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海湖 热度: 13092
我是藏族,至少身份证上是。

  因为母亲是藏族,因此我也有了藏族的血液,但这种血液随着环境、时间的推移已是没有了最初的模样。虽然极喜欢喝酥油茶,喜欢吃糌粑,但这一切并不代表我除了有藏族的血统外,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和藏民族有着关联。

  因为不会说藏语,不懂藏族礼仪,因此我也困惑自己究竟是不是藏族。实际上,我爷爷是汉族,我奶奶是土族,母亲是藏族。所以我具有多民族血统,我自嘲地向朋友说:看上去,我一个人就能做到民族大团结。

  所以,有时候面对民族问题,我只能笑。雨果说有一种东西,比我们的面貌更像我们,那便是我们的表情;还有另外一种东西,比表情更像我们,那便是我们的微笑。都说微笑是世上最好的语言,我便尝试使用。

  在玉树,微笑很管用。

  对玉树的了解,大概要从那场毫无征兆的地震说起,电视镜头里看到八方支援,不同的面孔汇集在起初满目疮痍的土地上,营救,重建,恢复美好,欣欣向荣。人们从失去亲人的痛苦中走出,人们在新建的广场上跳起锅庄,看到漫山的云朵和花儿,还有满山的牛羊,还有藏羚羊,还有雪豹,还有赛马会,还有爽朗的笑声……

  若非亲临这片土地,所有想象也只是想象。无异于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模糊而遥远。于是,跟着“深扎”的队伍,从西宁出发,一小时后从三万英尺的距离降落在海拔3950米的巴塘机场。看到等待已久的笑脸和洁白的哈达。

  当飞机还在玉树上空盘旋时,我便看见耸立在玉树大地上的连绵高山,山的顶端还有未消融的雪线,山与山之间有着密集而绵延的河流,如果山峰高耸的脊梁像极了康巴汉子轮廓分明的面容,流水则像极了康巴女人亲切的微笑。俯视地面,云在空中游走,轻薄如羽毛,又从远处成群结队归来,卷起千堆雪。

  美好如想象。

  而在玉树短短几天时间里,更是感受到这片美丽厚重土地上的歌舞魅力,感受康巴民族的热情,感受浓郁的藏族文化氛围。尤其,丰饶土地上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更是印象深刻。

  我在玉树地震纪念馆看到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愛得深沉……看到黑板上刚劲有力的粉笔字: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看到地震纪念碑上那些在地震中献出生命的英雄们的姓名,有藏族的朋友,也有汉族的朋友,还有别的少数民族朋友。看到墙壁上摄影作品拼成大大的“爱”字,诗人那萨在她的朋友圈里说:你看到的,就是我想说的。看到祖国四面八方援建的建筑物在干净的街市栉比鳞次。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聚集在玉树,说着全国各地的方言。

  玉树的阳光倾城而下,草木葳蕤,牛羊大快朵颐,大地生机勃勃。

  在杂多县《杂曲河》杂志审读会上,玉树军分区的代表专程赶来为我们献上哈达。屹立在高原上的军人在风雨里忍辱负重,砥砺前行。在保家卫国、负责社会安定的同时又服务于人民,他们不懈奉献,因此,“金珠玛米”深得人心,是高原上最亲和的一抹松枝绿。从江南县返回途中看到沿途醒目的征兵标语:“有为青年立志从军固国防,热血男儿精诚铸长城。”“经济发展不忘国防建设,安居乐业不忘报效祖国。”知道在未来不多时,就会有许多藏族热血男儿走进军营,担负起保家卫国的使命。

  在通天河畔沿着文成公主走过的路迹前行,司机师傅将车在悬崖和峭壁之间开得稳稳当当,恍然看见公主的大队人马正从远方赶来,浩浩荡荡经过此地。公主面容祥和,神色平静,她对前方所要到达的地方充满希望。从那时起,民族团结花的种子就在这片肥沃又神奇的土地上撒播。旁边的峭壁上有着模糊的岩画,隐隐约约似是公主的眉眼。站在旁边的尼玛大叔手指着旁边的白塔解释,民间传说这座白塔是属于公主的,他非常相信这个民间传说,因为这座白塔有别于藏区另外的白塔。尼玛大叔说此话的时候神情深情,言语绵长。白塔周围挂着经幡,在微风中猎猎作响,似是在用另一种语言诉说过往中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友好交往。多年之后,这里依然存在着美好传说,在藏族文化里也有了白度母之说。在文成公主庙里,神情肃穆的僧侣说着流利的汉语,闲暇之余大声诵经,将石壁底下流出的清水泼洒在每一位前来拜访的友人身上,将美好祝福赠予他们,再微笑着挥手告别。

  位于嘎朵觉悟神山之下的人文称多,自古即为人员聚集商贸繁华之地,是康巴嘎域文化的发源地,在辖区总面积为1.53万平方公里的称多,常住人口有6.7万,这是个多民族聚集的小城,有藏、汉、蒙古、回、撒拉等十多个民族,其中藏民族占总人口的98%,他们和平共处,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唱响“天地人和家乡美,嘎域盛开团结花”主旋律。

  出生在江汉平原而工作在这里的赵志华主任将民族团结的徽标笑容满面地发放在一行人手中,美丽的藏族姑娘用流利的普通话讲述这枚徽标的意义: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我们既要画出最大同心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又要沐浴在同一片蓝天下,肩负起保护好“中华水塔”的神圣使命,让我们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人更美。

  而在天蓝草绿、水清人美的玉树称多涌现出一批民族团结的典型代表,比如“用自己的双手还给草原一个洁净的脸庞”的称多县珍秦镇二村牧民才培;有忠诚守卫“长江源头第一桥”“长江源头第一哨”的通天河民兵守桥班;有“不忘初心、发挥余热、牢记使命、铭记党恩”的称多县拉司通村原支部书记旦确;有“不忘初心用生命践行当初的承诺”的称多县称文镇白龙村原第一书记索昂文保同志……

  索昂文保由于理想信念坚定、工作责任心强,于2015年10月被组织选派到称多县称文镇白龙村担任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自任职以来走遍白龙村所有的贫困户,通过抓党建促脱贫、办实事促和谐,用真情打动百姓,用发展造福百姓,用行动赢得称赞,用决心和耐心为白龙村的组织建设、精准脱贫、和谐稳定等全面推进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成绩。2016年被称多县委授予“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

  从索昂文保驻村开展扶贫攻坚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走村入户,与农牧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畏艰辛,在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恶劣气候中,始终坚守在扶贫第一线,与贫困群众交心结友。在7个星期的时间里,他带领村干部通过走访、调查和座谈等方式,完成了对全村331户农牧户的调查,并做好了每户的工作记录,详细了解贫困户可支配性收入和各类支出以及财产、住房、上学、就业等牧户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困难。同时,他还精准掌握了白龙村党员、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僧尼等人群的基本情况,认真分析贫困户生活现状和致贫原因,找准了贫困户致贫的根源,使帮扶工作有了精准详实的基础数据,为“精准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漏登一个、不错登一个”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深入调研工作的基础上,索昂文保认真履行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职责,发挥好第一书记的作用,深入牧户准确填写《驻村干部入户调查工作记录表》,详细登记牧户的姓名、家庭人口、住房情况、上学情况、从业情况、财产(牲畜)情况、致贫原因、主要需求等基本信息。徒步深入边远分散牧户驻地入户登记,实现了白龙村精准扶贫全覆盖。同时,他要求住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必须签字承诺,保障了登记工作的完整性、精准性、严肃性。通过申请、走访、评议、公示、审核五个严格的精准扶贫识别工作程序,评选出了97户286人的贫困户,并建立健全了档案。

  索昂文保通过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工作,使白龙村脱贫攻坚工作多次受到省州县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而这一成绩背后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身先士卒的高尚品质。因为索昂文保同志身患糖尿病,加之长期奔波于脱贫一线,错过了病情治疗的最佳时机,最终因劳力过度、病情加重,于2017年10月28日在西宁抢救无效心腔猝死而去世。

  在称多,家喻户晓的还有“爱国爱教之典范民族团结之楷模”的称多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卡登活佛的事迹。拉布寺活佛卡登仁波切5岁时被认证为卡登活佛的第四世的活佛转世,随后出家开始闭关直到23岁,出关后开始弘法度众生。卡登活佛曾被十世班禅大师的亲自接见,班禅大师赠送他四张唐卡和一张按了手印的相片,并鼓励他为众生服务,为国家的团结做贡献。一直来以,卡登活佛以爱国爱教的理念自觉接受党委领导和政府管理,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参与各项公益事业,多次荣获政府嘉奖。

  卡登活佛是玉树州有名的神医,他自学藏医、藏药多年,擅长治疗疑难杂症,许多病人在医院治疗无望的情况被他治好,每天请他看病的人很多,他为他们免费送药,每年送出的药费在8万元以上。在他居住的地方,每天都会有许多老百姓排队等侯。活佛很慈悲,有时候因为来看病的人太多,他连饭都顾不上吃。也有的病人天不亮就从上百公里的地方慕名来找他,他也会像对待亲人一样给他们做饭。

  卡登活佛善于把佛教教义和党的有关政策联系在一起,融会贯通。比如讲到环保时他说,佛教讲不能杀生,这个观点和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相一致。佛经上讲,万物生灵,生生相息。这就是政府讲的保护生态环境。而33岁的活佛卡登,自从嘉央洛松尖措活佛在拉布寺种下第一棵白杨树后,他也从未中断过植树造林的习惯。拉布寺所属的教民们也始终保持了种树的传统。拉布寺现有林地五百多亩,四个林区都有专职的喇嘛护林员看护,管理很严。因此拉布寺便有了“绿色宝地”的美称。

  在卡登活佛引領下,拉布寺的佛事活动是文明健康的,无论是大型的讲经法会,还是小型的活动,均是有条不絮、依律依仪地进行。拉布寺的僧众和信众,学修纯正的佛法,注重学修并举,有目标、有阶次,不断开创民族宗教工作新局面。在近几年的玉树维稳工作中,卡登活佛带领全体僧人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要求每名僧人做到“不听谣、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不参与”。

  作为一名爱国宗教人士,卡登活佛在依靠党、依靠政府的前提下,带领身边的僧侣、群众跟紧党政府的步伐,以自身优良品德和修养,教化和影响广大信教群众行善修行,他作为“爱国爱教,团结民族,积极为和谐社会奉献的楷模”,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维稳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伟岸的尼玛才仁书记向我们讲述有关元朝帝师(国师)噶·阿尼胆巴·贡噶扎巴(1230-1303)的故事。书记侃侃而谈,如入无人之境。出生在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称文乡上庄的嘎·阿尼胆巴因生性聪慧且好学善思,自幼接受教法熏陶,在拉萨和八思巴结下深厚友谊。八思巴在1264年返回西藏途中,经玉树丹玛噶哇隆巴时,从印度返回故里的胆巴隆重迎接了八思巴一行,并恳请八思巴在此地弘传萨迦教法。于是,在这里举行了集结僧俗万余人的盛大法会,由八思巴讲经说法,传授灌顶。因而丹玛噶哇隆巴改名为“称多”,即现在的玉树州称多县,意为万人聚会之地。1267年胆巴返回称多创建“尕藏班觉林”,俗称尕藏寺,据说寺名由八思巴所赐,胆巴任住持。尕藏寺为安多境内历史最久、建筑规模最大的萨迦派寺院。1268年八思巴回京都北京又经过称多时,赐给该寺院释迦牟尼唐卡像一幅、兰纸金银字大藏经一套、镏金铜塔一座、九股金刚铃杵一个,并亲自向该寺颁赐藏、蒙古、汉几种文字合璧的诏书,为寺院给予多种特权。

  后因八思巴推荐,嘎·阿尼胆巴被忽必烈封为金刚上师,后又被封为国师。在汉文史资料中嘎·阿尼胆巴被称阿元哥,在元廷多次参加或主持各种重大佛事活动。1303年夏,胆巴于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圆寂,享年64岁。

  胆巴终生弘扬佛法,在国内外宗教界有显赫地位和极大影响力,成为一代名僧。1955年,斯里兰卡佛教信徒为纪念释迦牟尼涅桀2500周年,发起编纂英文佛教百科全书,要求各国佛教界给予支持和合作,中国佛教协会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组织编写的条目中,元代藏族僧人收有噶·阿尼胆巴、八思巴、布敦仁青朱3人。有关胆巴的词条还收入中国佛教协会编写的《中国佛教》一书。自此,胆巴进入世界佛教名僧之列。

  尼玛才仁书记无不感慨地说,从过去到现在,虽然走过很多世纪,但他们一直都是鲜活的存在。如今,八思巴讲经台和噶阿尼胆巴创建的尕藏寺以纪念馆的方式存在于高原腹地,且已被玉树州委和玉树州人民政府授予“玉树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的教育基地,也被作为称多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前来观摩的人们除了感叹大师身上优良的传统外更是感叹大师用自己的无量才华和博大胸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后人敬仰和学习。

  在甘达,爱心人士邹凌的故事家喻户晓。邹凌是天津一家企业的党委书记、董事长。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地震时,邹凌正在赞比亚,他一边在海外带头组织捐款,一边通过越洋电话部署集团副总贺炯带着现金和救灾物资赶赴灾区,参与抢险救灾,慰问受灾群众,帮助学校复课。之后,从赞比亚赶来的他带领他的队伍在甘达村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竖起了党旗,在青藏高原上连续奋战18天。他给甘达人民带来了帐篷、食物、药品和水,给学生送校服、书包、课本和文具,地震时建帐篷学校,重建时建样板学校。如今,在邹凌的帮助下学校设施设备齐全,冬天可供暖,有多媒体教室,有师生宿舍,还有浴室等。

  自2010年地震发生以来,邹凌和他的团队每年中秋都会为全村人民送来月饼,每年“六一”都会给孩子们带来礼物,在春节看望乡亲们,为他们举办联欢会。

  “邹凌把我们当成他的家人,正是这样的共产党员在大灾之后让我们坚定了重建家园的信心,让我们感到藏汉一家亲的温暖,现在,村里的老人都把邹凌当自己的儿子,孩子们亲切地叫他阿爸,他就是我们全村人的亲人。”村上的扎西大叔由衷地说。

  邹凌每年来访的图片就在甘达村村委会的宣传栏里,洁白的哈达在风里飘扬,邹凌脸上带着幸福又真诚的笑容,旁边的村民们一个个都微笑成花,他们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感受友谊,感受如亲情般的温暖。

  他们滔滔不绝地讲述,如果地震是天灾,无法避免,人间又演绎着一场旷世友谊,如高山雪线、又似云朵般洁白的哈达同纽带般将各族人民连接在一起,不得分离。

  我们和中国舞协的人们相逢在甘达乡,夕阳西下,草原在阳光下变得金黄,每一株草都披上了金色的光晕,在暮色里楚楚动人。鸟雀鸣叫,飞去飞回,鼠兔立着身体在洞口眺望,又机敏地躲进洞穴。鼓声、竹笛的响声,手风琴的响声都汇集在一起,响彻草原,周围的牧民循着乐声而来。暮色渐至,忘情的人们似乎已经忘了时间、空间的存在,他们手拉手将多民族混合的锅庄跳得有别于往日的热烈。

  草地上开满了各种叫不上名的花儿,它们生活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它们倔强而鲜艳。龙胆蓝色的花瓣包裹着微红的花蕊,花蕊隐约可现,如高原姑娘脸上的胭脂红,惹人心疼。紫色翠雀在低矮的枝上开出串串不羁又高傲的花朵,正如一群正义、自由、潇潇洒洒的康巴汉子。一群老大不小的人围着一簇附着在地面上的黄耆,表情严肃地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歌词中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红,红得像那燃烧的火,它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情”。据说黄耆最早在内蒙古的达乌里地区发现,有一年干旱,牧草都干枯了,只有黄耆存活,牛羊吃了这种植物度过了难关,拯救了当地牧民。如今,玉树草原上随处可见这种颜色鲜艳的花儿,镶嵌在碧绿如茵的草原上,无法不让人感叹生命之顽强和倔强。我们嘹亮的歌声在空旷的草原上回荡,又顺着风穿过远处的峡谷。一群正在吃草的牦牛瞩目远眺,警惕地看着这些不速之客,之后,眼神变得柔软。

  在达瓦局长放歌一曲《一个妈妈的女儿》时,我们全场的人热烈鼓掌,歌词简单明了: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它们的妈妈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热情洋溢的人们偕同他们与生俱来的幽默演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真诚与友好,让微醺的人们在和谐的气氛里不由得感叹生活美好。

  我想,我已然忘了自己的民族属性,我不再纠结我究竟是屬于何种民族。

  我在玉树有着藏族朋友,多年以前,和一个叫玉英的姑娘相识在校园里,初见她时她有低头的温柔和羞涩的笑容,她穿着藏袍在校园里穿行,将银饰耳坠挂在左边的耳朵上,校园里有属于她的独特风景,她用天籁之音将一首《红梅赞》在迎新晚会上唱上云霄,礼堂里的人都在为她鼓掌。她教我说藏语,她教我藏族歌曲,她也有着爽朗的笑声,她时常坐在床上念我们听不懂的佛经。她神情专注,我也不自觉地投入到当时的场景中。多年以后,她出家在家乡的寺庙,晨钟暮鼓,神情平静而虔诚,她微笑,有着洁白的牙,有着亮晶晶的眼神。我面对她平静面容时满眼生出泪花,她送我哈达,送我“扎西德勒”。

  我在玉树有着汉族朋友,他是我初中的同学,早些年去了玉树创业,在玉树的街道开了一家电焊铺,多年后我看到他黑而亮的皮肤,他热情地接待他的顾客,说着流利的藏语,他有着很多藏族朋友,他说他和他们成了亲戚,过年时,他们专程从玉树赶来看望回家乡的他。他回玉树时,给他们带了礼物。

  我在玉树有着朋友,此次出行,和他们一见如故,我们在草原上放歌逐舞,我用我笨拙的舞姿演绎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他们用真诚的眼神鼓励我笨拙的深情。尼玛大叔教我如何吃酸奶,他说吃酸奶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和蕨麻混着吃,可以和肉末混着吃,完全颠覆我之前的吃法。他在每个清晨都早早等在酒店的大厅,第一句话便是“昨晚睡得好吗?”他的笑容始终安静而平和,他的普通话标准而充满磁性。在机场依依惜别,他站在远处向每一个人招手,古铜色的脸上依然带着微笑。难过,从心底里为分别而难过。

  我在玉树的街道看到西宁的麻辣烫和四川小吃,还有化隆拉面,还有循化的面片,服务员熟稔地说着普通话,热情地打着招呼。我看到穿着藏袍的母亲牵着孩子的手走进麻辣烫的店里要几样小菜,我旁边的藏族朋友说想吃个干拌,我和我的朋友喝着美味酥油茶,抓起拌好的糌粑。

  省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梅卓将“汉译民”的著作赠送到僧侣手中,那些著作将会在众多的僧侣手中传读开来,我也想象我的朋友玉英拿着书籍的模样,月色里,灯光下,她如往日般恬静而内敛,她和她的朋友们分享书中的美好。

  佛学会会长五三仁波切在青海省第五届藏族文学创作会上的发言发自肺腑,他说藏族文学在最近几年的创作中取得相对丰硕的成果,但无论是母语还是汉语的创作,都应该感恩伟大的祖国给我们营造的和谐环境。他说脚下是他追寻的圣土,抬头豁然看祖国欣欣向荣,忆往昔,千古风流人物,看今朝,英雄尽显本色!

  我在青海省第五届藏族文学创作会上看到在玉树砖厂打工9年的刘胜利,他爱好写诗,他热爱玉树,他在诗歌里歌颂玉树。他说他已经被这片土地深深地感化并吸引,他打工的首选地就在玉树。玉树州作协主席秋加才仁从人群中特意将他叫到台上发言,刘胜利拿着布袋子神色惶然地走到台上,显得语无伦次:我太激动了,我都不知道说什么,我热爱这片土地,我太激动了。看得出他热泪盈眶,坐在台下的僧侣、学生都给他热烈的掌声,秋加主席用康巴汉子的胸怀和双臂拥抱他。

  相识多年的朋友将一颗绿松石放进我的掌心里,说它会给我带来好运,我无以回馈,只有回赠我的感动。

  回来时,后排靠窗的位置上坐着德本家老师,我听到孩子哭泣的声音和年轻妈妈哄孩子的声音,听到美丽空姐关切的问候声和德本家老师换座位的声音。扭头,看到孩子生病的眼睛和年轻母亲脸上忧伤的神色,但她依然向我微笑,善良而真诚。

  如若善良根植于内心深处,便会在周围的环境里生出芽芽来。我转身和年轻俊秀的母亲交谈,得知她要在第二天早上带孩子去上海看病,并一再重复上海有人在机场接她。她说上海有人接她,但在這里不知道该去哪里拿行李,该去哪里住宿。我说要不你跟着我。

  看上去她非常信任我,全程跟着我,我走动她便走动,我停下她便停下,我们的距离始终保持在一米之内。顺利拿到行李后,再带着她找寻机场内的工作人员,解决住宿问题。因为是早上7点的飞机,又带着生病的孩子,所以只能就近入住。得知空港酒店的房价后她显露出纠结的表情,我又和工作人员协商,得到妥善的安置方式。旁边的警察说他再有8分钟就可以下班,可以带她去空港酒店,内心不由自主生出感动来。我在她的目光里离开,她微笑着向我招手,牙齿亮而洁白。

  玉树,从唐朝的文成公主入藏到元朝时期进入中央版图,再到明末清初和硕特蒙古政权辖,受囊谦王族节制,到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时设玉树县。无论哪个朝代,哪个时期,这个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平均海拔为4493.4米的高寒地区似乎都与“偏远”“荒芜”“闭塞”相联系。在人们印象中也是远在天边。

  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玉树逐渐摆脱以往留给人们的闭塞形象,向国人敞开怀抱,向世界敞开怀抱,2007年开始修建的玉树巴塘机场在今年夏日季每日的吞吐量已达3000人次,源源不断从祖国四面八方赶来的民众在美丽玉树聚集。2010年玉树地震时,建成仅8个月的玉树机场经受住了地震考验,充分发挥了“空中生命线”的作用,见证了“人民航空为人民”的精神和力量;完成了从每星期3架次航班的起落到每日52架次航班的往返,打开了空中生命通道。2013年,玉树机场吞吐量突破10万人次,成为省内第一个旅客吞吐量突破10万的支线机场;2017年突破26万人次,四年量级增长1.6倍。2018年玉树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万人次,今年将再次刷新省内支线机场发展纪录。

  西丽高速从西宁绵延至玉树,又从玉树绵延至西藏,最终经云南香格里拉到达丽江。这一路风景如画,沿途所见是成群结队的牦牛,大片的青稞地,夕阳中翡翠般的沼泽地,一座又一座的嘛呢石堆,树枝上挂满缤纷的经幡。朝着风和太阳,野花汇集如绸缎,河流贯穿,湖泊星罗棋布,人在云水间游走,恍如仙境。古人曾曰“轻舟已过万重山”,又曰“一日看遍长安花”,他们无法想象千年之后在他们所无法企及的现代,在被世人书写进历史的遥远唐蕃古道上有这样一条瑰丽壮观而逶迤绵长的公路带给人们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及激情与速度。

  和谐玉树,圣洁江源。就在今年的7月份,国家民委授予青海玉树“民族团结进步州”荣誉。在7月25日的传统赛马节暨雪域格萨尔文化艺术节和三江源水文化节上,青海省副省长杨逢春向玉树州长才让太颁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州牌匾,这也是国家对玉树州坚持谋划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长远发展所做贡献的肯定及褒奖。

  如今,全新的玉树正以全新的容颜展现在世人面前,以包容和自由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氛围带给人们人文、自然、生态之视觉享受。

  祝福玉树。

  作者简介:李静,藏族,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出版散文集《今生有爱》。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