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绿色大地上的红色基因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海湖 热度: 13560
面对祁连山,我们时常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困惑,当我们用不同的维度去解析祁连山的时候,发现祁连山可以用地理的、历史的、文化的、生态的各个维度去解析。尤其是我发现,用颜色的去解析,会有更精彩的发现。

  组成祁连山的颜色是多样的、典型的,有白色的雪山冰川,有绿色的森林草原,有蓝色的河流湖泊,也有黄色的荒漠戈壁,当然,这片大地还有一抹最凝重的红色,这份凝重给本该厚重的祁连山增加不少的厚度。

  一

  因打造祁连山国家公园文化品牌的机缘,2021年的6月,我深入祁连山,探寻和拾忆祁连山那一抹红色。

  站在祁连县黄藏寺曾经发生黄番大战的土地上,我不知道1937年的那个3月该是如何的寒冷和悲情。我只知道3月份的祁连山里是毫无春意的,依旧是冰雪封存、风雪交加的世界。我也知道,这样的时候是会冻死人的。

  但是就在那年的3月,我红西路军左支队一千多人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翻越雪山、穿过黑河大峡谷从河西走廊进入了祁连山。这是西路军经历了整整4个多月的浴血奋战之后,仅剩的一千多名指战员,他们一路走来,蹒跚前行,沿路留下了悲壮的脚印和惨烈的故事。那些行走在雪地里的战士们竟然很多都是单衣单鞋,有的还穿着露着趾头的草鞋,更有的連鞋子都没有,只是在脚上绑些破布或者羊皮勉强御寒。

  他们为什么最终毅然选择进入会冻死、饿死人的祁连山呢?这之前,西路军指战员2万余人,在马匪的围追堵截下,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在没有弹药、没有援兵的情况下浴血奋战5个多月,牺牲了7000多人,被俘了12000多人。面对这样的形势,经过红军高层会议讨论决定兵分三路,其中一路左支队进入祁连山打游击。因为只有西面的祁连山冰雪覆盖,崇山峻岭间条件极其恶劣,这里是敌人兵力部署最薄弱的地方。所以,左支队决定部队急行军进入大山,以此来摆脱敌人的追击。

  这一刻我明白了,为了保存革命的力量,他们再一次选择了不可能中的可能。想要在没有任何物质保障的情况下,征服冰天雪地,征服常人难以翻越的祁连山,再一次上演长征路上过雪山草地的悲壮和惨烈。然而,长征路上海拔超过4000米的雪山有5座,大部分在我国以四川为主的西南地区。而西路军面对的祁连山却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海拔高度、缺氧程度、低温寒冷均超过了这5座雪山!

  二

  黑河大峡谷号称世界第三大峡谷,峡谷内山势陡峭,河道狭窄,河流湍急,人烟稀少,其中有几十公里是人迹罕至的绝境,即使是当地的牧人也很少进入。当年,在敌人骑兵的追赶下,红西路军左支队进入了黑河大峡谷,饥寒交迫的红军战士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峡谷中,可还是有人坠崖身亡了。

  刚刚走出黑河大峡谷,行至今天的黄藏寺,红西路军再一次遭到敌人的拦截。然而,这里地势起伏变化较大,敌人骑兵无法展开攻势,而西路军指战员又刚好利用有利山势痛击敌人。一时间,暴露在枪口下的敌人被红军一个个击落,一时乱作一团,辨不清方向。见几次攻击均失利,敌人只好仓皇撤兵。红西路军左支队取得了胜利,这场胜利是自河西走廊惨败后的第一个胜利,意义非同凡响,这次战斗被称为“黄番大战”。

  三

  接下来,西路军又开始了一段艰苦异常的“祁连山长征路”。

  经过黄藏寺,西路军沿着黑河河谷向西挺进。这个时候的黑河谷地冰天雪地,荒无人烟。更何况马家军提前将牧人赶走,目的就是要冻死、饿死红军。红军一开始安排白天行军,晚上宿营休息。然而,夜间祁连山的温度在零下几摄氏度,白天急匆匆行军,到了晚上很多疲惫的战士睡下就再也没起来,长眠在了祁连山里。指挥员只好指挥大家夜间行军,白天休息。即便是这样,很多穿着单衣的战士的腿脚都被冻麻木了,有的则直接冻伤了。战士们脚上的单鞋完全不足以御寒,有的感觉腿脚快冻得不行的时候,就脱掉鞋,用雪在脚腿上使劲搓,这种办法避免了很多战士被冻伤。

  就这样,这支衣衫褴褛、饥肠辘辘的队伍艰难地行走在祁连山中。尽管队伍中每天都有人倒下,这支队伍的方向却依然坚定不动摇,按照党中央“去新疆”的指示,坚定不移地向前迈进。左支队沿黑河、野牛沟,越热水达坂,经托勒、疏勒河谷辗转向西一路西进,40多天后在安西东南的石包城突出了祁连山。之后,几经辗转,胜利到达了甘新交界的星星峡。中共中央派陈云、滕代远等人接应,红西路军最终胜利抵达新疆。

  然而,还是有一批受伤掉队的红军战士留在了祁连山,他们长期隐姓埋名,有的装聋作哑,有的东躲西藏,躲避着敌人的追杀,苦苦等待着党中央的营救!

  悲哉哀哉!两万多位革命战士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将鲜血抛洒在了祁连山这片大地上,苍天暗沉,大地呜咽。他们的名字被历史镌刻在了祁连山。这段惨烈的历史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段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四

  六月的黄藏寺村艳阳高照,碧空万里,麦芽初露,几个农民头戴草帽在田间忙碌。在这一片祥和中,我的身体开始慢慢变得暖和和舒展一些了,因为刚才一直沉浸在西路军的那段历史中,身体一直紧绷着,内心寒冷着,甚至颤抖着,久久不能自已。站在这片浸染了革命先烈鲜血的土地上,我有一种强烈的穿越感和沉浸感。因此,尽管山里的太阳暖洋洋的,可是我的心、我的身体却沉浸在当年那漫天风雪的苦情三月里,半天恢复不过来。

  我背靠在一棵祁连小叶杨上,抬头望着深邃的蓝天。这棵树应该有两三百年历史了,粗糙的树皮很有年代感和沧桑感。一问田里的老者,果然验证了我的猜测,这棵树少说已有三百年历史了。环视附近,发现附近的田埂上有好几个棵这样的树,它们像一个个佝偻着身躯的老者,悠悠然,似乎有很多的故事要倾诉。老者说,也就这一片地方有几百年历史的祁连小叶杨,记忆中它们一直在那里。

  哦,我突然明白,它们是那段悲情历史的见证者!如今还是唯一的见证者了,可惜它们无声。然而,它们硬是将身躯站得那么倔强和沧桑。是啊,它们是努力将自己长成了一座座雕塑或者丰碑的样子,因为它们在无言地纪念!

  看到这一幕,我顿时热泪盈眶。几天来,因为了解这段历史带来的压抑、愤懑、悲痛的心情得到了释放。

  五

  不远处是祁连山国家公园黄藏寺管护站,管护区域内就是当年红军穿越的黑河大峡谷和黄番大战的战场。在这片鲜血浸染过的土地上,绿色正在肆意蔓延,中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机制正在这里试点。很欣慰,决策者意识到,这片土地上的红色基因,是促进绿色发展的根本和内动力。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以及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祁连山国家公园难得的精神财富和独特的文化品质,必将激励新时代的祁连山守望者们,砥砺奋进,不负使命!

  作者简介:葛文荣,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擅长散文、小说和纪实文学的创作,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集《点亮雪域的光明》《守望三江源》、纪实文学《湟鱼》。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