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东尼娅·布里克(1902-1989年):荷兰指挥家。 ‖
传记电影《指挥家》于近两年热映,在各地的观影潮中,那个名叫“安东尼娅·布里克”的女子恍惚重新回归。
安东尼娅是历史上首位得到广泛认可的世界级女指挥家,但她并非出生于音乐世家。由于母亲是未婚生育,她在出生后不久即被送给沃尔迪乌斯夫妇收养。6 岁时,安东尼娅跟随他们由荷兰迁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家人住在贫民窟里,生活异常拮据。养母希望女儿今后从事打字员、售货员之类的工作以承担养家重任。家里有一台养父捡来的旧钢琴,安东尼娅只能轻敲琴键悄然做场“音乐梦”。
高中毕业后,安东尼娅一边自学,一边在纽约一家音乐厅兼职引座员。逢著名指挥家门格尔贝格来此指挥马勒交响曲,安东尼娅把座椅搬到音乐厅的过道里偷听,她因此被解雇。为继续积攒音乐学院的学费,她又进驻酒吧做钢琴手,还不时偷拿筷子溜进距离演奏现场最近的男洗手间里模拟现场指挥。考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后,安东尼娅继续加强音乐修养,接受了波兰作曲家齐格蒙特·斯托霍夫斯基的指导。
安东尼娅曾孤身返回荷兰拜访门格尔贝格并恳求拜师。门格尔贝格严词回绝,出于礼貌,他给她一封写给德国爱乐乐团总指挥卡尔·穆克的“推荐信”。穆克亦对“女指挥”持有偏见,但安东尼娅据理力争,“是否成为天生的音乐家,绝对和性别无关。”穆克最终接纳了这个倔强的学徒。安东尼娅不负众望,不久成为柏林国立音乐学院录取的首名女硕士生。两年在校时间,她总是最早到校而最后离开,狭仄的出租屋内贴满了学习资料,专业技能不断提升。1930 年2 月,爱乐乐团的一场大型演唱会在即,因首席指挥临场缺席,年仅28 岁的安东尼娅以替补身份登场。而后,她与旧金山交响乐团合作,更在1939 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上指挥联邦管弦乐团的作品。声名大震的安东尼娅得以往返底特律、华盛顿等城市,某次欧洲巡演时还得到芬兰作曲家让·西贝柳斯的青睐,把她当成自己的“第六个女儿”,介绍她加入赫尔辛基交响乐团。
即使指挥风格专业又娴熟,安东尼娅却无法逆转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漠视。部分权威指挥家对安东尼娅嗤之以鼻,连某些男性乐手都排斥同她合作,安东尼娅不得不时常女扮男装“混淆视听”。而当互生好感的富家公子向她求婚,她拒绝了“回归家庭”的提议。二战结束后,先前服役的男性音乐家陆续归来,安东尼娅的登台机会越来越少——她始终无缘固定的指挥席位,一般只能以客座指挥的身份串场。
1942 年起,安东尼娅搬至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在这里成立首个女子交响乐团并任指挥。她主持的首场女性演出向社会发出免费邀请,当时的美国总统夫人安娜·埃莉诺·罗斯福也莅临现场。安东尼娅还指挥过丹佛商人管弦乐团和丹佛社区交响乐团。1947 年,她在朋友和学生的帮助下以影像方式记录自己的指挥生涯,试图启发更多女性不懈奋斗。
安东尼娅一生未婚,所有的激情和真情皆投放在“秩序井然”的音乐里。2008 年,权威古典音乐刊物《留声机》发布世界排名前二十的交响乐团,安东尼娅的名字与之无关。人们通过新时代的电影《指挥家》想起她时,她已经离世三十余年。
安东尼娅说过,“我为了音乐可以放弃火热的生活”,但其本身,却是风一样、火一般的女子。
莫愁 2023年16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