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青山不寂寞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海湖 热度: 13684
玛可河林区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境内,距省会西宁800余公里,平均海拔3600米。东南与四川省阿坝、壤塘二县交界,东北部与本省久治县接壤,西南与本县多可河林场相邻,位于E100.40-101.15,N32.36-32.58,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25公里,辖区面积101781公顷。林区处于青藏高原的高山峡谷向高原的过渡地带,山脉走向西北—东南,玛可河贯穿林区,地表切割剧烈,形成无数锥体尊礼的典型高山山地,北部和西部最高海拔达5300米,东南部最低海拔3147米,相对高差1800米,一般山脊与谷底的相对高差200米。林区属高原温带气候,多年来气温2.4℃,极端最高气温28.1℃,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9.7℃,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638.4毫米,年均降雨天数142天。林区土壤属于高山山地淋溶性质土壤,土壤分布与典型植被分布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林区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青海西南部重要的高原生物基因库,区内植物种类67科297属888种,以川西云杉和紫果云杉为优势树种组成寒温性针叶林,分布在森林生长极限地带。

  这次采访并不顺利。

  不顺利的原因是林场领导和大部分职工不是去山里巡护了,就是去几十甚至上百公里的藏寨村落宣讲党的政策或走访慰问了。他们去的地方都处于手机信号盲区,也无法联系,我去了林场办公地几次,都没见几个人,只能被动地等待他们完成工作任务回来。

  这使我有些沮丧和焦躁。

  时令尽管进入小满,应该是炎夏登场、麦类等农作物籽粒饱满之时,但此时在玛可河林场,雨雪霏霏、寒风凛冽是惯常天气,一点也感受不到春暖夏热的气象。信步在玛可河林业局略显空旷而冷寂的院区,听见隐匿在花园一角的石头形状的音响里,滚动播放着安全生产、注意防火的知识,一两名女保洁员正在清扫刚刚被风雨打落下来的枯枝败叶,几株丁香和不知名的花树安静吐露出鹅黄的嫩芽……又一阵风刮来,我裹紧衣服,想回到车里。就在这时,突然一波浩大而沉闷的声响自头顶袭来,仿佛来自天宇,瞬间又向狭长的山谷远方飘去。

  我一怔,但很快反应过来——没错,是松涛。这是何等气势非凡的自然乐章!又是何等动人心魄的天籁!想想看,周围这8.7万公顷、67科297属888种林区植物,在川西云杉和紫果云杉的带领指挥下,一路浩荡,披荆斩棘,聚集和释放出的是怎样一种力量?

  平生第一次置身林海,如此亲近地聆听松涛,真切感受雄浑的大地威力,那一刻,我被震撼了。我不再沮丧和焦躁,也不再寒冷和无聊。我只有一个念头:尽快见到林场的每一个采访对象,尽快走进他们的办公环境和宿舍,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看看听听他们以及他们的前辈森林人,与这片林区几十年甚至一生同荣辱共兴衰地相守厮磨的故事。

  也是一个雨天,终于在玛可河林业局大院里见到了党委书记、局长韩才邦和副局长保英珍,他们前一天晚上还分别在周边格日则村、哑巴沟村、保瓦日巴村等为乡村环境整治工作而忙碌呢。此时他们个个神态疲惫,眼睛里泛着红血丝。

  在他们热情地指引和叙说下,我慢慢走进了这片具有60年光荣历史的林场和林场143名职工的生活里……

  顺势而为的发展历程

  玛可河林业局始建于1965年5月,自建立以来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

  一是1965年至1997年的森工采伐阶段。建立之初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林业建设兵团独立团负责管理。1972年1月成立林场委员会,1980年5月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将玛可河林场更名为青海省国营玛可河林业局。1998年之前,林业局以天然林采伐为主要工作,33年间共消耗立木蓄积近百万立方米,生产商品材70余万立方米,为青海经济建设作出了積极贡献。

  二是1998年至2005年的过渡转型阶段。1998年林业局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指示精神,在全省率先启动天然林保护试点工程建设,工作重心由森工采伐、木材生产经营转向森林保护与培育,成为青海省生态建设与保护重点单位。2002年,玛可河林业局展开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与建设、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这为林业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使工作性质转变为生态建设与保护单位。同时,各项公益林建设模式由企业自行安排、自筹资金的生产模式转变为全省统筹安排任务、安排资金的工程模式,公益林建设内容由较为单一的人工造林转变为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幼林抚育、有害生物防治等综合性森林保育形式。

  三是2006年至2015年的生态保护和建设阶段。2006年8月,青海省编制委员会将林业局转为社会公益类县级事业单位,直属青海省林业厅,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由森工企业完全转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重大体制改革。

  四是2016年至今的生态文明建设阶段。2015年10月,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首度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国家五年规划,林业局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创新管理和发展模式,积极落实各项兴林富民政策,构建起了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林区的局面。

  合奏“凝心聚力”的党建引领乐章

  林业局现有1个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95人,其中在职党员66人、退休党员29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路走来,玛可河林业局曲折艰辛的行进过程就是一部森林人的洋洋创业史和奋斗史,而在这一过程中,党建工作成为他们走到美好今天的护航法宝。

  对此,局党委书记韩才邦感慨不已。他不止一次向我讲述林业局第一任书记李佑民和第二任书记赵卯祥等同志带领员工白手起家、修路架桥、战天斗地的往事,而这里面,共产党员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直到现在,局党委和各支部没有丢掉前任班子和领导的光荣传统,围绕班玛县红军沟承载的红军长征精神、塞罕坝精神和时代楷模尕布龙先进事迹等重要内容,通过开展思想大讨论、向榜样学习、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方式,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韩书记说。

  随着党建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对玛可河林业局党委及全体党员而言,肩负的神圣使命就是“守护生态,植绿高原”。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久工程,塞罕坝半个世纪以来的生态变迁,源于塞罕坝人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的坚守。同样,对于玛可河林场人,又何尝不是一代一代、一辈一辈人的坚持坚守?于是,林场党委加强组织建设,配齐配强各党组织领导班子,发挥“领头雁”作用,设立了支部纪检委员和纪检员,通过开展专题学习会、讨论会、讲党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多种形式,强化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党员干部职工培训力度,举办森林康养、林业技术规划、湿地管理、林业有害生物、公文写作等业务培训。同时,以各级党组织为龙头,扎实开展森林资源保护,结合森林防火宣传、季度森林资源检查验收、春季造林等工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爬冰卧雪,跋山涉水,深入农牧民群众家中、寺院、学校和牧场,面对面宣传森林资源保护、林业惠民政策、防火等知识,鼓励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到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来。无论是老职工老党员还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同志,都自觉投入到这项工作,特别是新近分配来的同志,抱着一颗热爱和奉献之心,毅然决然摒弃了原有的舒适和任性,学藏语,吃糌粑,住帐篷,与藏族群众零距离接触,为完成工作任务默默忍耐着、努力着。局党委和各支部还利用当地项目护林员多的优势,经常组织项目护林员开展相关知识培训。经过努力,林区群众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林业生态修复得到极大改善,从过去破坏砍伐森林转变为主动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经过二十多年的保护和建设,玛可河人艰苦奋斗,全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林区林地面积和蓄积量大幅增加。截至2020年底,累计完成人工造林7666.7公顷,封山育林49800公顷,森林抚育147800公顷,完成有害生物防治47660公顷,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恢复。

  今年,林业局党委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先后组织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内容,结合“党旗在我心中——青海百名共产党员的故事”征文活动,鼓励党员撰写征文和心得,畅谈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如何发挥作用。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今年清明节期间,局党委组织党员干部赴红军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西宁烈士陵园,党员们祭扫红军墓,重温入党誓词、挥锨填土在红军墓前栽下松柏,并重走红军桥,重读红船精神,感受红色文化,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工作热情和爱国爱党情怀。4月17日,各支部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开展学习交流,党员们围绕党的百年奋斗光辉历程,以“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岗位请放心”为主题开展谈学习体会、谈岗位职责的研讨。通过研讨,提高了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强化了责任意识。

  党建工作带动业务工作长足发展,林场党委将党史学习教育的触角延伸到为群众办实事等具体工作中。今年,他们安排专业人员到? 要什道村为群众提供羊肚菌种植技术指导,技术人员走进大棚,实地考察,向种植户面对面技术教授,传授地膜种植关键技术,并针对地膜种植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目前,要什道村已经种植羊肚菌0.11公顷,种植工作还在持续推进。另外,西宁苗木培育基地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民和县总堡乡高家村,对村民就造林技术、苗木起苗与假植、林业碳汇造林等技术进行现场指导。

  孜孜以求和辛勤汗水终会换来丰硕果实。在林场的活动室里,伴随韩书记的指引介绍,我看见墙壁上、展桌上一块块奖牌、一张张奖状、一个个奖杯,钦佩仰慕之情陡然从心底升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单位”“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先进单位”、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全国十佳林场”、全国林业系统“模范职工之家”、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党委”……我粗略数了数,这些国家级、省级、州地级奖状奖牌不下四五十个。从韩书记自豪而坚定的眼神里,我读出了每一块奖牌蕴藏着的那些扎根高原、不言放弃、执着前行的玛可河林业人的精神境界和高尚品质。

  谱写“情深意长”的民族团结凯歌

  出班玛县城往东南驶入一条狭长山谷,两边山峦叠嶂,以川西云杉和紫果云杉为主的松林郁郁葱葱,连绵不绝,玛可河顺山峦蜿蜒曲折,流向南面邻省四川界内。河两岸不时会看见一幢幢石头砌成的典型藏族民居。这一带均属于玛可河林场区域,包括两个藏族乡,9个行政村,农牧民1600户,总人口6700人。林区有宗教活动点8处,僧尼620人。

  不难看出,林场职工生活生产基本上与藏族群众朝夕相处,他们与藏族群众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响应党的民族政策,搞好民族团结至关重要。近年来,林业局党委积极贯彻中央对涉藏地区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按照青海省委提出的“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战略部署,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新时代治藏方略为根本宗旨,以民族团结进步为工作着眼点和出发点,用高原林业人和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团结带领林区藏族同胞脱贫致富奔小康,齐心绘就玛可河林区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團结进步和谐发展的绿色新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玛可河林业局党委积极与村党支部建立联系机制,经常与村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并专门派出一名局党委委员任驻村第一书记,常年驻扎在定点扶贫村,强化思想引导和政策理论教育。针对林区大部分藏族群众听不懂汉语的实际,局党委招录和培养了一批藏汉双语的干部职工,走进牧户牧场、学校、寺院,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科技知识,传递外界信息。与藏族同胞彼此亲近,彼此了解,最大限度建立起平等亲密的“家人”关系。在每年的新春佳节和藏历新年,林业局党员干部和林区群众主动开展走亲串友拜年活动,互致节日祝福。在一些重大节日期间,林区藏族群众及寺院活佛也会热情邀请林业局干部职工到家中做客,特意包上饺子、煮上手抓,端上香喷喷的酥油茶,手捧哈达,唱着酒曲,跳着舞蹈,处处弥漫着欢乐的气氛,欢声笑语从宅院飘荡进四周的群山间,久久回响……现如今,林区藏族同胞从对外界的一无所知到绝大多数群众与汉族职工的基本交流,不仅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深入了解,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不断增强。2018年起,局党委开办藏语培训班和微信藏语学习课程,鼓励党员干部学习基础藏语和民俗文化,从而增强了与林区藏族群众交往的亲和力和融入度。

  林区内共有18座寺院,宗教氛围浓厚,林业局尊重藏民族信教特点,发挥林区有名望人士及宗教人士作用,积极与寺院、活佛走访交流,将国家政策和法规融入佛教教义,更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与宗教教义紧密结合在一起,在生态文明宣传、保护森林资源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每年,林业局党委积极发挥职工卫生院窗口作用,坚持组织义诊、巡诊活动不少于4次,上门为行动不便群众和孤寡老人免费看病体检送药,为他们捐赠衣物、送去生活物资,打扫卫生,在当地藏族群众中赢得了极好口碑。2020年3月的一天,当得知灯塔乡格日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格萨列吉的12岁女儿依西吉因病住院,凑不齐手术费时,林业局党委第一时间向全体干部职工发出捐款倡议,短短两天捐款近2万元,局党委成员亲自带着捐赠款物前去探望,为格萨列吉全家早日战胜病魔增添了信心。今年2月24日,位于林区半山腰的班前牧委会果果村一座民房失火,林业局接到求救电话后,立即组织应急抢险人员15分钟即到达现场。从下午4点到晚上8点,抢险人员一直奋战在火场第一线,因扑救及时、措施得当,三层房屋成功保住了两层。第二天,局党委前往受灾群众家中送去米面油和衣物等生活必需品,帮他们渡过难关。

  这样鲜活的事例还有很多,都是用真情实感和具体行动描绘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建家园乐无穷”的生动画面。在林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火灾、洪水威胁时,林业局勇担重任,从不退缩。多年来,先后完成林区民房救火、道路救援、抗洪抢险等任务50余次。林区群众哪里有急难险情,哪里就有玛可河林业人的身影,他们始终坚守着“三个离不开”的思想,用一次次圆满的救援行动,展示了玛可河林业人对藏族群众的大爱。截至2019年底,累计开展林区困难群众帮扶活动30余次,筹措慰问金及慰问物资20万元,慰问贫困群众102户。

  描绘“守望相助”的帮扶脱贫画卷

  采访第二天,我在韩才邦书记和保英珍副局长的陪同下,前往距林业局30公里的帮茶林业管护站,也是林业局的一个苗圃培育基地去实地查看。

  走过一座长约25米的窄铁桥,便见傍山建有一排简陋平房,洁白的后墙上用大红油漆写着两行规整醒目的大字: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守护玛可河流域绿水青山。韩书记用疑惑的目光看看迎候的管护站站长麻应星,问“这是谁写的?”小麻挠挠后脑勺,腼腆地笑着低声说:是我写的。韩书记惊讶地拍了拍小麻 的肩膀,“还可以啊!人才在绿水青山里。”

  大家笑着,沿山和河之间的羊肠小道向苗圃走去。

  远远地,就看见整齐划一的幼松育苗田畦间,几个戴粉红头巾的藏族婦女正在劳作。“她们都是附近村里的,苗圃基地常年雇佣来维护幼苗的。一个月工资1500元,活不累,也没有硬任务。既能照顾上家务活,也能有点收入,很划算的。”韩书记介绍说。

  玛可河林区草场和耕地有限,农牧民生产收入单一,经济发展滞后,贫困面广,范围大,属四省涉藏地区中的深度贫困县。2015年前,林区群众年人均收入还不到2000元,对口帮扶村贫困户年平均收入仅700余元,生活十分困难。面对这种现状,玛可河林业局党委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提出的“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这一重大指示精神,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依托林业工程和扶贫项目,努力为林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提供就业打工的机会和渠道,得到了林区群众更多的信任和配合,实现了生态良性循环和当地群众减负增收的“双赢”。

  近年,玛可河林业局及时转变造林用工方式,多想办法为林区群众搭建劳务创收的平台。在造林任务较多时,每年当地群众参与造林达6000余人次,农牧民造林劳务收入累计超过1000万元,其中定点扶贫村农牧民劳动收益近200万元。同时,玛可河林业局积极争取和落实公益性岗位,截至2020年底,全林区共聘用生态管护员233名,每个管护员每年固定收入2.16万元,有效解决了233个家庭的稳定收入,实现了“一户一岗,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并推行森林资源村级和个人承包管护试点,每年管护资金支出66.88万元,形成了群众参与、群众得利的林业惠民模式。

  在友谊桥管护站,我见到了刚刚巡护回来的当地藏族小伙,他黝黑的脸庞上尽显疲态,厚厚的棉大衣裹着他健壮的身躯,脚上穿了一双笨重的军用棉皮鞋,上面沾满了草屑和湿泥。他安静地坐在快要塌陷的旧沙发上,不停地喝水。

  我问他:“累吗?”

  “习惯了,也不累。”

  我又问:“一个月1800元工资,每天早出晚归、爬山越岭的,划来吗?”

  “划来得很。以前家里坐着,我也没有啥手艺,出去挣不来钱,现在巡山护林,身体也锻炼了,工作也干了,钱也挣上了,再实话好。要感谢共产党哩!”他显得很开心。

  韩书记接过来说:他们愿意干,我们也愿意留,他们都是附近居民,地熟路熟情况熟,会说藏语,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吃苦,工作责任心强,给我们森林巡护发挥了很大作用。

  2014年,看到玛可河林区亚尔堂乡三家村和灯塔乡班前村、忠智村牧民群众长期吃山沟里流出来的水,冬天泉水断流,夏天下雨浑浊不堪,群众饮水十分不便,局党委筹资300万元建起水房拉上自来水,解决了人畜饮水难的老大难问题。之后又投资200万元为忠智村和格日则村绿化乡村种树13500余株,并修建了村篮球场、文化活动室,为格日则村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整治村容村貌,硬化村庄道路等。

  这些问题解决了,但令林业局党委没有料到的是,更多的困难又接踵而至——农牧民群众用电贵和生活能源短缺。斟酌再三,局党委决定依然要帮助解决。他们几次跑到800公里外的西宁,向省林草局和相关单位求情争取资金,又几次往返村里深入调研,提出合理化解决方案。几番努力,终于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林区群众电价从原先的每千瓦时0.7元降到目前的0.25元,大大减轻了群众生活负担,也从根本上杜绝了群众因生活需求对森林资源的依赖和破坏。

  此后几年,林业局党委一直考虑一个问题,这样经常性解决农牧民困难,并不是长远办法长久之计。如果真正让他们实现脱贫奔小康,就得引导他们走一条自主创收的新路子。也就在这时,班玛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特色产业优势来发展县域经济,局党委敏锐发现了借助班玛县特色产业可以做些文章。于是在县长刘正伟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引导群众发展藏雪茶、羊肚菌等“林下经济”,率先在林区开始种植藏雪茶,打造青海首个藏雪茶种植基地。2014年至今,林区共栽植藏雪茶466.67公顷,2020年春季,收购林区群众新鲜藏雪茶250多公斤,为群众创收3萬元,为青南地区藏雪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带头和示范引领作用。2019年,在林区灯塔乡要什道村农牧民羊肚菌种植合作社成立。与此同时,林业局通过林业扶贫和科技建设项目,争取资金364万元,扶持林区14户有经济头脑的牧民开展藏家碉楼驿站经营活动,为当地群众进行餐饮、住宿服务技能培训,增加就业创收机会,在林区开展菌类、中藏药材、绿化苗木为主的多项森林经营项目,手把手为群众传授温室大棚蔬菜、农作物、树种育苗等技术,努力使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及林下种植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

  他,或者他们:平凡中的感动

  采访期间,玛可河林场的天气一直不好。从林场和苗圃基地回来,我就在林业局大院里溜达,在院落、食堂、办公楼、图书馆、历史陈列馆、蔬菜温棚里,不时会碰见几个职工。他们看见我,并不说话,只是冲着我笑笑,点点头,然后离去。

  那一刻,我强烈地感觉到林业局每一个干部职工身上洋溢着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散发着一种团结快乐的朝气。进而我想,这力量和朝气,一定来自局党委加强内部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来自于班子成员凝心聚力、率先垂范的良好风气和对职工严管厚爱、强化思想引导的正确方法,来自于干部职工顾全大局、肝胆相照、攻坚克难的人文情怀……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撑得住艰辛,扛得住责任,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他们才甘愿几十年如一日,以青山为邻,以松林为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谱写了不平凡的故事,也涌现出了无数令人仰慕和追忆的劳动者。

  由于篇幅限制,我只记述他或他们的事迹片段,以此旁证在远离尘嚣的玛可河林业局,仍有许许多多坚守奉献、无怨无悔的林业人给我们无尽的感动——

  一个有闯劲的人:2012年,韩才邦同志上任青海省玛可河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9年间,他一直以自己的努力试图实现从一名国家干部成为一名普通护绿人的夙愿。他每年有一半时间深入林区检查工作,参与劳动,调查研究,解决难题,大胆创新“公司+基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由林场提供技能培训,提供技术支持,提供资金扶持,帮助林区村庄和农牧民实现脱贫;他推进资源管护工作由传统的人防向科技转变,极力建立林区三防智能体系,安装三防智能指挥系统和通信系统,对林区重点部位和重点区域实现了监控全覆盖;他竭尽全力,从完善林区村落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完成定点扶贫村道路硬化、院落修葺、安装路灯、修建淋浴室、打自来水井、修筑蓄水池;他下大力气落实公益性扶贫岗位,保障贫困户长期稳定收入,从附近村聘用生态管护员,雇佣苗圃工人,组织林区群众参与林业工程建设,初步实现了林区生态价值的保值增值、生态责任的巩固提升、生态潜力的激发挖掘,还探索出了一条高海拔林区生态产业脱贫新路子。

  一个把生命献给林原的人:2018年1月1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森林大火打破了林区的宁静。原王柔林场副厂长潘林作为防火负责人第一时间到达火灾现场,扑灭明火后,他与队员们连夜留守火场,第二天回到林场匆匆吃过午饭之后又急忙上山清理余火。前后8次奔波,脚底磨出血泡,同事们劝他休息,可他坚持每天带队查看火场,上山一待就是七八个小时,一天只吃一顿饭。由于持续近十天不分昼夜的劳累,突发心脏病,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6岁。

  一个心里只有那片绿的人:1990年到玛可河林场参加护林员工作的鄂全林,一干就是30年。每天机械单调地早出晚归,克服高山峡谷、林密坡陡、忍饥挨饿的重重困难,徒步巡查自己管辖的区域,一年365天中有300天在林区巡查,却从来没有请过假,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和条件,也没有任何叫苦和怨言。30年间,他巡护面积4000多公顷,义务植树7000余株,参加火灾扑救60余次。有一次为了掌握盗伐森林案件线索,他一个人顶着寒风在沟里蹲守5个小时,最终帮助森林公安抓获盗伐分子4人,收缴柏木5立方米,真正捍卫了林区森林安全。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多次获得省林草局先进工作者、玛可河林业局护林防火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一个有责任心的人:1994年参加工作的何涛,现任青海省玛可河林业局林政科科长,妻子是林业局退休职工,夫妻二人用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由于上班地点离西宁远,交通不方便,一年半载回不了家,照顾不了家里,家中大事小事都是妻子一个人操劳,从来没有喊过苦、喊过累。2008年7月份,岳父突发重病,住进了医院,需要在心脏安装五副支架,手术费高达十五万元左右,当时手术存在很大风险,家里有人不愿意继续治疗,但是他说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是砸锅卖铁、卖房子都要继续治疗。在他的一再坚持下,老人顺利完成手术。在老人住院治疗的三个多月中,他一直侍奉在病床前,端茶递水,喂药喂饭,翻身净身,精心伺候。夫妻结婚二十多年来,在生活上互相照顾,互相信任,没有吵过一次架,没有红过脸,这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常常引来邻里同事的羡慕和称赞。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妻子更多地承担起了家庭事务。她不仅注重儿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时时勉励儿子勤奋刻苦学习,礼貌待人,并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在他们的影响下,儿子变得懂事了,小小年纪就非常为大人着想,生活中主动帮助父母照顾姥姥、姥爷。在父母的影响下,他衣着朴实,从不大手大脚,学习刻苦努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何涛长期从事基层一线工作,他的足迹踏遍了林区的每一个山头,在工作上他是认真负责、踏实肯干的好同志,在家庭里是好女婿、好丈夫、好父亲。夫妻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真诚勇敢、善良和孝心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幸福。2018年获得青海省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

  玛可河林业局友谊桥管护站站长刘橙成,来这里工作7年了,已经32岁,由于工作环境艰苦,离西宁远,平时工作忙,要管辖27万公顷的林区,根本没时间去西宁看望父母,也没时间去谈恋爱,至今没有女朋友。我问他,你这么帅,为什么不找女朋友?他低头羞涩地笑一笑,说,先不想,随缘吧。

  玛可河林业局帮茶管护站职工腊翔,毕业于四川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0年参加工作。他是独生子,父母都在西宁,身体不好,他常常为不能前去照顾而愧疚。但一提到工作,他来了精神。他说,目前站里人手少,巡护任务重,特别是冬季不下雪,林场草厚,防火压力大,但这些自己可以克服;他说,来这之前就没做过饭,不会做饭,现在锻炼成了站里的厨师呢;他说,巡护回来,待在幽静的站里看看书,打打篮球,散散步,也挺美的(我这才注意到,管护站不大的院子里还真立着一个简易篮球架)。最后他喃喃说了句,平凡在于枯燥,伟大在于漫长。我怔了一下。立即把这句话记在手机里了。

  ——好一个“平凡在于枯燥,伟大在于漫长”,尽管我对这句话不是很理解,但我知道,这句话是腊翔的感悟,也是玛可河林业局143名干部职工的心声。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大山深处,在远离亲人朋友的一隅,在平凡的工作中品尝枯燥,在漫长的时光里书写伟大。他们忽略了爱情、友情、亲情,却眷恋事业、工作和奉献,有的甚至把美丽的生命永远融入在青山绿水间。

  抬头看看满眼苍松翠柏,侧耳听听不绝如缕松涛,我的心随着采访的深入,由当初的沉重渐渐变得轻松和欣慰起来,我真切感受到,有这么多的林业人在守护和陪伴着青山,有这么多鸟虫蝶花吟唱翻飞在青山,青山就不再寂寞,青山永远不会寂寞……

  作者简介:朱立新,青海贵德县人。在《文学港》《散文选刊》《中国金融文学》《青海湖》《金融时报》《青海日报》《上海青年报》《春风》《西海都市报》等报刊发表散文百余篇,多篇作品曾获得国家级及省内外奖励。部分作品被收录至《青海文学五十年(散文卷)》《青海美文选》《中国文化:乡土散文选》《江河源文存(散文卷)》等。出版有散文集《大河上的故乡》《河岸》。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