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刘钱平
在南京裱画行当里,提到“刘钱平”这个名字,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说到“裱画小刘”,认识的人一定不会少。
成为裱画“守艺人”
十八九年前,“裱画小刘”还是南京一家食品厂的工人。年轻人好动,闲来无事,他喜欢找安徽铜陵老乡串门聊天。老乡姓左,开了家裱画店。每次他裱画,小刘就在一边陪着说话聊天,时间一长就对装裱字画有了兴趣。左老板跟他开玩笑说:“你还在工厂上什么班,干脆来跟我学裱画算了。”一句玩笑话,刘钱平却当了真,很快就从厂里辞职,向左老板报到做起徒弟来。从那天起,刘钱平白天围着店里的装裱桌转,晚上就睡在装裱桌上,一门心思学习裱画手艺。
常言说“三分画,七分裱”,一幅画光是画得好还不够,还须裱得好。书画装裱要经过托芯、镶料、覆背、打蜡砑石、天杆地轴等二十多道工序,对手法、力度都有严格要求。小刘跟在师父后面,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学。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几个月,小刘就初步掌握了装裱的各项基本技能,开了自己的裱画店。
小刘是个勤勉的人,总是上门为客户取字送画。有一次,他在江东门公交站候车时,突然有个人问他:“你是裱画的?”原来是小刘背着的几份立轴引起了对方的注意。交谈中,小刘知道对方姓徐,曾在扬州开过裱画店,现虽在南京,仍痴迷着裱画。对方热切希望到小刘的店里参观一下。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徐师傅到店里一看,立刻就知道小刘刚刚入行不久,于是主动提出帮助小刘。此后几个月时间,徐师傅每天都到店里来,毫无保留地传授各种裱画技巧,风雨无阻。在徐师傅的帮助下,小刘的装裱水平突飞猛进。从那时起,两人结下了亦师亦友的感情。
都说同行是冤家,可小刘一直以为:同行是帮助他入行和提高技艺的恩人。正是这种人与人之间暖意融融的关系,促使“裱画小刘”从“手艺人”升华为“守艺人”。
让旧画“起死回生”
从事装裱一行近二十年,小刘经手装裱的书画作品早已数不胜数,而特别值得他骄傲的是一批上千幅重新装裱的书画。这些书画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原裱不佳,有的收藏不善,从而导致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一般来说,装裱师都愿意装裱新的,不愿费时费事去重裱旧的。但小刘认为旧画能留传在世必定有其独特的原因,每次都是来者不拒。一次,一位顾客带着几个纸卷来到工作室,进门就问:“师傅,这几幅画还能重新装裱吗?”随着其中一个纸卷被小心翼翼地铺开,小刘愣住了:这还能叫画吗?整个是一卷碎纸条啊!四尺对开的画上布满了上百条裂纹,都是横向裂开的,且大部分断断续续没有裂到边上,勉强可以看出是一幅画,其他几幅也是如此。面对这些“画”,小刘绞尽脑汁。他明白,这些画若稍有不慎,便毁于一旦,其艰难程度不亚于故宫博物院修复古画。经过深思熟虑,他先花费几天时间将破碎的画心一点一点从原来的覆背纸上揭下来,然后再将相邻的碎片一点一点用薄宣纸拼贴在一起,全部拼好后再重裱上覆背纸,有些地方还添些色彩修旧如旧。终于,这幅创作于1897年的作品重新装裱后,几乎看不出修复的痕迹,其他几幅也用相同的方法“起死回生”了。
无独有偶,一位顾客竟挟着一块木板来找小刘。原来这是他从家里翻找出的一幅三尺国画,当初不知道什么原因,裱画者只将这幅画托了画芯后直接裱在了木板上。由于年代久远,整幅画已经粘在木板上,且严重破损发霉,无法将画与木板分离开来。思索再三,小刘最后想到既然画揭不下来,那就把木板铲掉。他将5毫米厚的木板一点点地铲除。最拙的方法反而成了最巧的办法,最终得到一幅完整的原画。重新装裱后,这幅画显出了气韵生动、颜色滋润、饱满浑厚的本色,重新绽放出生机勃勃的艺术魅力。
工作室题字
裱画技艺名声在外
随着装裱技艺的提高,慕名前来的顾客渐多。2011年的一天,小刘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南京大学的老师,想请小刘过去商谈合作事项。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小刘去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找到了打电话的尚莲霞。原来尚莲霞正在编著明代周嘉冑的《装潢志》一书,为了方便读者,需要配上各类装裱操作的实景图片。朋友向她推荐了小刘。得知这是历史上难得一见的装裱书籍,也是装裱师们梦寐以求的工具书,小刘一口承应下来,提供了几十幅实景照片。尚莲霞专门在书籍前言中表示了感谢。从那以后,小刘与南京大学一些老师一直保持合作,包括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大展,也是由“刘钱平装裱工作室”配合完成的。2021年国庆前,泰州美术馆慕名找到小刘,请他帮忙装裱五六十幅参展的书画作品。由于是国庆美展,时间紧任务重,小刘来到美术馆现场装裱。他看到其中两幅作品都是从前没有遇到过的巨作,最大一幅要由十八幅画拼接而成,最后的成品将高255厘米,长1500厘米。他先将十八幅画单独托好画芯,然后一幅幅拼接起来,再在四周镶上绫边,然后托上覆背纸,待晾干后上墙绷平,效果非常好。有了这幅作品的实践,另一幅高240厘米、长750厘米的画自然就没有问题。在装裱这两幅巨作的间隙,他又托裱另外五六十幅书画作品。前后忙了十多天,终于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主办方非常满意,“裱画小刘”也为自己实现新的突破而高兴。
现在,小刘的裱画店已挂上了省国画院书法家吴连桐专门题写的“刘钱平装裱工作室”的牌匾。正是因为小刘技艺精湛,不但省、市许多艺术家与他多有交集,荣宝斋、明孝陵博物馆也成了他的固定客户,连远在北京、上海、福建的一些书画名人也常舍近求远,将作品寄到“裱画小刘”来装裱。
虽然“裱画小刘”名声在外,但他始终认为自己只是手艺人。平时,除了“静得下心守得了寂寞”的装裱外,还像以前一样自己上门收画送画。现在“裱画小刘”已先后培养出五个徒弟,他的父母、妻子也都跟着他在工作室忙个不停,做轴杆、砑装、打蜡、镶绫边……
一件件装裱作品就是从这间工作室出去,挂在百姓大众的厅堂,挂进了辉煌高雅的展室……在南京这样一个人文荟萃、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城,“裱画小刘”感到自己是遇上了一个好时代,裱画大有用武之地。
莫愁 2022年32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