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评《艾丁湖畔》

时间:2023/11/9 作者: 吐鲁番 热度: 12978
高昌
  一
  接过诗人荆林一叠厚厚的诗笺,一种沉重感油然而生。我与诗人相识,纯属偶然。2012 年11 月中旬,鲁院的同窗学友武媚凌(现就职于《今日中国》)受行署领导的邀请,来吐鲁番采访。我近些年来,因忙于写作,便与外界隔断了联系。在前往吐鲁番的路途中,她向行署领导提起我,于是领导便向文联打了电话,说北京来的同学想见我,让我务必在酒店等她。荆林作为地区旅游局的局长,负责接待工作。我们也因此相识。
  初识荆林,给人的印象是热情、大方、健谈。经朋友介绍,他原是湖南援疆干部,曾任地区教育局副局长。在教育局工作两年中,成效不俗,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2012 年五月,地区旅游局面向全国公开招考局长,他以优秀成绩当选。听完朋友的介绍,我对荆林肃然起敬,真是后生可畏,我心里暗暗在想。
  经过接触,荆林在我心目中的份量越来越大。他思路敏捷、开阔。作为旅游局负责人,他对做好吐鲁番旅游这篇大文章胸有成竹。他对我谈了他的设想。我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对工作的无限热忱,对吐鲁番的未来充满憧憬。他要用吐鲁番这张名片,把吐鲁番旅游文化做大做强,使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我是过来人,过去也听说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之类,不过这都是领导们的口头禅,谁也没把这当回事。具体操作起来,早把文化忘到九霄云外。没想到现在真的有人开始重视文化工作,并且付诸实施了,真是时代之幸,文化人之幸。
  看完荆林的诗稿,便对他的设想不足为奇了。原来他自己就是一位文化人,文化人来传播文化顺理成章。
  二
  我四十年前就开始写诗。在报刊上发表了数百首。但始终不敢把自己列为诗人之列。因为我对诗人怀有一种敬畏之情。古有李(白)杜(甫),今有毛(泽东)贺(敬之),我算老几。尽管如此,我特别敬重写诗之人,历史总是有人不断在改写,不然,历史就不会发展,不会进步。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十年前,谁也想不到莫言今天会是中国文坛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说不定,不远的将来,还有第二位、第三位。这中间很有可能是现在的写诗之人。
  读荆林的诗,有一种亲切感。
  这是一篇散文
  写到一半时搁笔
  临街的铺面不再出租
  一九三六年的上海
  买来几台老式织布机
  棚上是苏联来的木板
  西式的壁炉开始烧
  一家人就在大坑上
  度过吐鲁番的冬
  远远的天空
  白鸽如白杨叶子飞扬
  虚掩的土院小门
  里面一个红衣的古丽
  棉桃的壳
  可以喂两只羊
  相依的爷爷奶奶
  已经八十八岁了
  立式的木柱
  还在倾听着吆喝
  扎棉机,榨油机
  忙碌的中心市场
  连同一坑没有黄透的馕
  可以将鹰画上天穹
  长长的甬道
  走到庭院
  家门前都是一棵两棵
  美好的桑树
  ——《回民老街》
  诗人是有心之人,据他讲,他多次去吐鲁番老街观察走访,了解回民的民族风情。通过细心的观察,才写出这首《回民老街》。
  那虚掩的小门,那长长的甬道,里面的红衣古丽,相依的爷爷奶奶……如油画般地展示在面前。
  我们来到了沙山
  太阳光辉隐没
  共顶半个月亮
  映在沙泉
  我们来到了沙山
  星星开始点灯
  听一串驼铃
  响过鄯善
  沙漠如梦想一样的起伏
  左公柳故乡一样地弯
  我们随着骆驼刺
  踏上来
  ——《上沙山》
  我读过许多关于沙山的诗,总觉得意犹未尽。荆林这首《上沙山》的诗,就没有这种遗憾。月光映在沙泉,听一串驼铃,响彻鄯善。左公柳象故乡一样的弯,这些形象的比喻,为诗增添想象的空间。
  祖先
  遗下的一把银锄
  在月光下闪亮
  天山曾拥有一个怎样的梦
  迷宫里冰块堆积
  青春与热情
  可以溶化
  炙热的泪滴
  火焰山下的绿洲
  潜伏着葡萄
  甜了哈密
  坎儿井吟唱古老的歌谣
  祖先啊
  你还在凝视
  冰原正在崩析
  雄鹰在天上展翅
  ——《坎儿井》
  诗人通过这首《坎儿井》告诉人们,是祖先用银锄挖掘出坎儿井,滋润着吐鲁番这片绿洲。当我们品尝甜蜜的葡萄、哈密瓜时,是否想到祖先的恩赐呢?
  闭上眼睛
  活跃了全部的精魂
  姑娘面纱背后
  美神平静地眷顾
  洛阳铲向下挖掘
  不会遇到葡萄的脚丫
  三尺土层下
  一把石刀豁然
  酿房在葡萄架三米开外
  白杨已可合抱
  土垒成的房子上
  可以看见高举的铁臂
  兔起狐落
  草长莺飞
  城市的伸展是有骨头的
  一个八十公分的盗洞
  偷走了几千年
  原生葡萄的土地
  ——《种葡萄》
  诗歌不光是用来粉饰太平的,诗人应该是有个性、有责任感,唯有如此,才能造就出好的诗人。我们这个社会,总体上是好的,是追求上进。但也有少数人,他们不劳而获,专门干些鸡鸣狗盗之事,诗中的盗墓贼就是这类人。
  引身跳入
  一汪葡萄泉
  还原江南的温润
  痴痴望穿
  深蓝的无垠
  满天星的梦幻或现实
  左公柳的云袖
  笼住断桥遗下的相思
  捧着馈赠?眼神老去
  今夜
  潮水漫过礁石
  沙子一点点将我淹埋
  ——《葡萄泉》
  对于吐鲁番的今天,诗人没有用更多的说词来宣示。一句“还原了江南的春天”,就足以说明吐鲁番今天的状况,让人浮想联翩,言犹未尽。这就是此诗成功的关键所在。
  三
  诗人荆林的诗集《艾丁湖畔》,辑入的诗共九十多首,不少以组诗出现。如《吐鲁番行吟》、《葡萄组诗》、《艾丁湖组诗》、《诗意课堂》、《援友之歌》,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层面向读者展开心扉,娓娓述说着他对吐鲁番第二故乡的眷恋之情,述说着他对援友、同事、乡亲的无限感恩之情。诗人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他将经历的人和事,都用诗把它们记录不来,这很不容易。
  诗人支禄这样评价他:他写诗,也许不是为了当诗人!写诗是他的业余爱好,是他灵魂栖息的一种方式。对此,我有同感。
  我同意湖南文理学院副教授、青年诗评家程一身的观点,没有对边疆的热爱,没有对生活的热爱,荆林写不出这么多的好诗。
  他的湖南省教育厅的同事、诗友章仙踪说道:教育的、异域的,外形的与内心的,组装成了这样一个奇异的诗域王国。诗人必然是这个王国的国王或必然继承主位的王子,他会葆有一颗不变的童贞心。荆林同志的诗集《艾丁湖畔》,就是诗人带着这样的童心,对于新生活的描摹与感受表达。
  诗歌是语言的最高聚合。没有较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不敢涉足诗歌这种载体的。荆林诗人深知这一点,在诗歌王国里,他把玩文字的技巧称不上炉火纯青,但也能够顺手拈来,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
  楚云诗人看了他的诗,称赞道:我常常惊叹于他天马行空的诗思,惊叹于他诗歌的空灵、情感的激越。常常让我想起橘子洲头的那位青年,想起“恰同学少年”,想起“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句子。自然,荆林已非少年,他已是孩子的慈父,是娇妻的爱人。但你读他的诗歌,你会感觉到,荆林永远有着一颗年轻的心,一颗充满激情、充满想象和创造的心。
  评论他的人,有的是曾经的同事,有的是援疆的战友,也有的是网络上读诗的诗友。大家有一个共同点:荆林是用行动写诗的人,有太多梦想的人,所以才能有所收获。
  诗人年龄不到四十,可谓事业有成,但他并不甘于现状。熟悉他的人,都被他那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所感染。相信在他的努力之下,一定会获得事业创作双丰收。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