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孙正兰:守源头,惠泽一方

时间:2023/11/9 作者: 莫愁 热度: 11207
  文/本刊特约记者 爱玲

  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时,对江都水利枢纽给予了高度评价,“古有李冰都江堰,今有人民江都站。”如今,江都水利枢纽巍然屹立江上,将浩浩江水源源不断输往北方,滋养一方水土,惠泽一方百姓。一年多过去了,总书记的殷殷寄语犹在耳畔,作为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水文站前站长,孙正兰倍感骄傲和珍惜。她带着总书记的嘱托和水利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助力江都水利枢纽这颗“江淮明珠”厚泽远扬。

从水乡启程,步履不息书写水文梦想

20世纪80年代初,孙正兰初中毕业后报考小中专名落孙山。她的落榜让父亲很失望,父亲本来希望她小中专毕业后能尽快出来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孙正兰感到前途一片迷茫,因为一旦辍学就只能回家种田。孙正兰不甘心就这样结束自己的学习生涯,她想用双手搏出一份前程。在她的央求和老师的反复劝说下,父亲终于同意孙正兰上高中。

  孙正兰没有让父亲失望,接下来的几年,她全心投入学习中,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河海大学,成为村里第一个女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孙正兰被分配到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水文站,在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服务的基层第一线工作。

  尽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可上班后的现实处境还是让孙正兰茫然无措。初到水文站的孙正兰负责最基础的水文测报、设施维护与资料整编等工作。野外监测和水上作业环境恶劣,夏天炎热酷暑、蚊蝇成堆,冬天寒风刺骨、雨冷路滑,户外工作需要手持笨重的仪器长距离跋涉,水面作业时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同事们野外作业时尽量不带上女同志。孙正兰觉得,男同志能做的事她也能做,不但要做,还要努力做到最好。她自告奋勇加入测量小组。在野外,她抢着做背仪器、跑尺等累活。她尽心尽责,承担起最能练就测量技术的架仪器、快速记录等工作,细心揣摩测量师傅的一举一动,晚上回来主动整理、校核数据,以便第二天开展新的测量任务。慢慢地,孙正兰熟练掌握了各种测量技术,用勤奋、细心和热心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赞许。

  同事们都说,越是困难,孙正兰的精神头越足。孙正兰认为,女性与男性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有迎难而上,才能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水文“尖兵”。

在长江扎根,秉承禹志守住安全底线

当年,水文测量手段远没有现在先进,许多测量工作需要最大程度贴近水面才能进行,野外测量不仅辛苦,有时还很危险。孙正兰永远不会忘记,2003年行洪时,他们正在近200米宽的河中测量,湍急的水流如江中猛兽。突然,附近的一只船锚没抓稳,船锚上细长的钢丝绳借着风浪的力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撞断他们的过河索,情况十分危急。好在他们有着丰富的避险经验,设法回到岸边。如果大浪掀翻他们的小船,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遭遇让孙正兰心有余悸,“绝不让危险再次发生”成为她工作的信念。此后,每逢大潮汛,她凌晨三点就守在测验河道上,让停靠的大型船只尽快离开,便于水上测流。“起早、熬夜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保证人员和仪器安全。”无数个凌晨,无数次加班加点,孙正兰和同事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毅力和执着为水文测量工作护航。

  孙正兰从事水文工作三十年,从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技术专家,从一线测量员成长为单位管理者,一路走来,她都在跟水文数据打交道。“我们的工作就是用数据说话。”监测数据很难被预测和推算,气候、降雨、河道以及监测断面特性、人类活动等影响要素太多,只能由测量员紧绷着神经,在水面上一寸寸测量。

  2018年,台风“温比亚”入境侵袭,为了保证入江水道归江控制口门全力泄洪,孙正兰主持万福闸至三江营约20公里感潮河段的水位、流量、流速分布和河道断面监测。水文测验必须紧随潮水的脚步开展,越是水势凶猛之时,越是水文测量趋紧之时。“汛情就是命令”,孙正兰带领水文站的同志们冲在风口浪尖,白天顶着烈日在行洪河面上作业,夜里完成整点时的加测加报。

  2005年,孙正兰主持水文工作时,使用近五十年的水文设施老化严重,运行效率低下,一到枯水期,河道淤积,多数水位台就罢工。她利用江都枢纽加固清挖河道的间隙,抢抓低潮时机清淤。为了不影响加固建设工期,保证清淤效果,他们只能利用夜里的低潮时段作业。冬春季节的深夜寒气逼人,孙正兰裹紧羽绒服,通宵守在訇然作响的挖泥船旁边监督、指挥,严格把控河床清淤的深度和范围,更重要的是确保水位台的安全。凡她经手的水文工程,安全、质量标准都是第一位的。建设人员打趣道:“这次再建的水文设施怎么也得用上一百年!”

  

  孙正兰

以传承为要,授人以渔提升水利技能

当年,水文勘测工大多文化基础薄弱,孙正兰苦口婆心地劝大家多学文化、技术申报职称时,有的水文老职工笑她白费口舌、异想天开。孙正兰没有放弃,也没有退缩,她从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找问题、抓学习点,“每月一练”“每年一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长期的带动和影响下,水文职工人人能吃苦,个个能战斗,素质迎来了质的飞跃,涌现了多名全国、省水利系统技术能手,并在全国技能竞赛中取得骄人成绩。江都管理处的老同志自豪地说:“水文在江都管理处是小工种,但我们一样将‘小水文’做成了‘大水文’。”

  作为历届参赛选手工程测量项目的培训教师,孙正兰总是和选手们一起,一次次反复演练,关键时期“白加黑”“五加二”没日没夜全身心投入。她敬业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让年轻的选手们备受感动,更加勤奋刻苦。她的悉心教导让参赛者们技术突飞猛进,练就了一手工程测量“神技”。

  现在的孙正兰转岗成为江苏水利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站站长,承担起全省水闸、泵站工勤岗位人员的培训、考核、鉴定工作。她将丰富的实践经验融入理论知识体系,精心制订培训计划,循序渐进讲解辅导,手把手指导演示。

  行走在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水文站大院里,孙正兰如数家珍地介绍着站、闸的功能和作用,说到现代水文测量的科技手段时充满自豪。站在“源头”纪念碑前,她充满深情地感慨“一江清水向北送”的神奇和伟大,惊讶于枢纽工程吞吐调配时的恢弘和壮观,沉醉于水利人“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和魄力。

  江水汤汤,岁月流转。无数的“首次”“第一”早已凝铸成江都水利枢纽的成长标签,历经半个多世纪,汇聚着水利人的智慧,见证着现代版“大禹”甘守源头的责任与担当,实现了江淮互济、南水北调的梦想。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杰出女性,孙正兰在水文领域树立了一面闪亮旗帜,她用三十年的风霜与坚守,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的新路子;用自立自强、建功立业,绽放着新时代女性追梦奋进的风采。

  莫愁 2022年22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