺术也罢,诸如基础知识,专业素养,乃至专业所涉及的方法与技艺和外国语种必须出类拔萃,炉火纯青,样样精到直至无可挑剔——很多人以为做到这里便名至实归,其实这只是技术层面的最低要求,离大师标准还远着呢!
  第二条讲究的则是文化底蕴。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的历史渊源及与此学科相关的文化,还有它的流派与未来的走向。同时,还别忘了它的东、西方比较和总体评价——这些东西看起来似乎也不难,业内有几把“刷子”能在某些大场合制造一时精彩和轰动的人确实大有人在,而著作等身并获奖频繁者更不计其数,而他们输就输在缺乏扎实而全面的修养和真知灼见上,不能承担历史和文化追问的责任。
  第三条嘛,当然是在具备前两条的前提下,对自身学科有独创的思维与观点,有自成体系的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遍承认的超常建树并有划时代的影响与贡献。故作高深的危言耸听,固然也可以哗众取宠一时,但要取得公众的一致认可很难,要经得起历史的长期检验就更难。这一条是要让人们相信,真大师永远是空谷幽兰清馨弥久,伪大师只能是昙花一现终成幻影。
  三条既出,和者纷然。程维老弟才思远胜老哥,提出大师标准还得深化提升,乃在前三条的基础上新增“程三条”以锦上添花:
  其一,大师既为“师”,则不可无徒。大师往往桃李满天下,学术上薪火相传,有许多追随者和继承者,虽不能堪比孔老夫子贤人七十、弟子三千,但才学再高,也绝对不能是门可罗雀的孤家寡人。有传承才有学派,且大师必须是这门派或学派的师祖。同时,大师的传人和弟子也不能是徒有虚名的泛泛之辈,否则,大师的名号也将失去支撑。
  其二,比起大师的成就,品德往往更重要,因为品德是蕴涵于人一生当中的东西,大师有苏世独立的人格、悲天悯人的胸襟和执着的理想信念。虽然个人的品德为后天修养使然,但大师的智慧和人格禀赋却有先天眷顾。因此,大师不会太贫穷,即使不能像张大千那样养得起众多的门人与食客,但绝不会依附权贵与豪门而生存。还有,大师从来就不敢承认自己是大师,只有伪大师才假称盛情难却,然后半推半就,欣然笑纳。
  程氏第三条特别提到的是,与大师相关的一切都是非功利性的。大师的称号不能与工资待遇挂钩;大师的研究成果一般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大师的著作一般不会成为畅销书;大师的思想不一定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甚至在业内得不到支持。因为大师关心的是人类社会进程中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的重大命题以及现实社会人的价值与尊严。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大师毫无疑问是孤独和寂寞的,但大师研究的核心问题始终都是人的问题,贯穿着对人类社会与人性的关怀,最终都将得到人们的承认。
  三加三等于六,大师标准有了六条本来可以完美杀青。始料未及的是,消息一出,各种修改与增补意见纷然而至。我们把各种意见快速梳理,继前六条之后,只新增第七、第八和第九条,玉成大师标准“黄金九条”,现公之于众:
  第七条,卫生和仪表。大师是明星级的知识分子,也是公众的文化偶像,仪容还得干净整洁,不能蓬头垢面,牙黄口臭,令人生厌;同时,形体上不能有比较大的残疾和明显的缺陷。这一条虽然近乎残酷苛刻,有悖常情,但充分考虑到国家的文化形象和大众理想化的崇敬心理,必须成立。
  第八条,健康与寿命。大师的健康理应得全社会的关注,正因为大师生年的长度与知识积累的厚度成正比,健康与长寿就应该成为大师的条件与保证。历史证明,大师的人生之路不是进入天堂的阶梯,而是身怀致命的绝学艰难地进入地狱之门。因为大师操持的每一门学问都足以形成致命的透支。所以,大师生命也是一个奇迹,他们不能少年早夭,也不能英年早逝,最低限度也要活过七十岁。
  第九条,命运与传奇。命运与历史机遇的错失,使无数有志英才仰天悲叹生不逢时。在晚清至民国初这个时期,国体鼎革,社会动荡,志士仁人们在痛苦中思考国家与民族的复兴和出路,于是高人林立,英才辈出,大师亦应运而生,当时的章太炎、王国维和严复、康有为、梁启超、林纾等人亦如是。人生之途曲折漫长,有人家庭变故,有人蒙冤入狱,有人亡命海外,有人隐逸山林,大师的传奇故事让后人传为掌故和经典。相比之下,有人即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经历平凡,人生毫无色彩与传奇,充其量只能成为一部活着的辞典或百科全书,失缺经典人生的人文教化意义和传播人气。这一条虽然是个软标准,但非常重要!
  打住,打住吧。还有不少关于大师标准的金玉良言只能在这里忍痛割爱了,因为就此九条标准已经足够把“准大师”们赶尽杀绝。不过也好,大师寥若晨星,以绝对少的数量来保证质量。在当今的社会,我们可以暂时空缺大师,但永远不能空缺大师的标准。此举也算是我们对历史和文化负责任的一种态度吧。
  已经有人严正指出,大师标准是再严肃不过的国家大事,得由国务院或国家人事部、民政部、文化部、中科院、中国社科院和中国文联来制定、颁布才对,怎么落在了这个山寨班子的酒桌上来定夺呢?老杨答曰:兄弟有所不知,关于大师标准,官方早有动议,只是看到“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就让主管部委被踏断了门槛,挤破了大门,“大师”们争得脸红脖子粗,几乎动了拳脚,不但影响了安定团结,还滋生官方腐败,增加干部湿身。当今领导英明果断,深谋远虑,当即叫停官方标准,不耻下问,倾听民间声音,俺老人家受宠若惊,立誓为国分忧,于是搜罗渔猎,皓首穷经,不惜被人嘲笑“咸吃萝卜淡操心”,还自设酒宴,邀来四方贤达,是所望于诸博朋网友,敢竭鄙怀,共商国是。标准既出,九条俱成,请洒江河,各倾陆海云尔。
  嘿嘿,就说到这里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