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现代诗歌 古韵新吟 诗歌欣赏 我创我歌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人生“真、善、美”的地方----小城故事

时间:2007/8/27 作者: 尘埃 热度: 36636

    小城故事
 
    庄奴 词  翁清溪 曲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
    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
    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
    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
    谈的谈,说的说,小城故事真不错。
    请你的朋友一起来,小城来做客。
 
    小城多可爱,温情似花开,
    悠悠春风迎桃李,雨露尽关怀。
    根要往下生,花要向上开,
    大地绵延须勤奋,一代接一代。
    去的去,来的来,小城风貌永不改。
    外面的世界虽美丽,小城更可爱。
 
    [赏析]
人生“真、善、美”的地方
 
    听《小城故事》,让人在一种淡雅中,享受小城的人情风貌和小城的风景意境,从而沉浸在真善美的理想境界中。
 
    真善美,是人类的理想,即如科学研究,美,不仅是一种理想,而干脆是一种信仰,就连最具革命性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不得不问道:“科学毕竟的人类思想独立于经验之外的产物,它怎么会如此美妙地应用于各种现实目的呢?”狄拉克在谈及爱因斯坦的工作时说:“当爱因斯坦着手建立他的引力理论的时候,他并非尝试解释某写观测结果,相反,他的整个程序是去寻找一个美的理论。”科学家如此,那么艺术家呢,他们更是执着地寻求美,词作家庄奴为我们寻求到的真善美是什么样的理想境界呢?我们来看歌词为我们提供的真善美的内涵:
 
    一、真善美是一种人类追求的理想
 
    亚里士多德也说:“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明确。”庄奴在《小城故事》中讲述的真善美是一种“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而这种境界又是通过审美来表现的,这在文艺创作上来讲,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康德说,审美把“哲学的两个部分联结为一个整体”。审美的作用就在于克服了科学与道德的二元论,他认为审美是真与善的中介,如果说“真”是理论的范畴,“善”是实践的范畴,那么理论与实践其实是在审美这里相遇并融为一个整体。李泽厚提出“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也是以美为中介将真和善结合在一起。宗白华在《判断力批判》的附录中说,康德美学的突出点和新颖点即是他第一次在哲学历史里严格地系统地为“审美”划出一独自的领域。庄奴可能在这样理论思想指导下,为我们勾勒了小城的审美形象——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
 
    小城的审美形象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形象空间,那么小城究竟怎么“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呢?歌词开始采用讲述故事的方法,娓娓道出的是:“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谈的谈,说的说,小城故事真不错”。那么,谈的说的又是什么内容呢?作者这样说“根要往下生,花要向上开,大地绵延须勤奋,一代接一代。”这是对古代真善美精神的形象化,也是对现代真善美意义的一种解释。《老子》中说道:“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为不盈,故能蔽而成新。”其意思是说,人只要在为善的基础上去追求美,即保此道不欲盈者,就不会自我满足,正因为不自我满足,所以能够除旧换新。由此看来,庄奴体现的是老子美学境界:美是在人们对善的追求的基础上而产生的,美就是不自我满足的表现。而在现代意义上呢,真善美是创新的要求。真善美都是主客体相统一的境界,但层次上和侧重点各不相同。“真”侧重于实践主体和客体的一致,“善”侧重于主体实现性和必然性的尺度,“美”则是在真和善的基础上更侧重于人的具体自由。作为人类理想的三个层次和三个侧面的真善美的统一,历来是人类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追求的最高目标,真善美的统一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理论,它是与人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一种追求,一种创新,因此,在形象上的表达则为“根要往下生,花要向上开,大地绵延须勤奋,一代接一代。”
 
    二、真善美是一种人类追求的和谐
 
    毕达哥拉斯说:“美就是和谐的比例。”和谐,是个美学问题。所谓和谐,就是自然,就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辞海》的解释是:协调。单讲“和”字,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哲学概念。《周易·乾·彖传》曰:“保合大和”。《老子·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中国哲学将“和谐”视为自然规律,并以能够认识这一规律为明智,即所谓“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老子·五十五章》)歌词中的“去的去,来的来,小城风貌永不改”,就是讲的这种“永不改”的和谐,就是在自然规律上的和谐。爱因斯坦指出: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和谐的广义解释是: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所给我们的感受和意识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和谐的狭义解释,是统一与对比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外面的世界虽美丽,小城更可爱”,也正是协调和秩序、匀称、明确。
 
    我们说,真善美在真正意义上来说,又是一种纯真的情感,更是一种审美自我的实现,黑格尔曾说过:“真理在体系中”。现实社会生活中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社会我”是人格境界追求的逻辑出发点,也是人格之真追求的逻辑出发点,由这种“社会我”(“集体我”)出发,经过“道德我”的中介,自我人格自觉自愿从而也是自由地接受道德律的约束与规范,从而达到人格之善的境界。但这个“道德我”的境界不是人格境界追求的最终目的,因为在生命的心路历程中约束与规范自我决不是目的而只是达到自由全面发展自我的人格的一个充分必要手段,因此,“道德我”之人格境界的最终目的是走向自由全面发展自我心性的“审美我”阶段,亦即人格之美的境界的实现。歌词中的“小城多可爱,温情似花开,悠悠春风迎桃李,雨露尽关怀”,温情,雨露的关怀,正是“审美我”作为对“道德我”的超越和提升,构成人格境界的更高层次方面的追求。禅诗云:“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想想自己的心如一轮皎洁的秋月,辉映清幽的碧潭,温情,雨露,对自己心灵的关爱,这岂不是真善美的境界;而温情、雨露,对社会的光照,构成小城的人与人的和谐,造成让人感动的情感境界,也就完成了一次精神升华。这种和谐的境界,正是真善美的理想境地。
 
    因此,《小城故事》的美学意义,全在于真善美的理想境界的艺术形象的塑造,更是表达了作者的一种理想追求。
 
    《小城故事》的歌曲,采用的是我国的民族的五声宫调式,旋律柔和平稳、温暖流畅。结构短小,是具有重复乐句的AB两段体结构,A段实际上是只有十六个小节重复的乐段(后八小节曲调相同,歌词不同),这个乐段又由四个乐句构成,即‖abcd‖,各乐句之间均有对比,由下列节奏音型来统一,并且较多地使用了波音和前倚音,使旋律充满了变化。B段是具有副歌性质的乐段,由下列节奏音型或此音型的变化音型来贯穿。尤其是主题型的前奏的处理简洁生动,前四小节用曲线型旋律线营造出幽雅的气氛,后四小节的转折为轻快的节奏音型,在民族器乐的运用下凸现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和风格,而结尾采用重复的手法,增强了感情的冲击力。
 
    《小城故事》,经邓丽君音色甜美淳厚、纯真自然的演唱,使得歌曲中优美亲切的旋律、质朴的语言,与她的嗓音配合得天衣无缝,这又创造出更高的美学价值,从而使这首歌成为听众层次量为广泛的脍炙人口的作品,人们在歌曲中享受着理想境界中的真善美。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